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说得准不准

俗语:“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说得准不准

马上就要到冬至(12.22)了,冬至可以说是二十四节气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节气了,在一些地方还有着冬至给去世亲人烧纸的习俗。也有一些地方有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可见在过去冬至节气是多么受重视。在民间,更是有人通过冬至当天的天气来预测天气,更是形成了“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俗语。

俗语:“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说得准不准

这句俗语的意思也比较简单,就如同字面的意思。在冬至当天的气温比较暖和,那么今年冬天的温度就会比较低,并且会持续到明年三月份。如果在冬至当天的气温比较冷,那么明年春天的时候就回暖比较早。在简单一点就是冷的早,来年就回暖早,冷的晚,来年就回暖晚。

俗语:“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说得准不准

这样一条有关天气的俗语,想要形成至少需要经过几十或者上百年的总结,并且能够经过检验以后才能流传开来,不然就不能成为俗语、农谚。虽然现在已经有各种手段可以预知天气如何,但这样的俗语对农业生产还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当然,作为一个崇尚科学的人来说,也不能完全的相信这些俗语、农谚,最好能与现在的科技手段相结合,这样才能准确的预知以后的天气如何。

俗语:“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说得准不准

总之,俗语、农谚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既然能流传下来,说明这些俗语、农谚的准确性还是可以的。但天气毕竟受到多方面的影响,特别是现在受人类的影响非常严重,所以,在天气预判上也要结合一定科学技术才行,不能盲目的相信俗语、农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