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商業繁榮下的蹴鞠運動,有明星,有聯賽

北宋的商業在歷朝歷代中是最繁榮的,這得益於北宋政權的國策偏重於文治而非武功。這種政策既促使了文化繁榮,同時也對商業繁榮具有很大的促進意義。除此之外,它的另一個促進作用卻意外地體現到了體育運動中,其中最有影響的就是在北宋大行其道的全民蹴鞠運動。

北宋商業繁榮下的蹴鞠運動,有明星,有聯賽

蹴鞠運動

蹴鞠,起源於戰國時期,到了漢朝之後從一項表演項目演變成兵家的練兵之法。漢朝有人曾經撰寫了《蹴鞠二十五篇》,班固在修《漢書》的時候把它列為了兵書。可見,蹴鞠運動與兵家練兵有很大的關係。

蹴鞠在北宋並不用來練兵,而是作為一項體育運動大力發展。上至皇帝大臣,下至販夫走卒都成為了蹴鞠運動的擁躉。

北宋商業繁榮下的蹴鞠運動,有明星,有聯賽

現存的蹴鞠實物

北宋蹴鞠所使用的球與前朝都不同,球外殼用十二片皮製成,密砌縫製,不露線角;球殼內部用動物尿泡充氣而成。這樣既保證了球的圓形又保證了球的彈性。可見北宋人對於蹴鞠球的製作著實耗費了心思。

北宋的蹴鞠比賽每隊各十六人,在球場中心設置一屏障,上面有一個略大於球體的孔,名曰:風流眼。踢球的時候先由"球頭"發球,依次傳給"蹺球"、"正挾"、"頭挾"、"左竿"、"右竿"、"散立"等等。這樣傳遍一圈之後才射進中間的"風流眼"。如果沒有射中,則再次傳一圈;如果射中,則由對方球隊繼續上述動作。比賽結果以規定時間內射中"風流眼"次數多的為勝。

北宋商業繁榮下的蹴鞠運動,有明星,有聯賽

蹴鞠表演

除此正規比賽之外,蹴鞠還有多種多樣的玩法,比如純粹以表演性質的花式蹴鞠,這種蹴鞠叫"白打"。這種表演項目類似於現代的足球表演,要求表演者用不同的身體部位來觸球而不落地。

蹴鞠運動在北宋得到了大力發展,元代錢選所畫的《宋太祖蹴鞠圖》就是描述宋太祖趙匡胤和大臣門蹴鞠的場景。可見,北宋皇帝大多都是蹴鞠的愛好者。

北宋商業繁榮下的蹴鞠運動,有明星,有聯賽

宋太祖蹴鞠圖

同時,蹴鞠運動也流傳到了民間。不論是樓堂館所內的蹴鞠表演,還是販夫走卒幹完活後都要來幾把蹴鞠運動,蹴鞠運動在民間也得到了極大的繁榮。因此,北宋的民間也順勢而為建立起了類似於現代足球協會的組織。更有甚者,民間還組建起了類似於現代俱樂部的團體組織。史料記載,北宋最具影響力的就數叫"齊雲社"的蹴鞠團體。

蹴鞠在北宋的大力發展還衍生出了許多行業。比如以蹴鞠為生的蹴鞠運動員,他們靠到處比賽和表演為生。他們不僅可以登上皇宮宴會,還可以在鬧市的樓堂館所表演,而且他們的"身價"還很不菲。

北宋商業繁榮下的蹴鞠運動,有明星,有聯賽

賭坊

不僅如此,蹴鞠還促生了賭博行業的興起,賭坊的另外一個經營項目就是賭球。賭球也講究壓盤、開盤,這大概是歷史上最繁榮的博彩行業吧。

我們現代人對於北宋蹴鞠的瞭解大多來源於施耐庵寫的《水滸傳》。其中有一個人物叫高俅,他就是靠高潮的蹴鞠技藝進入官場,後來陪宋徽宗踢球被提拔為殿前都指揮使,可以算做那個時代的球星了。雖然高俅是小說裡的人物,但在北宋時期,靠蹴鞠成名並且轉行的大有人在。有的幸運進入了官場,有的幸運進入了商界,而且功成名就的不在少數,而那些不怎麼幸運的也可以靠著自身的技藝賺取豐厚的報酬。

北宋商業繁榮下的蹴鞠運動,有明星,有聯賽

蹴鞠在北宋民間的興盛

蹴鞠在北宋的大力發展既有商業繁榮的原因,也有歷史發展的原因。但是全民對一項體育運動的狂熱也反映出那個時期北宋在政治上的平穩和商業上的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