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云集共话绿色智慧建造

大咖云集共话绿色智慧建造

——2018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暨第27届地铁学术交流会

大咖云集共话绿色智慧建造

2018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猛,在优化城市结构布局、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据统计,截至2017年末,我国内地共计34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并投入运营,运营线路长度达到5021.7公里。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需要大力推动轨道交通装备向绿色、智能方向发展。

为交流促进中国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创新,提升行业绿色智慧建造水平,2018年4月22日-23日,“2018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暨第27届地铁学术交流会”在长沙市召开。会议以“新型城市轨道交通及绿色智慧建造”为主题,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主办,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磁浮交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专家齐聚共襄盛举

作为国内最早、最具权威影响力的轨道交通技术交流平台,关键技术论坛暨地铁学术交流会已成功举行了26届。此次大会再升级,为期两天的会议除开幕式及主论坛外,还设置了新型轨道交通建设、绿色与安全建造技术、大数据与装备等3大分论坛,2017年度“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项目与创新推广技术分享,“2017年度城市轨道交通创新推广项目”发布,长沙轨道交通创新项目参观等活动。

论坛召开得到了业界同行强烈反响。500余名来自北京、深圳、成都、长沙、上海、天津、重庆、武汉、南京、西安、哈尔滨、苏州、洛阳、杭州、温州、无锡、广州、郑州、宁波、青岛、南宁、珠海、株洲等城市的政府、行业学会(协会)、主管部门、运营单位、施工企业、城轨车辆、装备制造企业,相关的系统集成、研究院、设计院、大学等单位的专家代表共襄盛举、思维碰撞,共同探讨交流行业热点难点问题,共同探索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绿色、智慧、高效的高水平发展。

在4月22日的开幕式上,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原住建部副部长郭允冲,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理事长、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汉军,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姚英杰,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义山,分别为本次大会致辞。

郭允冲在发言中提到: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自1956年北京地下铁道筹建处成立,至今中国地铁已走过61年的发展历程。截止2017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4712公里,运营城市33个,161条线路。目前在建地铁线路长度6218公里,在建项目可研批复投资额累计38691亿元。截止2017年末,共有62个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获批,规划线路总长7293公里。

王汉军总结了2017年轨道交通分会的工作成绩,并且介绍2018年分会的工作重点:2018年,分会将继续紧密跟踪行业热点和难点问题,进一步发挥分会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技术创新、技术交流、技术发展、技术推广的平台作用,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做贡献。将积极沟通联络理事单位,发展会员,宣传推广分会的职能与作用,不断扩大行业影响。2019年,分会成立40周年,分会计划开展系列技术活动,欢迎各位理事出谋划策、积极参与。

姚英杰在发言中表示,国家高度重视城镇化的发展,我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人口迁移与城市化进程。科学地制定符合我国国情又具有前瞻性的现代城市交通规划,意义尤其重大深远。湖南省非常重视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出台了多项政策打造轨道交通产业,并拨专项资金支持相关行业的建设。本次论坛倡导的绿色建造正好契合湖南省的发展目标,希望与会的各位嘉宾能为湖南省乃至全国的轨道发展多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希望通过这次关键技术论坛,充分发挥湖南省轨道交通建设、运营优势,夯实各方合作,积极推进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的应用,不断提高轨道交通关键技术水平的发展。

刘义山介绍,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自2006年成立以来,始终立足于服务长沙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面、快速、有序的推进地铁项目建设与运营,在筹资融资、物业开发、关键设备与信息化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现长沙轨道交通从无到有,从单线运营到十字换乘,从轮轨地铁到磁浮快线的跨越式发展。规划中的长沙市轨道交通线网由12条线路构成,总长度为456公里。

来自政府、行业学会(协会)、轨道交通建设主管部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单位、工程施工企业、城轨车辆、装备制造企业,以及相关的系统集成、研究院、设计院、学校等单位的代表和专家对行业新型建设、绿色建造、大数据发展诸多议题进行深入交流。

大咖云集共话绿色智慧建造

2018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

干货满满打造思想盛宴

4位专家学者针对行业热点和会议主题发表了精彩的主旨演讲,近50余位嘉宾学者围绕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绿色安全建造技术、智能化与大数据信息技术等议题进行了发言,奉上了一场干货满满、亮点颇多的思想盛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副理事长、深圳地铁集团公司总工程师陈湘生带来了“建效能最大化的城市轨道交通”演讲。陈湘生从社会的可持续性、城市环境的可持续性、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等3方面提出建效能最大化城市轨道交通的理念,也从8方面分享了深圳可持续发展的经验。

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湖南磁浮交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晓明代表长沙轨道和湖南磁浮作“长沙轨道交通工程的创新与发展”的主题演讲。他从长沙轨道绿色地铁理念目标、建设思路、标准研究、永磁同步牵引系统、双向变流型再生能源装置、空调风水联动节能控制系统、分布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项目、LTE综合无线系统及互联互通、站台门防踏空装置等7个案例介绍了长沙轨道交通工程的探索与创新;他还从线路桥梁创新、轨排规模化生产、道岔震动解决、磁浮列车制动系统优化和轻量化、信号系统测速定位精度提升、技术标准制定等7个方面向与会嘉宾解读了我国首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浮线----长沙磁浮快线的创新与实践。

主旨报告环节还发布了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竺维彬的“广州地铁建设创新与风险控制”;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副理事长、全国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秀仁也分享了“现代有轨电车运行协同及智能管控系统综合技术研究”。

三大分论坛上,新观点、新探索、新认识涉及领域广泛,涵盖20多个专业内容。包括多层次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及应用的思考、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与轮轨系统比较、武汉有轨电车的规划与创新、轨道交通地下建筑改扩建的若干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关键技术与发展、北京轨道交通新机场线相关技术、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南京轨道交通TOD模式的实践与思考、单轨交通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隧道T接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轨道交通工程的防水关键技术、绿色地铁建设与思考、浮置板组合道床系统设计与性能研究、城际铁路盾构设备现状及发展、一带一路上的隧道之路、城市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大数据建设与信息化管理技术交流、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高能效电气牵引系统永磁同步牵引系统应用、基于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轨道交通风险管理、新型支付技术在我国轨道交通中应用探索等等。

在会议上,嘉宾们针对行业热点和会议主题发表了精彩致辞和主旨演讲,并且演讲过程中,与会代表们还与嘉宾进行了深度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大咖云集共话绿色智慧建造

2018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

硕果累累成绩喜人

4月23日,“2018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暨第27届地铁学术交流会”进入会期第二天,在“2017詹天佑大奖获奖项目及创新技术分享”活动上,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旷庆华详实系统分享了长沙轨道交通4号线创新技术分享;上海轨道交通十二号线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晨带来了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工程技术成果分享;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丹平介绍了南京至高淳城际轨道南京南站至禄口机场段工程(S1线一期)的技术创新;湖南磁浮交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拥军分享了长沙磁浮快线工程的建设与创新;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黄舰介绍了青岛地铁3号线工程创新;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曾铁梅带来了武汉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工程关键技术及创新。

2017詹天佑大奖获奖项目相关领导、学者与大家共同交流了关键技术、创新成果,并且对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创新推广项目举行发布仪式,共20个项目获技术创新推广项目殊荣。此外,当天中午与会专家们实地考察了长沙磁浮快线,交流借鉴长沙磁浮发展经验。

在会议进入尾声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副理事长、深圳地铁集团公司总工程师陈湘生用“‘干货’”众多,亮点满满”总结了“2018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暨第27届地铁学术交流会”。他表示,经过两天的交流,与会代表们对会议反响强烈,其讨论的内容对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交流的主题既涉及中低速磁浮、单轨、有轨电车等多种制式,又有安全施工、绿色建造、激光扫描检测等施工方法,还包括智能化、新型支付、BIM等热点技术,可以说信息量非常大。并且陈湘生院士透露,会议期间他还乘坐了长沙磁浮快线,感觉非常不错。目前,磁浮正在成为长沙还有湖南省的一张靓丽名片。

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陈湘生院士宣布“2018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暨第27届地铁学术交流会”圆满结束,期待明年第28届地铁学术交流会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