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L和1.6L的自吸,油耗多少屬於正常範圍?

汽車的排量,是指汽車發動機汽缸最大行程的容積乘以汽缸數量的結果,單位是“升”,通常,汽車的排量越大,單位時間發動機所釋放的能量大,也就是咱們所說的"動力性"好。這就好像小男孩與成年人相比,成年人幹體力活效率更高。所以那些越野車、跑車通常排量都相對較大,但油耗相對也會增大。


1.5L和1.6L的自吸,油耗多少屬於正常範圍?

在談及油耗的時候一定要結合每天使用車子的實際工況、車子自重、平均載荷為多少、胎寬等一系列因素,才能具體的去研究油耗是不是合理!只憑一個排量去判斷油耗的高低是不嚴謹的!

1.5L和1.6L的自吸,油耗多少屬於正常範圍?

同一輛1.6L的小轎車,勻速巡航跑高速是一個油耗,而在擁堵的城市內龜速蠕行又是另一個油耗,同一輛車在不同的工況下行駛會產生不同的油耗!所以這個所謂的正常範圍可能會有些大!拿自己的車來說吧,在市內駕駛油耗在14.2L左右,而跑高速油耗能降至7.7L左右,而在節假日的時候,由於車少,交通相對順暢,油耗為12L左右!所以談及油耗一定要結合多方面的因素進行考量!同為1.6L左右的機器,看看鈴木、再看看老科魯茲,完全是截然相反的結果!所以單憑一個1.6L排量去判斷油耗合理範圍是遠遠不夠的!

1.5L和1.6L的自吸,油耗多少屬於正常範圍?

總而言之,若只按照您給出的1.6L排量來判斷油耗合理範圍,覺得只要在6-9L/百公里都是合理的(個別車型除外),這個範圍是比較寬泛的,即便在市內擁堵路況下,9L的油耗也應該能擋住,而1.6L自然吸氣過10L的也不是沒有,但是太少見了,都是一些極個別的特殊情況,所以6-9L的油耗當屬正常範圍!

1.5L和1.6L的自吸,油耗多少屬於正常範圍?

對我來說,A級車的排量起碼要1.8L,2.0L也不算高,這是油耗和駕駛感受的最好折衷點,讓發動機不要動不動喘粗氣,也讓我們這些司機能更舒服的行走在公路上。 然而國家現在態度很明確:支持1.6L以下的車型,以前有3000塊補貼,現在購置稅減半,想要高於1.6的配置,就要多花很多錢。要知道,買A級車的消費者,對於這萬八千塊錢,還是很在乎的,所以我們看到很多銷售代表都說:“1.6是黃金排量”,對他們來說當然是,因為1.6賣的好嘛。為了追求這個“黃金排量”,很多在國外是1.8/2.0,甚至是2.4的車型,引進到中國以後都必須要換裝一臺1.6或者1.5的發動機,就為了享受國家照顧,討消費者喜歡。


1.5L和1.6L的自吸,油耗多少屬於正常範圍?

國家初衷是好的,為了我們能減少一點能源消耗,為了少點空氣汙染,引導我們選擇儘量小的車。只是我們精明的消費者希望既能得到減稅優惠,又能享受“大”車的寬敞,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這兩者兼得之後,必然要在駕駛感受上打折扣。好在我們不是很在乎車子的“肉”,反正買A級車之前大家都沒開過GTR,於是1.6排量就這麼“黃金”了。

可是我仍然要說,只開過1.6或者1.5車型的你,一旦駕駛過同款1.8或者2.0,甚至1.4T~1.6T的車型(比如1.6和1.4T速騰、1.5和1.5T威朗),恐怕剩下的就是無盡的怨念了,就如同嚐到第一口河豚的滋味後,就永遠不會再讚美公司食堂的燉鯰魚。這是完全不同的感受,會讓人上癮,也許你嘴上不說,但心裡耿耿於懷,下次換車,一定要大排量,這是我身邊很多車主表示過的。

1.5L和1.6L的自吸,油耗多少屬於正常範圍?

我曾經討論過買車是“雞頭”還是“鳳尾”的問題,我的態度始終是支持買“雞頭”,就是因為同款車的“鳳尾”往往是小排量,小馬拉大車,那動力只能說勉強夠用,雖然殼子一樣,本質上都不是一個車。 廠家為了迎合我們這樣的政策,紛紛推出了渦輪增壓發動機,而渦輪增壓儘管能夠以較低排量提供更大的動力,但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由於扭矩輸出不夠線性,低轉速的疲軟和動力的突然提升,無論對駕駛者和乘坐者,都不會感到舒適,而如果在長期低速狀態下行駛,會更加費油,且動力孱弱,至於額外增加的渦輪所帶來的故障率提高,則更是無法避免。 所以我的結論是,什麼級別的車,就應該搭配什麼樣的動力,一味的追求小排量,低價格,儘管表面上好看,但如果你在意駕駛感受,很可能最終結果是得不償失。


1.5L和1.6L的自吸,油耗多少屬於正常範圍?

你們車多大排量,平均油耗又是多少呢?歡迎討論。

1.5L和1.6L的自吸,油耗多少屬於正常範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