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軍交戰在即,主帥上奏朝廷,稱我要辭職回來參加科考

兩軍交戰在即,主帥上奏朝廷,稱我要辭職回來參加科考

兩軍交戰在即,主帥上奏朝廷,稱我要辭職回來參加科考

1875年,在中亞浩罕汗國首領阿古柏在英國支持下侵入新疆的緊急情況下,63歲的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左宗棠,正在積極向新疆進軍、兩軍即將交戰之際,突然向光緒皇帝上奏摺,要求辭去一切本兼職務,參加當年的科舉考試。

左宗棠的奏摺快馬到了朝廷,立刻掀起悍然大波。左宗堂其時已官居一品,又是欽差大臣,在軍情緊急的情況下為何要辭官?這無異於要挾朝廷。左宗棠確實只是個舉人,從1832年20歲中舉人,3次參加科舉考試都沒有中進士,成為他心中永遠的痛。身為一品大員、封疆大吏依然是一個舉人,按照當時的規定確有參加科舉考試的資格。

在封建時代,官員出身特別重要。沒有考中進士的官員,即使立下再大的功勞,擔任再高的官職都沒有資格入閣拜相,死後也沒有資格獲得朝廷的諡號。晚清四大名臣中,除了左宗棠外,曾國藩、張之洞、李鴻章都是清朝堂堂的進士,年齡分別是27、24、27歲,可謂是少年得志,張之洞還是中了探花。

當年,左宗棠“三試不第”,本打算“長為農夫沒世”,但禁不住老朋友郭嵩燾等人的勸說,應湖南巡撫張亮基之聘出山,所有軍政大事皆由他一手專斷。晚清大學問家樊增祥的父親身為正二品總兵,只因得罪了師爺左宗棠,差點左宗棠丟掉性命,這左宗棠後來就逼著樊總兵的頂頭上司駱秉章參了他一本,一句話就讓總兵大人丟了烏紗帽。後來,左師爺華麗轉身,靠著鎮壓太平天國的重大軍功,逐步成為晚清皇帝的股肱之臣。

所以左宗棠有足夠的理由嚴苛自己去取得功名,而且左宗棠還有另外一個必須考中進士的原因,那就是自己的死對頭樊燮的兒子也參加了當年的科舉考試,如果讓他中了進士,將他們當年的恩怨大肆宣傳,心高氣傲的左宗棠受不了這種羞辱。

在北京垂簾聽政的慈安、慈禧兩宮皇太后當然明白左宗棠的心思,頒下諭旨:特賜左宗棠同進士出身,並升為東閣大學士。至此,左宗棠的最高學歷,從舉人躍至進士,這是他個人的一大步。為了這一天,他足足等了40年。

心情舒暢的左宗棠讓護衛抬著一口棺材,親率6萬湖南子弟入疆平亂。他帶領的大軍翻天山,穿沙漠,歷時兩年,“先遲後速,緩進急戰”,收復包括伊犁在內的新疆全境,這是晚清歷史上最揚眉吐氣的大事件,也是抗拒外來侵略的光彩一頁。左宗棠下令,在西征路上遍植楊柳,並寫下一首七絕:“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這種楊柳,後來被稱為“左公柳”,至今猶存。

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在福州病故,享年73歲。清廷追贈太傅,諡號“文襄”,入祀京師的昭忠祠、賢良祠,並建專祠於湖南及他所立功的諸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