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會寫詞的俠客不是一個好將軍,辛棄疾悲情的走向憤青之路!

自北宋實施崇文抑武的國策後,軍隊戰力孱弱不堪,面對北方少數民族的軍事衝擊毫無還手之力,於是被亡國。之後趙構建立南宋,與金朝劃江而治,偏安江南一隅。之後的南宋朝廷湧現出了眾多可歌可泣的英雄豪傑,辛棄疾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辛棄疾出身官宦之家,他爺爺是金國的官員,不過有一顆跟金人幹仗的心。正因如此,辛棄疾從小就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他爺爺時不時帶著他登高望遠:孩子,這本是我們漢人的江山!在這種文化和家庭背景成長起來的辛棄疾頗有俠義之氣,而且他師從名士劉瞻,才華極好。於是在1161年,金國再次南侵的時候,他奮而舉起了起義的大旗。

一個不會寫詞的俠客不是一個好將軍,辛棄疾悲情的走向憤青之路!

自此開始,“抗金”是成為他生命的正餐,“作詞”則是餐後甜點。

二十二歲的辛棄疾在金軍後方拉起了一支兩千人的革命隊伍,隨後投奔了義軍首領耿京。不料,跟他一起的有一個叫做義端的和尚,此人是個花和尚,一肚子的花花腸子。革命嘛,日子自然過得清苦些,他就忍不住了,於是偷了耿京的帥印,意圖換取富貴。耿京發現後大怒,義端可是你辛棄疾的人,你得負責!

這下辛棄疾的英雄氣就出來了。他向耿京立下軍令狀,要把帥印追回來。當晚,辛棄疾率一隊人馬埋伏在去金營的路上,等著義端。等到義端一出現,辛棄疾一馬當先,撲向義端,將其擒下,義端跪地求饒,辛棄疾一語不發,手起刀落,人頭落地。對不起,你已不是我兄弟!

這就是辛棄疾,一個被我們“誤解”的大詞人,一個古代的俠士。

辛棄疾還有另外一件極富傳奇色彩的事。

辛棄疾奉命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絡,不料後方義軍中出了叛徒,首領耿京被殺害,義軍瞬間潰散。得知此事後,辛棄疾那英雄氣概瞬間被激發,背叛革命者、殺我兄弟者,吾必殺之!他親率五十騎,衝入敵軍近五萬之眾人的大營!最後是生擒了叛徒,並壓回了南宋健康,就問你服不服?一時間,辛棄疾名滿南宋,從此開始了他在南宋的官宦生涯。

一個不會寫詞的俠客不是一個好將軍,辛棄疾悲情的走向憤青之路!

然而,估計連辛棄疾也沒想到的是他的抗金正餐已經結束了,接下來是甜點時間,然而吃起來卻有點苦,

歸附南宋後,辛棄疾一開始躊躇滿志,他寫了很多軍事論文如《美芹十論》、《九議》等,都是關於北伐抗金的,可惜上頭不理不睬,他只得空悲切。同時,朝廷派他擔任轉運使、安撫使一類的地方官職,負責治理荒政、整頓治安。在他南歸十八年間,職位調動竟有十六次之多!

“聚散匆匆不偶然,兩年曆遍楚山川。”“樓觀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頭先白。”辛棄疾不得不感慨。

另一方面,以辛棄疾那種倔強的俠士性格,如何能在官場上玩得轉呢?於是,他起起落落,兜兜轉轉,彈劾、罷官、啟用、又罷官.....

他只得通過詩詞來表達心中的鬱悶。

“君恩重,且教種芙蓉!”(皇恩浩蕩啊,讓我到鄉下種種花!)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將那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換種樹的書吧!不甘心啊!)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真懷念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啊!)

“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北方還好嗎?早知如此我不如留在那裡打游擊好了...)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就過過清平日子吧!)

一個不會寫詞的俠客不是一個好將軍,辛棄疾悲情的走向憤青之路!

​直到1203年,宰相韓侂冑意圖北伐,再度起用辛棄疾,辛棄疾宛如枯木逢春般,大為振奮,而此時的他已經64歲。辛棄疾為北伐出謀劃策,做了大量準備工作。可惜的是,就在北伐烽煙即將點燃的前夕,他被言官以“貪財好色”為由彈劾,最後又被罷官!期間,他寫下了千古名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英雄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空有歲月加身,一股無限的悲涼之意隔著幾百年依舊如此濃烈!

1207年九月初十,昏睡多時的辛棄疾突然睜開雙眼,大喊了幾聲“殺賊!殺賊!”,隨後天地歸於寂靜。

正如他為好友朱熹寫的悼詞:“所不朽者,垂萬世名,孰謂公死?凜凜猶生!”

也把它送給辛棄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