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歷史淘汰的、不環保的電動汽車,為什麼國家要重點支持?

要點速讀

l 電動車的歷史,要比燃油車更加早,但電動車卻最終被燃油車取代。

l 作為二次能源,電能使用雖然並不會產生汙染,但電能產生過程中的汙染卻不可忽視。

l 對於石油、天然氣這類化石燃料而言,地球上的總儲藏量有限,總會被用完,再生成則需要數十億年。而電能是可被轉換的,幾乎任何一種能源都能轉化成電能。

導語:作為未來汽車發展的新方向,電動汽車受到了多方面的質疑。前段時間的“板車運蔚來充電車新疆行”引起了熱議。關於用板車拉著充電車為車主提供保障的話題,成為了網友用來調侃電動車環保、續航等方面的問題,一度被傳為"笑柄"。

被歷史淘汰的、不環保的電動汽車,為什麼國家要重點支持?

電動車曾被燃油車取代

早在19世紀20、30年代,已經有電動車的雛形在歐美各國產生,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電動車在歐美已經成為主流。而通常被認為的燃油車的祖師爺,德國人Karl Benz(卡爾·奔馳)直到1888年,才開始生產燃油車。

被歷史淘汰的、不環保的電動汽車,為什麼國家要重點支持?

但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燃油車逐漸打敗了電動車。

其一是因為大油田的發現,使得汽油價格驟降,燃油車變得更加經濟;

第二是因為美國連接各州公路的出現,使得人們對汽車的續航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是因為加油的速度要比充電的速度快得多。

因電動車在自身的性能和質量方面無法與燃油車競爭,最終被燃油車取代。

相比燃油車,電動車汙染更甚

作為二次能源,電能使用雖然並不會產生汙染,但電能產生過程中的汙染卻不可忽視。

如果是像法國一樣,近八成發電量來自於核裂變,電動車還算得上是環保的。

但是,目前世界的發電能源結構是:近七成來自於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

而中國的發電能源結構,總髮電量的79%來自化石燃料,也就是火電,這其中98%的火電又是直接由汙染最大的燒煤獲取。

被歷史淘汰的、不環保的電動汽車,為什麼國家要重點支持?

所以就目前世界的電力能源結構來看,電動車在絕大多數國家都沒有明顯的環保優勢。

而且,廢電池的汙染也不可小覷。

一粒小小的鈕釦電池可汙染600立方米水,相當於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

而一臺容量為85kWh的特斯拉Model S車型上,裝備有7000多節18650鋰電池。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預測,到2020年,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累計報廢量將達到12萬-17萬噸的規模,電動車壽終正寢需要處理的時候,這些電池的處理將是一個大問題。

促進電動車發展的必要性

從電動車自身來說,電動車確實更節能。目前,內燃機的普遍效率在30-40%之間,豐田在2016年造出熱效率41%的發動機已經是全球最高熱效率。

而目前的主流電動機,理論最高效率88%,實際使用過程中的效率也高於60%。

從我國戰略發展來說,目前中國53%的原油需要進口,而且大部分還是從現在有爭議的南海運過來,天然氣也有很大比重來自於俄羅斯

能源受制於人,發展就會受制於人,所以從國家戰略角度發展看,需要在能源結構上把重心向電力轉移。

從地球生態來說,對於燃油、天然氣這類化石燃料而言,地球上的總儲藏量有限,總會被用完,再生成需要地球環境演變數十億年,誰都等不起。

被歷史淘汰的、不環保的電動汽車,為什麼國家要重點支持?

而且,也沒有其它的能源可以立刻轉換成化石能源。

但電力不一樣,目前已知的發電方式已經非常多元化,幾乎任何一種能源都能轉化成電能:風、火、水、核、陽光,包括所有的化石燃料都可以。

只要任何一種轉化途徑獲得了突破,電力的供給能力就會有大幅提升;

被歷史淘汰的、不環保的電動汽車,為什麼國家要重點支持?

只要核能、風能、地熱等清潔能源發電的轉化提高,電動車環保的優勢就會大大提高。

電動車的發展還存在很多問題。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汙染問題,包括火電帶來的前端汙染,以及廢舊電池帶來的後端汙染。還有就是技術問題,就目前而言,電動車的續航能力、充電效率和充電樁的數量是首要解決的技術難題。

但不管遇到什麼問題,只要是問題,總能被解決,雖然距離電動車造福人類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支持電動車的發展仍是有必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