一次寶貴的體驗——在俄羅斯試乘T-34-85坦克

本文發表於《世界軍事》

自1916年坦克問世以來,這種鐵甲怪獸憑藉強大的火力、堅不可摧的防護和碾過一切障礙的機動性馳騁在全世界各地的戰場上,成為當之無愧的“陸戰之王”。迄今為止,人類已經研製了近千種坦克,如果一定要在這些千奇百怪的設計中排一排座次,前蘇聯的T-34坦克一定能夠進入前十名,因為它是一款劃時代的坦克,一款名副其實的勝利坦克,更是一款出鏡率極高的明星坦克。據統計,T-34系列坦克的總產量超過84000輛,全世界有近30個國家曾裝備這款坦克,龐大的數量、成熟的設計、可靠的質量,使得T-34不但成為戰場上的常青樹,而且活躍在各國的熒幕之上,筆者就是通過《英雄坦克手》這部經典戰爭電影第一次認識了T-34坦克。

一次寶貴的體驗——在俄羅斯試乘T-34-85坦克

除了熒幕以外,T-34也是電腦遊戲設計師的寵兒。作為二戰中蘇聯紅軍最具代表性的坦克,T-34幾乎無一例外地出現在各種以二戰為背景的遊戲之中,而近年來風靡全球的二戰軍事遊戲,例如《使命召喚》和《戰爭雷霆》都以駕駛T-34作戰作為主要賣點之一。玩家在這些遊戲裡可以充分感受T-34作為一款火力、防護和機動性三大性能達到平衡的完美坦克,在戰場上能夠表現出多麼可怕的戰鬥力。

但是,對一名真正的軍事愛好者而言,百聞不如一見,無緣親身體驗T-34這款人類坦克發展史上的經典之作,總是一個遺憾。今年5月,筆者參加了騰訊遊戲組織的“《戰爭雷霆》俄羅斯之行”,終於有機會親身體驗乘坐T-34馳騁在俄羅斯土地上的感覺。

長壽的坦克

作為一種1940年問世的經典坦克,T-34比同時代的其他坦克更為“長壽”,很可能是全世界保有量最大的一種古董坦克。作為蘇聯紅軍的招牌武器,僅在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前蘇聯加盟國家的土地上,T-34的保有量已極為驚人,至少有數百輛,其中還有相當數量維持著行動能力,甚至是作戰能力,因為在前蘇聯全境和許多東歐國家中,狀態良好的T-34被擺放在紀念碑的臺座上供人瞻仰。

一次寶貴的體驗——在俄羅斯試乘T-34-85坦克

而據報道俄軍中最後一輛T-34在1993年才退出現役,在2010年、2015年和今年的俄羅斯勝利日閱兵上,T-34都作為引導車參加了閱兵。在2015年的東烏衝突中,烏克蘭康斯坦丁諾夫卡市的親俄民兵還將兩輛作為紀念碑保存的T-34-85坦克維修一新,送上了戰場,這兩輛“老爺車”最終被T-64坦克擊毀。

但另一方面,考慮到俄羅斯國內大部分T-34的車齡已經超過70年(蘇聯在1945年以後僅生產了2701輛T-34-85,並很快轉產T-54),因此維持T-34行動能力的成本很高。據俄羅斯媒體報道,為了準備今年參加俄羅斯勝利日閱兵的T-34-85,俄軍共花費了250億盧布,這些T-34-85每進行一個小時的維護保養,需要花費超過8000盧布(約800人民幣),而在俄羅斯的4S店進行奔馳轎車的保養,每小時也僅需要花費4000盧布而已。

不過還是有很多俄羅斯人醉心於駕駛T-34坦克,例如筆者聽說製作了《捍衛戰機IL-2》和《戰爭雷霆》俄羅斯遊戲公司GAIJIN就曾多次組織員工參與T-34的駕乘活動,希望藉此加強設計人員對T-34和其他坦克的瞭解,以便在遊戲中呈現更真實的坦克大戰。而包括著名的烏拉爾機車車輛製造廠科研生產聯合體公司在內的很多俄羅斯企業,也開始開發與T-34坦克有關的軍事體驗活動。

這一次筆者乘坐的T-34坦克屬於一家名為Voentour的俄羅斯軍事文化公司。Voentour成立於1994年,是俄羅斯最早開展軍事體驗活動的公司之一,如今它已經在俄羅斯各地收集了超過300輛坦克及裝甲車輛,其中包括T-34、JS-3、BM-13火箭炮等軍迷耳熟能詳的型號。現在Voentour一方面組織各種坦克和裝甲車輛的試乘試駕活動,另一方面還將車輛提供給電影公司用於軍事電影拍攝。近年來俄羅斯拍攝的《白虎》、《斯大林格勒2013》和即將上映的《潘菲洛夫28勇士》中都有Voentour的裝甲車輛出鏡。

一次寶貴的體驗——在俄羅斯試乘T-34-85坦克

專業的組織方

據筆者瞭解,Voentour手中的裝甲車輛有許多原屬於著名的莫斯科電影製片廠(Mosfilm)。在蘇聯解體之後,蘇軍和莫斯科電影製片廠這樣的原蘇聯國營企業大量將營區和各種設備出售給私營企業,以換取資金。例如本次進行坦克試乘體驗的營區原來是蘇軍的一處坦克修理廠。

由於是用坦克修理廠改造的,筆者進入體驗營區之後便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Voentour首先將筆者一行領到一處由營房改造的準備室中,進行安全教育,並且發放俄軍式樣的作訓服和老式坦克帽。筆者一邊聽Voentour人員強調注意事項,一面瀏覽準備室牆壁上掛著的照片。從照片上來看,該營區內除了T-34-85之外,還有可供試乘的T-55和BMP-1,而十多輛老式坦克和裝甲車輛的殘骸則成為了拍照的最好背景。而照片旁邊的木桌上擺著幾支AK-74,甚至還有一支傘兵型的AKC-74U短突擊步槍。

在國內時,筆者經常聽道有人講俄羅斯民族稱為“戰鬥的民族”。筆者經過接觸後感覺俄羅斯人的普遍軍事知識和經驗確實驚人,十一二歲的孩子很多已經可以熟練操縱突擊步槍。由於俄羅斯不禁槍,且十分注意國防教育,因此俄羅斯人對槍的態度幾乎可以用“熟視無睹”來形容。現場Voentour人員中就有一位始終斜跨一支AK-47,而在隨行的GAIJIN公司《戰爭雷霆》俄方開發人員中竟然有一位在十歲時便已經體驗過12.7毫米德什卡機槍射擊的強人。因此當筆者一行興奮地抱著AK-74突擊步槍留影時,俄方人員只是淡定地在旁邊圍觀,不時走過來糾正我們的據槍動作。

也許是因為看出現場的中國人大多數缺乏軍事體驗,Voentour人員甚至並未強制所有人穿上作訓服,盡是嚴格要求每個人必須佩帶坦克帽。但是筆者還是專門叮囑同行人員要穿上作訓服,因為筆者清楚T-34車內空間極為狹窄,各種設備有許多尖銳的突起。不穿作訓服輕則會在衣服上染上難洗的油汙,重則還有可能出現衣服剮蹭撕裂的尷尬情況。

筆者在進入營區時便看到有數輛T-34-85和一輛JS-3重型坦克停在車場上。但據Voentour人員介紹,JS-3雖然也保持了行動能力,但暫時不提供試乘,這讓筆者遺憾地與這款二戰最後的重坦克擦肩而過。當筆者一行人來到試乘登車地點時,那裡已經停著一支由四輛T-34-85組成的車隊。正當筆者想走到坦克邊仔細觀察時,Voentour人員卻示意大家圍攏站好,然後仔細地向參與試乘的人員強調注意事項,又特別指出所有人的活動範圍僅是由拒馬圍城的一小塊區域。

有趣的“副駕駛席”

在強調過紀律之後,Voentour的人員示意大家各自尋找心儀的戰車。T-34-85是一款五人車組的坦克,其中兩人在車體前部,分別是左側的駕駛員和右側的無線電操作員兼航向機槍射手,而圓形大直徑炮塔中可容納三人,分別是左側的炮手、車長和右側的裝填手。在試乘時,每輛車的駕駛員由Voentour的專業人員擔任,因此每車最多可以搭載四名體驗者。筆者從一開始就決定至少要分別體驗一下駕駛席和炮塔乘員的不同感受,還要在車外近距離觀察一下T-34-85行進時整套克里斯蒂懸掛系統是如何工作的。在第一輪試乘中,筆者選擇了車隊的最後一輛車的無線電操作手位置,首先是想近距離觀察一下駕駛員如何操縱T-34-85,其次還想看一下車隊行進中駕駛員要怎麼控制前後車距離等細節。但事實證明,筆者的選擇幾乎就是自討苦吃。

在蘇聯著名的戰爭電影《解放》種有這樣一個情節,近衛坦克第三集團軍司令雷巴爾科大將向部下抱怨“坦克將軍竟然擠不進坦克了?”蘇聯坦克的設計原則之一是儘量減小正面投影面積,因此其車體比西方坦克要低矮一些。而且,T-34作為最先採用傾斜裝甲設計的坦克,其車內原本有限的空間又因為裝甲傾斜的原因進一步被壓縮。因此對於筆者這樣體型較胖的人而言,進入T-34內部本身已經是一個挑戰。

根據蘇聯坦克兵的條令,無線電操作手需要背對坦克,從車體正前方的駕駛員艙門爬入車內。在今年的勝利日閱兵前,俄羅斯電視臺還專門請一位曾參加過衛國戰爭的老兵重新登上T-34-85型坦克,當時這位年近九荀的老英雄藉助梯子幫助從駕駛員艙門進入坦克,其進入動作仍然可以稱得上標準。但事實證明,這個動作對於缺乏訓練的筆者而言實在是太高難度了,筆者嘗試了幾次之後果斷放棄,改為從炮塔頂部的裝填手艙口進入車內。

從炮塔艙口踩住裝填手座椅進入炮塔之後,筆者發現試乘的T-34-85已經將車內原有的大部分設備拆除,因此內部空間變得較為寬敞。例如炮塔兩側的存放炮彈以及炮塔後部用於存放7.62毫米DT同軸機槍彈鼓的彈藥架均被拆除。但是筆者發現,炮塔內的車長潛望鏡和裝填手潛望鏡都沒有被拆除,其光學鏡頭也基本保持完好。

T-34-85坦克相比於此前的T-34-76坦克而言,在人機工程設計方面是有了相當大的進步的。由於T-34-76採用較小的炮塔,僅能容納車長和炮長兩人,因此炮長還需要客串裝填手的角色。當T-34-85換裝大型炮塔後,由於有了專門的裝填手,坦克炮塔內的分工合作更為合理,作戰效能有所提高。而對於筆者而言,大型炮塔的最大意義在於提供了足夠的空間讓筆者從上到下縱穿坦克,坐到“副駕駛”位置上。

實際上,在T-34-85上駕駛員右側的無線電操作手是坦克裡最“憋屈”的角色,在他的面前從左到右分別是用於在寒冬啟動柴油機的壓縮氣瓶、航向機槍、電臺和航向機槍彈鼓。好在筆者乘坐的坦克已經將這些設備全部拆除,結果筆者反而成為車內空間最大的一位。

考慮到坦克試乘的機會實在難得,筆者專門攜帶了一臺大疆“靈犀”手持雲臺攝像機,試圖拍攝行駛時的情況。在坦克發動前,筆者用吸盤支架將其固定在作為左側,正對駕駛員艙口的位置。Voentour的坦克駕駛員用標準動作滑到座位上之後,注意到了右後方的攝像機,便一面發動坦克,一面用簡單的英文讓作者抓住攝像機。正當筆者糾結是不是要手持拍攝時,從腦後傳來一陣震耳欲聾的轟鳴,隨之而來的是一股青煙。猛烈的震動立刻將攝像機彈了起來,幸虧筆者早有準備一把抓住。駕駛員這時轉頭衝筆者淡淡一笑,臉上寫滿了“我就說吧!”的表情。

T-34-85坦克的駕駛員主要依靠面前的離合踏板、剎車踏板和左右手換擋手柄來操縱坦克。這套看似簡單的機構實際上卻是對駕駛員力量和反應的終極考驗。由於坦克的全重較大,雖然有便於越野的履帶行走系統,但在啟動或者通過泥濘等阻力較大區域時,需要瞬間增大或減小几倍甚至幾十倍的牽引力。如果操縱失誤,很容易導致發動機或其他設備遭到較大損耗甚至完全被毀。而且,T-34的操縱系統沒有任何助力設計,完全依靠人力驅動,駕駛員在某些情況下必須要藉助腰力甚至身體重量才能完成換擋動作。因此在T-34身上有個著名的說法就是駕駛員隨身攜帶錘子,關鍵時刻使用錘擊來完成換擋。

不過T-34-85的操縱手感已經比之T-34-76已經大幅度優化,在T-34-76上採用了四速變速箱,而T-34-85改為五速。加上Voentour提供的T-34-85全重已經有所降低,而且潤滑等方面都更為完備,因此駕駛難度有所下降。

即便如此,當坦克猛然啟動時,瞬間牽引力變化仍然讓車體兩側傳來明顯的金屬碰撞聲。因為駕駛員踩下油門,位於車體尾部的V-2柴油機猛然吐出一股濃煙,其中相當一部分順著炮塔後部灌入車體內部。更糟糕的是,筆者選擇了車隊尾車,結果前車尾部排氣管噴出的廢氣也幾乎全數順著駕駛員艙口灌入車內。在兩股廢氣的夾擊下,筆者立刻進入“灰頭土臉”的狀態,眼鏡和攝像機上都染了一層灰塵。

與廢氣相比,巨大的車內噪音到是比較容易忍受。當然這是由於筆者頭戴坦克帽的緣故,厚厚的隔音耳罩保護了筆者的聽覺,但是每人之間的喊聲卻被噪音徹底淹沒。

實際上,Voentour坦克試乘通過的道路大部分是水泥板鋪設的公路,只有很短一段是林間土路,因此顛簸並不算厲害。T-34-85型坦克採用了著名的克里斯蒂式懸掛設計,這是一種採用圓柱形彈簧的獨立式懸掛系統,其優點是結構簡單、懸掛行程較長,因此可靠性和通過性都很不錯。當然這套設計也有一個巨大問題,就是獨立的彈簧槽會垂直深入車體內部,佔用車內空間。二戰期間蘇聯紅軍和英軍是克里斯蒂懸掛的主要用戶,T-34驚人的機動性很大程度要歸功於克里斯蒂懸掛於動力強勁的V-2柴油機這對好“搭檔”。

但是,坦克的通過能力除了受到懸掛和發動機影響外,還受到傳動系統的影響。T-34採用了結構簡單、使用和維修容易的離合器轉向系統,這是一種單流動傳動系統。這類傳動系統在變速箱和每側主動輪之間有專門的轉向離合器,在坦克需要轉向時,只要分離內側的離合器,就能對該側主動輪施加制動力,使兩側履帶轉速不同,實現轉向。這套設計看似簡單,但實際上效率並不高,在履帶高速轉動時進行離合操作所需的力量和帶來的金屬損耗是相當巨大的。而且為了保持車隊的整齊,駕駛員不得不根據前車情況頻繁進行操縱,對體能的損耗極大。因此在T-34-85坦克之後,蘇聯坦克設計師開始採用二級行星轉向機構。但是在T-34-85上只能依賴駕駛員高超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

好在試乘體驗的行駛路段是固定的,筆者與駕駛員交流後得知他們在相關道路上已經行駛了上百小時,對每一次轉彎甚至每一處崎嶇都瞭如指掌,因此駕駛中不會手忙腳亂。即便如此,在坦克需要進行九十度急轉彎時,筆者也能感到駕駛員突然雙手抱住操縱桿猛力動作時會相當耗費體力。

在完成第一次試乘之後,筆者艱難地再次從炮塔原路爬出,扶著翼子板上捆綁的原木回到地面。同行的人員有幾位因為坦克車內的發動機廢氣、行駛顛簸以及頻繁的加減速,而開始有了暈車的反應,更有幾位的手機因為顛簸從兜裡掉出。筆者則急著擦掉身上、臉上和攝像機上蒙著的灰塵。經過短暫的準備,車隊再次出發,這一次筆者選擇在地面上觀察。但正當筆者準備走進時,卻被Voentour的人員拉住,示意筆者已經走出拒馬圍出的安全區。回到區域內之後,筆者一面拍攝一面觀察。

由於坦克啟動時必須克服摩擦力,牽引力在短時間內增加幾十倍,因此能夠看到坦克炮塔上的乘員會因為慣性有明顯的晃動。T-34採用了寬幅履帶,因為是每隔一塊履帶板就有突起的履帶齒,解放軍坦克兵形象地將其稱為“一公一母”。當履帶滾動時,產生的聲音就像無數根鐵鏈抽打地面,而且巨大的震動確實讓人感到膽顫心驚。現場有同行人員試圖將攝像機固定在地面上,再由坦克通過來拍攝T-34的車底,但被Voentour的人員介紹,據他們介紹,此前曾有人做過類似的嘗試,但坦克通過的震動很快將攝像機震離原地,捲入履帶之下。

寶貴的體驗

筆者發現,GAIJIN公司《戰爭雷霆》俄方開發人員也在很仔細地觀察T-34的行走系統如何工作,便和他們用英文簡單地聊了兩句,發現這些遊戲開發人員對於JS-3和T-34行走系統的區別瞭然於胸。據GAIJIN的人員介紹,他們為了製作《戰爭雷霆》專門在全世界搜尋保持行動能力的二戰古董坦克,反覆進行行駛試驗,觀察懸掛等部分的工作細節,並且用專業設備進行錄音,以求在遊戲中達到逼真的效果。GAIJIN的人員特別跟筆者建議,一定要在炮塔上體驗一下坦克車長出艙指揮的感覺。

因此當第三次試乘開始時,筆者早早爬上一號車的炮塔,在裝填手艙口坐好,準備體驗一下居高臨下的感覺。當坦克發動時,筆者雖然緊緊抓住艙蓋,但仍然險些被甩了下去,好在右腳踩在炮塔手槍射擊口上,總算沒有出現意外。當車隊出發之後,在正前方突然對面駛來一輛T-55,這輛T-55後來還為筆者一行表演了碾壓汽車的兇悍場面,但在行駛中看到對面出現一輛坦克,確實對讓人從心底泛出幾絲緊張。

試乘中,筆者很快發現乘坐在炮塔上與坐在“副駕駛位”的無線電操作員座位上最大的區別是因為重心較高,轉彎導致的晃動更為明顯。但因為視野開闊,可以預先觀測到崎嶇地形有所準備。筆者在炮塔上總會想到二戰期間蘇聯紅軍中常見的附在炮塔側面的坦克步兵,只有親身體驗後才會瞭解“掛”在炮塔上是多麼耗費體力,考驗手臂力量的方式。

在完成試乘之後,四輛T-34-85中的頭車還為筆者一行進行了射擊表演。由於體驗營位於公路附近,因此射擊表演採用的是沒有彈頭的訓練彈。筆者為了體驗炮口衝擊力,專門挑選了一個靠前的位置,甚至想要脫下坦克帽,結果被Voentour的人員。事後筆者慶幸俄方人員及時制止了筆者的“作死”行為,因為即使有坦克帽的保護下,筆者仍然被開炮巨響震得輕微耳鳴,如果脫帽的話,估計筆者的聽力會受到相當的損害。

雖然試乘體驗活動僅有幾個小時,但筆者收穫頗豐,除了一張Voentour頒發的“坦克駕乘證書”外,筆者終於有機會近距離觀察T-34各部分如何工作,有了辨別遊戲中T-34是否寫實積累了相當的資料基礎。當然在完成全套試乘之後,筆者的最大感受是對俄羅斯軍事愛好者的羨慕和佩服。他們經過努力,讓車齡超過70年的古董坦克保持著良好的狀態。與俄羅斯相比,中國也有很多老式坦克的文物保存下來,我國國產的59式坦克產量相當可觀,其中有相當數量被捐贈給各地的博物館、公園,供遊人觀賞。筆者認為,未來我們也應該參考俄羅斯的模式,將59式坦克交給民間企業,經過維修和處理,變為可供試駕試乘的體驗車輛。這將是進行國防教育的最好教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