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意大利品牌D&G辱華後那些所謂國外大牌時尚潮流的思考

關於意大利品牌D&G辱華後那些所謂國外大牌時尚潮流的思考

關於意大利品牌D&G辱華後那些所謂國外大牌時尚潮流的思考

在那個視頻裡,珠光寶氣的中國女人用筷子吃意大利傳統食物,其實其實就是暗喻中國人用杜嘉班納的產品的樣子。女人用筷子(中國人的方式)食用了三種食物(食物代表杜嘉班納品牌),第一種吃相難看,第二種根本沒get到食物的正確食用方式,第三種迫不及待到連番茄醬都沒有挑勻。吃相難看,糟蹋食物(你們中國人用我家dg簡直是在糟蹋我家dg)。女人全程做作的故作矜持優雅的笑容,就像是一個想要融入西方上流社會但是又用力過猛以至於滑稽可笑得宛如跳樑小醜的暴發戶,她身上琳琅滿目的誇張珠寶也證實了她的暴發戶身份,畫外音最後還稱讚了漂亮的珠寶,但是卻沒有稱讚女人,明顯是在說對金錢的嚮往,對人就沒那麼欣賞(連自個東家一起諷刺呢)

概括一下這個宣傳片的中心思想就是:你們中國人用我杜嘉班納的產品就是在糟蹋東西但是誰讓你們有錢呢

我不知道這位創作者又婊又立的勇氣是誰給的,既然清高成這樣,來啥中國啊來,窩在你的意大利不開心麼?拿著商業宣傳片的片酬表達你富貴不能淫的不屈思想?啊,多麼優越的西方文化就被你們中國人糟蹋了呢。真是優越的西方文化呢,真是優秀的西方教養呢。

關於意大利品牌D&G辱華後那些所謂國外大牌時尚潮流的思考

關於意大利品牌D&G辱華後那些所謂國外大牌時尚潮流的思考

關於意大利品牌D&G辱華後那些所謂國外大牌時尚潮流的思考

關於意大利品牌D&G辱華後那些所謂國外大牌時尚潮流的思考

關於意大利品牌D&G辱華後那些所謂國外大牌時尚潮流的思考

噁心誰呢

這麼清高,趕緊滾出中國,賺啥錢啊錢多俗氣,您要的是高尚的自由。

明明知道中國市場很廣大,卻還是放不下自己白人至上主義的優越感。

明明拿著一個"筷子"的絕妙突破點,卻創作了一種及其sb的宣傳方式。

前期沒探討,後期沒審核,全程找任何一箇中國人看一眼都不會出這樣的事故

是他們不認識任何一個華人同行呢?

還是說他們打心眼裡認為中國人是一群連怎麼吃東西都不懂的土著野蠻人,只配一邊鬼叫一邊把他們提供的名貴首飾掛在身上?

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希望大家借這個機會認清這些時尚界的套路。這不是一個孤例,這些人的思維模式就是這樣----和給皇帝做隱形布料衣裳的的騙子裁縫的思路一脈相承:靠踩低汙衊消費者的智商來抬高自己的身價---因為一點料子都沒有,所以他們兜售高貴感的途徑只能是打擊消費者,通過消費者的自卑和焦慮來掙錢。這個產業販賣的是敘事(Narrative),而不是審美(Aesthetic)。

不信的話可以去看看那些還沒翻車的大牌,他們的推廣是不是也都是大同小異的居高臨下的態度?也難怪最吃奢飾品營銷套路的,是極度自尊又極度自卑的東亞文化圈---先是日本,再是我們。希望我們不要走到日本奢侈品消費文化催生援交現象氾濫的畸形程度。如果你連尊嚴都不要,誰又會因為你衣服上的Logo而高看你一眼?

如果這些產品真的有一顆審美內核,為什麼沒有像樣的、系統性的Critic(批判)?那些時尚雜誌上面流裡流氣的豆腐塊評論文章,先不說有料沒料,光是那狗啃一般的語言水平,稀裡糊塗、不知所云的論證方式(如果可以被稱之為論證的話)就無法和和正經的文學評論、電影評論、音樂評論、藝術評論相比。這是巧合麼?他們其實都是藝術大拿、美學天才,只是恰好都是語言白痴而已?

關於意大利品牌D&G辱華後那些所謂國外大牌時尚潮流的思考

這不是單獨一個DG的問題

而是很多國人根本沒有意識到,長久以來,許多人迷信的國外品牌,高端大牌,根本沒有你們想的那麼厲害。揭開來其實也就一個草臺班子,只是趕上了當年全球化的浪潮,加上遠渡重洋的光環,讓國人高估他們了。

典型的就是哈根達斯,國外超市貨,國內居然一度是生活品質象徵了

如果把哈根達斯理解成國內的"東北大板",是不是就理解了?

(ps:東北大板都是自己一個冰櫃,自帶專櫃的冰淇淋,指不定還瞧不上哈根達斯呢)

再比如:

露華濃在國外就是隻有在超市的開價牌子,差不多等於國內的美寶蓮

李維斯是國外大學生最愛,放到國內差不多就是優衣庫吧

維多利亞的秘密很多人聽著高端,其實國外是中低價位,差不多等於"南極人"保暖內衣?

依雲,嗯,水中貴族是不?

日本超市一瓶依雲88日元,而一瓶可口可樂的價格是~~~120日元

"歐洲的農夫山泉"

倩碧可以理解為國外的"大寶"

COACH當年該品牌不濟之時,CEO路-法蘭克福(Lew Frankfort)給予COACH新定位:"能輕鬆擁有"的年輕奢華品牌。其實就是轉向平價時尚定位,國外價格只有LV的三折不到,對標國內,大概應該是七匹狼??

D&G成立20年,高端時尚品,但奢侈品裡只是入門,換成國內,應該是勁霸?

把你們眼裡的"國際高端設計總監"想象成勁霸男裝的設計總監,那麼各種犯蠢的言論和搞笑的公關,是不是一下就沒那麼難理解了?

請拋棄幻想,他們本就沒有你想象當中的那麼好

現在的許多小夥伴都能有比較正常的心態看待國外品牌了~所以對我舉的幾個例子不是很理解

但是2005年我初高中那會,還沒有優衣庫,李維斯那時的逼格真的是爆炸高呀。我小學的時候,肯德基還是非常時髦的快餐店~~價格很貴的。

可能許多人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無法想象國外品牌那時的光環多耀眼

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家已經能更平和的看待國內外品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