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险里的轻症责任,深究起来门道多

最近网上关于重疾险这个险种的讨论性文章很多,今天就想来和大家聊聊重疾险中常见的轻症责任这一话题。在这里首先要向大家说明一个概念,就是"轻症不轻"。

什么意思呢?听到"轻"症,第一感觉是一点小伤小病,比如得个急性肠胃炎也可以获得赔付,但其实并不是这样。这里轻症的"轻",对应的其实是重疾的"重"而言的,轻症治疗费用很多时候也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手术也许需要十几万,做完手术后ICU和药品的价格是重头。

重疾险里的轻症责任,深究起来门道多

举个例子,国家每年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的"双丝带行动",就是针对女性两癌筛查的项目,目的是早期发现乳腺癌以及宫颈癌,进而早期治疗,降低这两种高发癌症给女性生命带来的威胁。

以宫颈癌的前身举例,宫颈CIN3期,也称为宫颈癌前病变,或者宫颈原位癌,确诊之后一般只需要做个宫颈锥切,就可以完全清除病灶。治疗费用在一般三甲医院花8千到1万多可以完成手术,术后无需放化疗,预后良好。但若没发现并且没有及时治疗,下一步,就会发展成宫颈癌。

出于对投保人健康考虑,其实本质上保险公司也为了减少理赔时因为患病程度不够重疾标准而引起的纠纷,各家公司慢慢引入了轻症的概念,让病人在早期的时候就能得到一笔赔付,保障及时的救治,所以重疾险里所说的轻症,更多的是有一定严重程度,但还不到重疾程度的疾病。

整理了25种银保监会规定的常见重疾对应的轻症:

重疾险里的轻症责任,深究起来门道多

了解了轻症的定义以后,那么是否需要购买轻症?

建议预算允许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购买轻症责任。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大部分轻症,仍然需要一笔不小的治疗费用,并且会对收入造成一定的损失。

比如最高发的轻症之一的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不是在门诊开点药吃吃就能治愈的。心肌梗塞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流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

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疏通血管,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心肌细胞不断坏死,坏死的心肌不能发挥有力的收缩功能,继而可能会引发心脏功能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一系列心梗后并发症。而疏通血管、恢复血流,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冠脉支架介入治疗,也就是冠状动脉介入手术(非开胸手术)。这种病,不但花钱,术后还需要花时间调理康复。

2.现在的重疾险,大多在提供轻症赔付的同时,还提供轻症豁免保费的责任,这样一旦患了轻症,后续保费则不需再交纳,从而不用担心患了轻症后没有钱来交纳重疾险后续的保费而导致保单失效。

3.轻症责任对应的保费,相比重疾部分来说,其实并不高,可以花较少的钱,获得最合理的保障。轻症责任作为重疾险的附加险,是不可以单独购买的,就是说你没法单独享受轻症保障。

4.得了轻症,可以在早期的时候获得一笔赔付,从而保障疾病及时得到治疗而不至于恶化,也许是生与死的差别。当然,如果预算真的不允许,那么建议采用纯重疾责任+医疗保险的组合,这样早期的时候,在医院治疗可以用医疗险覆盖报销医疗开支,不用担心进口药和先进治疗手段带来的高昂费用。

如何选择对比不同重疾保险产品中的轻症保障呢?

首要条件:需包含高发的轻症

重疾险里的轻症责任,深究起来门道多

(七款重疾险"高发轻症"对比分析)

从上面图标中,可见各家的轻症范围不尽相同,不过,目前这几款产品来看大部分还是比较充分的。

必要条件:赔付比例以及是否减少重疾险保额

总的来说,赔付比例越高,轻症责任越好,但一定要留意轻症赔付后是否减少重疾险的保额。

比如A是保额50万的重疾险,轻症赔付了10万以后重疾还能赔付50万;B是轻症赔付后重疾只能赔付40万的产品,显然是A的轻症保障责任更好。

目前市面最常见的是保30种轻症,最近新出的产品也有50种的,考虑到疾病发生概率,也不是种类越多越好,也得看价格。轻症赔付次数越多,每次赔付间隔时间越短,轻症责任越好。

不分组的轻症比分组的轻症责任更完善,所谓分组,是针对多次赔付的轻症责任,同一组内的轻症只可以赔一种,而不分组的轻症则不受这个限制。

举个例子,同样保30种轻症,一款产品将轻症分为了3组,每组10个轻症,这款产品在获得一次轻症赔付后,相当于轻症责任只剩下20种。而不分组的多次给付的轻症责任,在获得一次轻症赔付后,轻症责任还剩下29种。

无论是轻症还是重疾,只要是分组赔付,其实就是降低了多次赔付的几率。

最后需要提到的一点是,由于轻症责任出现得比较晚,监管目前还没有像重疾险那样规范疾病的定义,因此各家的轻症定义可能写法各不相同,同一家公司的产品可能新老产品也都有差异,有时这个病定义宽松一点,有时那个病宽松一点。给大家的建议是,投保时多看看轻症的定义,尤其是自己特别关注的疾病的定义,是否过于苛刻。

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号:baopres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