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請別讓職業病毀掉您的健康!

老師,請別讓職業病毀掉您的健康!

深深地向您鞠一躬,說聲:“老師,您辛苦了!”

老師,請別讓職業病毀掉您的健康!

教師,是一個集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於一體的職業,“辛勤的園丁們”在繁重而辛勞的教學中,自身健康“成績”也面臨眾多挑戰。

網上流傳的一份“教師職業病時間表”:

工齡1年:嗓子漸漸吃不消——過度用嗓,慢性咽炎已有前兆;

工齡3年:眼睛乾燥模糊——長期電腦備課,乾眼症難以避免;

工齡5年:心理障礙——骨幹教師升學壓力越發重大;

工齡10年:大多得了痔瘡——不大不小的病,久站久坐得來;

工齡15年:頸椎僵直——埋首備課,久而久之患上頸椎病;

工齡20年:胃病找上門——二十年講壇生涯,生活緊張;

工齡25年:靜脈曲張——久站後雙腿時而麻木無力;

工齡30年:毛病都來了——桃李滿天下,相伴一身病。

各位老師,您到第幾級了?

上課大聲說話、一個勁抬高手臂寫板書、長時間站立。下課又忙著備課、寫教案、批改作業、伏案低頭工作……這是很多老師每天的生活。

“剛開學你看老師們的臉色很紅潤,但一學期下來,你再看看,不是發黃就是蒼白。教師這個職業除睡覺外,一睜眼想的就是教學,就是學生。”一位校長如是說。

慢性咽炎、頸椎病、肩周炎、靜脈曲張……都成了教師職業病。

有關調查數據表明,七成的教師處於亞健康狀態,高強度的工作給教師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了不小的壓力,以致出現了教師職業病。

教師易患哪些職業病?如何應對與預防?

1、慢性咽炎

老師長期大聲說話,容易引發聲帶水腫、充血或小結,加之長期受粉塵刺激,易引發慢性咽炎。除了咽喉,聲帶也是老師“容易受傷”的部位之一。

對策:教師應注意科學用嗓,修正講話的方式,胸式呼吸改為腹式呼吸。講課中,注意聲量,切勿太大聲或急切地說話;課間休息時讓聲帶也休息一下;常用溫開水、薄荷口含片潤喉,;少食辣椒等刺激性較強的食物以及巧克力等糖分過高的食物,多攝取一些清肺養陰、化痰散結的食物。

2、頸椎、腰椎疾病

教師長期伏案工作時精力高度集中,備課時間較長,容易造成頸部肌肉的緊張,時間一長就會形成頸部肌肉和韌帶的慢性損傷,嚴重者會演變成頸椎病。而腰椎壓力是站立時腰椎所承受壓力的好幾倍,時間長了,容易導致腰椎間盤突出。

對策:在坐姿上應儘可能保持自然的端坐位,調整工作中的姿勢與時間長度,適度運動、充分休息,做些擴展胸部、扭動腰肢、活動四肢等運動。

3、胃病

有數據顯示,教師的胃病患病率為15-25%。究其原因,教師的工作負擔重,日均工作時間遠超8小時,加上平日體育鍛煉少,吃飯不準時。趕時間時吃飯狼吞虎嚥,太忙時又顧不得吃飯,同時他們還要面臨各種工作壓力和精神壓力,比如班級升學成績、職稱評定、面對各種家長各種質問等。如果這種狀態長期得不到緩解,極易造成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

對策:教師如果出現胃部不舒服時,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做檢查,不要一拖再拖,導致小病不治成大病。平時吃飯時細嚼慢嚥,對食物充分咀嚼次數愈多,隨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對胃黏膜保護作用越強。規律且定量進餐,有助於消化腺的分泌,更利於消化。平時,多補充維生素C,保護胃部和增強胃的抗病能力。

4、靜脈曲張

教師需要長時間地站立授課,下肢靜脈內的血柱形成靜脈內的壓力,使靜脈血不易向心髒迴流,而向足部倒流,造成靜脈迂曲、擴張,並引起相關併發症,導致下肢靜脈曲張。

對策:講課時,教師應將身體重心交替由一隻腳移到另一隻腳上,始終保持一隻腳處在休息狀態,並可慢步走動;要充分利用課間休息時間活動活動雙腿,促進血液循環。慢跑、關節屈伸活動、腿部按摩,都可以預防靜脈曲張。

5、乾眼症

老師長時間面對電教設備和網絡,再加上每天都批改作業,這種情況下會導致他們視覺疲勞,出現視覺模糊、視力下降或眼睛乾澀、發癢等,有的人還伴有頭痛的症狀。其實,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乾眼症。

對策:在不可避免長時間的近距離用眼或長時間使用電腦備課、批改作業的情況下,每隔一段時間抬頭看遠方,做眼保健操。攝取足量的維生素A。維生素含量豐富的食物有:胡蘿蔔,甜薯,哈密瓜,南瓜和芒果。除了維生素A,其他對眼睛有益的營養成分包括葉黃素和玉米黃質。菠菜,黃玉米,獼猴桃也是不錯的選擇。

您工作在今朝,卻建設著祖國的明天;您教學在課堂,成就卻在祖國的四面八方。

小編想提醒辛勤的園丁們:請保重你們的身體!

老師,請別讓職業病毀掉您的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