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坦克部隊的問題出在哪:美軍的T-34/85測試報告告訴你

T-34/85(或者寫作T-34-85)是蘇聯T-34坦克的改進型,在二戰後期大規模裝備。二戰結束後,這種坦克也出口或援助給了很多第三世界國家,正是這些國家的軍隊與美軍或者美國的盟友交戰過。美軍派出了武器測試小組,對於這個型號從殺傷統計分析、性能測試和車組軍事素質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也從側面反映出了小國坦克部隊的問題所在。

殺傷統計分析

在美方調查組統計了將近200輛被丟棄的T-34/85,其中102輛毀於空襲,29輛被坦克擊毀,13輛被火箭筒擊毀,5輛被重炮擊毀,另有1輛被地雷炸燬,5輛由於機械故障被丟棄,還有20輛被丟棄的原因不明。

美軍的空襲是對付T-34/85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剔除了一些虛報的戰果之後——有些飛行員會朝著已經被擊毀或者丟棄的坦克開火,發現有60輛坦克毀於凝固汽油彈,17輛毀於火箭彈,至少7輛是被航炮擊毀,其餘的沒有明顯損傷,可能是坦克兵誤以為坦克損壞而棄車的。

接著,美軍把繳獲的T-34/85運往後方的測試場,從各個角度進行了測試。

小國坦克部隊的問題出在哪:美軍的T-34/85測試報告告訴你

美國阿伯丁試驗場上的T-34/85

性能測試

在二戰期間,蘇聯方面為了表示合作抗德的誠意,曾把一輛T-34/76交給西方去測試。所以,美軍在測試T-34/85時,也不免與T-34/76進行比較。

火力與防護

T-34/85與T-34/76的最大區別是換裝了更大的炮塔和85毫米主炮。

美軍測試得知,T-34/85的最大射程是約1900米,85毫米炮可在800碼(730米)距離用穿甲彈擊穿謝爾曼M4A3E8正面,對付二戰末期的美製輕型坦克M24“查菲”(又譯作霞飛)更是不在話下。

美式76.2毫米和90毫米炮在800碼(730米)距離也能擊穿T-34/85正面,也就是說,T-34/85能在常見交戰距離上和M4A3E8相互摧毀,那麼交戰中的其它因素也顯得非常重要。

不過和同時代的美國坦克相比,T-34/85還沒有配備炮塔吊籃和炮管抽菸裝置,顯得有些落後了。炮塔只有水平方向有電動旋轉裝置,垂直方向依然要手動旋轉。

坦克裝甲達到了413-460布氏硬度,比美國坦克高100左右,這讓美方有些吃驚,更高的硬度帶來更好的防彈性能。不過正面首下裝甲差一些。裝甲是鋼鐵和鋁鑄造的,水平和美製的類似。軋製裝甲的質量上乘,越厚的質量越好。自動焊接的質量很好,部分手動焊接的地方有裂縫。(可能和很多人的推測不同,蘇聯工廠在二戰中就使用了流水線和自動化技術。)

小國坦克部隊的問題出在哪:美軍的T-34/85測試報告告訴你

美軍繪製的T-34/85局部結構

佈局與通訊

T-34/85坦克內部一些地方有銘牌以方便維護和檢修,內部很多地方是輕型合金以及吊環螺栓,美方認為,因為這樣的設計很好,即便是沒有多少經驗的坦克手都能按照指引檢修和維護坦克。

當然,美軍發現有些坦克上有舊零件,估計是蘇聯因為對“小兄弟”不太信任,所以採用了這種節約的做法。

T-34/85的炮塔內部增設了一部9-RS電臺,行駛時的通訊距離是10-12千米,停車是10-20千米,車內通訊系統也不錯。

小國坦克部隊的問題出在哪:美軍的T-34/85測試報告告訴你

等待轉運後方的繳獲坦克,上面有美軍的塗鴉

發動機與底盤

美國弄到的繳獲坦克雖然已經行駛了幾百千米,但是發動機的磨損很小,零部件質量很好。美國人注意到有些同類部件應該是同批次的,且有完善的編號,據此可知工廠的生產管理水平很高。

柴油發動機的起火概率較低,附近裝有兩個手提式四氯化碳滅火器。

美國人對通風和空氣過濾裝置的評價不高,它通風能力不足,焊接質量一般,當然可能是因為蘇聯有很多地區在寒帶有關。

T-34/85有油冷(機油散熱),這一點比T-34/76強,而且,從1948年的型號開始,裝甲了三篇額外的扇葉。

電動機的設計也優化了,有效減少了震動現象,控制裝置也改為集中在一塊麵板上。電動機得到的評價也很高,沒有損壞和燃燒的痕跡。

小國坦克部隊的問題出在哪:美軍的T-34/85測試報告告訴你

被命中的T-34/85​

美國人還發現T-34/85在離合器增加了額外的彈簧,所以沒有T-34/76離合器阻力越來越高的問題。但是變速箱中齒輪太多,原因可能是缺乏協調器。總的來說,金屬零件的質量不錯,不過潤滑系統似乎有問題,美國人認為磨損較嚴重,這可能是T-34/85底盤最大的問題。

與T-34/76相比,油箱容量從120加侖(450升)上升至147加侖(560升)。油泵低於美國標準,但是評估的壽命是1000小時。

總的來說,美軍注意到T-34/85比T-34/76有著顯著的進步,85炮的型號顯然性能好多了,它的壓強只有0.7千克/平方釐米,這是當時的美國坦克設計師可望而不可及的。

軍事素質

總的來說,美軍認為T-34/85的綜合性能和謝爾曼M4A3E8大致相當,為什麼在第三世界國家的坦克部隊遇到較強的西方陣營對手或者美軍就頻頻失利?

為此,美軍調查組詳細詢問了西方陣營的作戰部隊,在俘虜中甄別出坦克部隊的,尤其是坦克部隊的軍官。

美製的謝爾曼M4A3E8、M26潘興和M46巴頓,超級巴祖卡(89毫米)能擊毀T-34/85,不過西方陣營的精銳部隊利用地形,即便使用M24輕型坦克、M1巴祖卡、M18無後坐力炮也能從側面毀傷T-34/85。

小國坦克部隊的問題出在哪:美軍的T-34/85測試報告告訴你

越南的T-34/85

根據俘虜的口供,凝固汽油彈是有效的攻擊手段。如果坦克被直接命中,哪怕只是履帶起火,車組都會棄車。汽油彈引起的大火最終會引燃彈藥或者油箱,導致坦克損毀,坦克內配備的四氯化碳滅火器產生的蒸汽有毒,如果通風系統不能及時排風的話,會使人噁心嘔吐甚至昏迷抽搐。但是在車外使用,則很少會產生這樣的問題。因此,這還是反應出車組的素質不足。

大部分車組認為最多在1300米距離開火,通常只在600-1000米距離開火,這在無形中也抵消了T-34/85的射程優勢,而且,車組的訓練也不足,很多車組在參加戰鬥之前,只打過己方炮彈

俘虜分不清坦克炮射擊、反坦克炮和火箭筒的攻擊。根據他們的供述,有些車組在坦克被擊中之後,不顧仍有遭到攻擊的危險,立即棄車而逃,所以毫無懸念地繼續產生傷亡。

另外,他們的T-34/85彈藥配比也有很大問題,大部分是榴彈和破片殺傷彈,少數是穿甲彈。比如20發榴彈、30發破片殺傷彈和5發穿甲彈。坦克配有2000發機槍子彈和25發手雷,坦克兵更習慣用同軸機槍對付敵人步兵,其實,他們的榴彈和破片殺傷彈對付兵員和工事更加有效。

蘇東陣營的的坦克部隊比正牌蘇軍差遠了,一般一次出動都在10輛以下,最常見的是2-3輛編隊作戰,這主要是因為訓練和通訊問題。

他們進行編隊協同的訓練不夠,技能不足,無法彙集成“鐵拳”猛擊對手。

雖然T-34/85的通訊設備不錯,很多坦克兵根本沒有數量掌握操縱技能,很多車組內部依靠手勢和拍打對方身體來交流,各個坦克之間的交流也很少。

這些坦克兵在戰事順利時士氣高漲,他們認為T-34/85的性能是壓倒性的,所以經常脫離步兵作戰,面對軍事素質較高的對手後通常會受挫,然後士氣一落千丈,潰退,棄車,從而輸掉戰鬥。

小國坦克部隊的問題出在哪:美軍的T-34/85測試報告告訴你

T-34/85的電影劇照

這些原因可以很好地解釋:有些亞洲,特別是中東地區的坦克兵在大規模戰爭中一遇到強敵就屢屢戰敗,不僅僅是使用蘇制T-34/85坦克,就算是時至今日駕駛著美式M1A2和德國豹2主戰坦克,依然會逃跑、棄車和出洋相。

讀者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出,美軍並沒有詳盡地對T-34/85進行過分細緻的研究,原因很簡單,冷戰剛開始之時,蘇聯已經開始研製和裝備更先進的坦克,美軍的研究重點是T-54/55系列以及之後的坦克。

閱讀更多軍事內容,請關注 近衛步兵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