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變法為什麼會失敗?

自仁宗朝以來,改革逐漸成為趙宋精英士大夫的共識,包括後來被稱為“元祐舊黨”的士大夫,大都主張改革。因此,北宋時期,先後出現了“慶曆新政”和“王安石變法”等兩次大規模的改革運動。王安石改革,本來是順應歷史潮流的。然而,為何同樣希望改革弊政的大批士人,先後站到了變法的對面呢?難道僅是因為變法觸動了他們的利益?為何變法最後失敗了呢?筆者以為,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幾方面:


1.變法的總體設計存在嚴重缺陷,“藍圖清楚,但路線圖模糊”。

改革預期達到的效果,王安石們,心中有數。而改革領域的選擇、變革的步驟和實施方法等方面,沒有清晰明確。剛開始時,他們還能按部就班,先在小範圍內作實驗,爾後大面積推廣。後來,他們發現改革的節奏和效果,遠不如預期,難免急躁。富國強兵的熱望,導致他們採取了一系列過急過快的措施。

王安石變法為什麼會失敗?

王安石 (圖自網絡,侵刪)


2.改革節奏過急過快,導致變法所需人才缺口過大。

用人問題,一直是“王安石變法”飽受病垢的一方面。改革範圍廣,節奏快,不免需要大批認同新法,而且又有能力的官員能吏。而變法派,幾乎沒有先期培養人才,而是把改革科舉、培育人才,與其他方面的改革同時進行。變法人才缺失,是導致新法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3.人才缺口過大,變法當局“飢不擇食”,任用了一批品德有缺、操守不佳的人員。這導致了變法派內部的分裂,改革派的內耗加速了變法的失敗。

這些人員加入變法隊伍造成三大惡果:

第一,這些表面上支持變法,卻藉機揩油,敲詐勒索者,在外毀掉了變法派的名聲,加速了變法的失敗。

第二,這些人的加入,導致變法派利益關係複雜化,進一步導致變化派內部的分裂。呂惠卿等本來是王安石得力助手,自己上位後,擔心王安石復官,故而極力排擊和打壓王安石。借打擊王安石弟弟王安國等人,阻撓王安石重回變法領導崗位上。變法派的內耗,無疑加速了變法的失敗。

第三,這批人的加入,導致有操守和名望的許多士人官員,反感變法,覺得變法非但未帶領國家走向富強,反而成了小人們以公謀私的機會。並因此不遺餘力地反對和阻撓變法,這導致變法的阻力越發強大。


4.王安石變法的缺乏文化和輿論方面的支持。

王安石有名的“三不足”: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三不足”雖然能夠顯示王安石打破慣性、銳意改革的魄力,但是卻容易遭致反感,乃至反對。

中唐以來,儒學復興運動,逐漸高漲,儒學的重要理念就是“法先王”,學習堯舜禹、周孔等明君賢臣的治國理念。太祖等開國皇帝,又特別注重“立家法”,開創一些規範,並且嚴格要求子孫奉行。在這種文化、政治大背景下,王安石拋出“三不足”,很容易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對。

“人言不足恤”,從側面說明,變法沒有得到士論的認同,沒有在輿論上佔據優勢地位。“烏臺詩案”,整治蘇軾,亦是從反面說明變法者沒有在輿論層面上,取得士大夫階層的認同。就算能夠鉗制人口,但不能降服人心,阻力不會變小,只會慢慢積聚,而後以爆發式反彈。後來司馬光執政後,果然激進地盡廢新法,他自己都說這樣做不太好,但是不這麼做,可能會更慘。


5.主持變法的王安石和神宗,性格都有剛愎自用的一面,致使新法在出現偏差時,不能及時採取有效的糾錯措施。

這導致他們在新法出現問題時,不能採取有效的糾錯措施,積弊過多,積重難返。積弊過多,導致新法批評者更為猛烈和堅決的不合作或者反對。

且不說王安石自己的兄弟至親,就連二程中的程顥、二蘇中的蘇轍等一批精英士人,起初是在變法隊伍之中,他們指出了新法存在的一些問題,希望能夠有所調整。結果,被視作反對新法,被排斥打壓,原本處於觀望之中的士大夫,其中一大批最後生生被王安石推到對立面去了!

某些歷史教科書,把宋人反對“王安石變法”的原因,簡單歸結為,變法損害了既得利益者,這些保守的地主官僚階層,無法容忍自身的利益遭到侵害,故而千方百計阻撓新法。然而,包括保甲法、保馬法、市易法、青苗法和農田水利法等,損害和威脅的最大最廣的,不是地主階層,而是尋常百姓。反對派,並非都是保守派,相當一部分都是站在為朝廷穩定和繁榮的角度考量的,而非出自個人私利。司馬光、蘇軾、張方平等人激烈反對新法,是因為他們深信王安石變法會毀掉趙宋王朝。他們對王安石本人的才華和能力,都沒有惡評,但對其變法,則持不同意見。


6.運氣等偶然因素。

且不說,如果沒有“熙河之役”,沒有永樂城的慘敗,如果神宗能夠多活二十年,如果王安石獨子王雱沒有意外早逝,安石沒那麼早喪失人生的希望,沒有失去變法的信心,如果當時的西夏和契丹沒那麼強大……少了幾重壞的偶然,或者多了幾種好的偶然,變法失敗的可能性,就會降低很多。

“新法”本身已有種種問題,執行之時,人才又不足,加上用人失當,出現種種偏差。外有反對派的不合作,甚至阻撓,王安石變法不可避免地走向失敗。然而,新法的影響,並未隨著神宗、王安石先後辭世而消失。相反,

王安石變化深刻影響了北宋的政治格局,其後的哲宗、徽宗和欽宗三朝,都受變法的深刻影響。後世,從宋代至今天,仍有很多人,甚至認為王安石變法變亂了趙宋王朝,是北宋滅亡的主要原因


關於王安石變法的影響、變法是否是北宋滅亡的主因、如何評價王安石等問題,“風雅人文觀察”將逐一探討,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