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利器——FH70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歐洲各國的火炮技術均處於一種停滯不前的狀態,在這段時間內他們依靠美國提供的火炮來滿足本國防務需求。

但是深感美國火炮的不足之處的歐洲各國在1963年北約第39號基本軍事要求(四國彈道協議),也稱北約第一次彈道諒解備忘錄之後消除了英國和德國在聯合研發火炮上的主要分歧,不過由於兩國都預定在1965年前後接受大量美製M109A1 155mm自行火炮使得兩國對於炮兵裝備更新的緊迫感被大大舒緩了,於是在此後的幾年中兩國對於聯合研製新一代的師級支援火炮的探討變得更加深入細緻,除了第39號基本軍事要求這個核心標準,在更多的領域相繼達成了一致的認識。

到了1968年年初英國和德國雙方確定了新炮的主要技術和戰術特性:戰鬥全重不超過10噸,身管長度,藥室容積,炮膛纏度,和基準彈的炮口初速符合北約第39號基本軍事要求所規定的彈道特性。

冷戰利器——FH70

四國彈道協議要求在火炮炮身設計過程中必須以火炮裝備設計性能指標為出發點,通過內彈道設計手段同時結合工程實踐上的諸多因素,儘可能的選取符合最優內彈道的設計方案的身管長度和藥室容積,這無疑是給火炮重新定義並且能夠將其帶入新的時代的協議。

1968年8月,英國和德國雙方正式簽訂合作意向,新一代師級牽引式火炮項目FH70正式上馬,合同中規定英國為項目負責人,由維克斯造船工程有限公司為主承包方,承擔工作量的56%,包括炮架,方向機,搖架,反後座裝置,瞄準具支臂,高低機和部分彈藥,萊茵金屬公司負責炮管,輔助推進裝置和部分彈藥。

有意思的是,這不是公司間的商業協議,而是政府協議,為保證項目順利進行,協議還規定了退出條款,單方面退出將會受到嚴厲的罰款。

冷戰利器——FH70

為此,英國和德國雙方在闡明有關聯合發展新一代師級支援火炮裝備的科研規劃及政策的時候表示要突出重點保證急需,人力,物力和資源是有限的,各種技術力量無法全部利用上,故此應該利用現有技術力量著重發展和生產那些能夠大幅度提高部隊戰力同時能夠增強戰鬥效率的基本武器系統。

此後,意大利方面也認為英國和德國聯合研製的FH70 155mm牽引式榴彈炮的主要技術特性和性能指標符合自己的需求,因此在經過一年多的考慮之後,奧拓·梅萊拉公司於1970年作為第三個合作伙伴參與進來,這樣使得FH70成為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四國的合作項目,同時也意味著FH70 155mm牽引式火炮成為世界先進水準的火炮,這是因為英國德國意大利參與研發的公司都是業內翹楚,在相當程度上代表世界最高水準。

冷戰利器——FH70

同時在材料方面FH70的身管材料和製造工藝也都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單筒自緊身管(單筒身管用整段鍛件製成,沒有任何被筒或襯管),口徑155mm,身管長39倍徑(炮膛長6022mm或者是38.82倍徑),藥室容積達到18.85升,膛線等齊纏度20倍口徑,8號裝藥基準彈炮口初速827米/秒,身管的前端裝有一個雙側室孔反衝擊式炮口制退器,炮尾機構配用向下開閂的半自動立切式炮閂,擊發機為電動機械式。

在這些枯燥的數字背後卻隱藏著不平凡,即便是在今天有許多國家能夠生產飛機,但是能夠生產出滿足北約第39號基本軍事要求標準火炮身管的國家仍然不會超過5個,究其原因炮鋼材料與複雜的生產工藝是一道切實的門檻,也是國家基礎工業實力的濃縮體現。

由此可以見到FH70牽引式火炮所蘊藏的非凡的技術含量,這樣是FH70是一門冷戰利器的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