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天干與地支

在中國古代的歷法中: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干”,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古人用天干地支來表示年、月、日、時。年月日時就象四個柱子一樣撐起“時間”的大廈,所以稱為四柱。年、月、日、時的天干地支數值,分別稱為年柱、月柱、日柱、時柱。

古人制定天干地支,在當時有一定的客觀基礎。中醫針灸取穴,講究子午流注,不同的日期和時辰,取穴的規律和天干地支的規律符合。

淺談天干與地支

我們常說一個人的八字,就是他出生時的時間四柱記錄。

它記錄了一個人出生時的地球、太陽、宇宙相對位置的一些信息。所以從八字本身的意思來說,它是一個時間記錄,至於怎麼去解讀八字,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通過之前的文章我們瞭解到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代表五種物質屬性,是抽象概念。五行理論在我國有很長的歷史。五是個普遍的數字,五指、五官、五臟、五味。。。有很多事物可以分為五類。

淺談天干與地支

那麼怎麼從八字中推出五行多與少呢?

方法是先查出天干和地支的本身具有的五行屬性,再算出地支中隱藏的五行屬性

(地支中隱藏的五行屬性和天干相聯繫,因為被認為和我們自身的活動有關係,所以稱為支藏人元天干)。

(一)干支五行

十天干五行屬性:

甲、乙屬木;丙、丁屬火;戊、己屬土;庚、辛屬金;壬、癸屬水;

十二地支五行屬性:

寅、卯屬木;巳、午屬火;申、酉屬金;亥、子屬水;辰、戌、醜、未屬土;

(二)支藏五行:

地支中隱藏的"人元天干"五行:

子:癸(水)

醜:己(土)、辛(金)、癸(水)

寅:甲(木)、丙(火)、戊(土)

卯:乙(木)

辰:戊(土)、癸(水)、乙(木)

巳:丙(火)、戊(土)、庚(金)

午:丁(火)、己(土)

未:己(土)、乙(木)、丁(火)

申:庚(金)、壬(水)、戊(土)

酉:辛(金)

戌:戊(土)、辛(金)、丁(火)

亥:壬(水)、甲(木)

上面地支藏乾的列表中,所藏的第一個天干也稱之為地支的“本氣”,簡單說就是佔主導作用的五行,本氣五行在地支中佔的比例最大。

比如寅中藏有甲,丙,戊三個天干,我們假設寅的力量為100分的話,那麼甲,丙,戊三者的力量比例依次大概為:60:25:15,甲佔的比例比較大,所以甲叫做寅的“本氣”。所以在運用的過程中如果不注意本氣所佔的比例,將會對所含五行的數量有很大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