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雞儆猴,為什麼是殺雞,而不是殺鴨、鵝等別的動物呢?

中國語言博大精深,尤其是成語和成語後面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殺雞儆猴”這個成語,“殺雞儆猴”說的是殺掉雞來嚇唬猴子,比喻懲戒一個以警戒其餘。那問大家一個無聊的問題,殺雞儆猴,為什麼是殺雞,而不是殺鴨、鵝等別的動物呢?

殺雞儆猴,為什麼是殺雞,而不是殺鴨、鵝等別的動物呢?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這個成語背後的故事:從前,一個耍猴人買了一隻不聽話的猴子,藝人十分生氣,就到市場買來一隻公雞,對它不斷敲鑼打鼓,公雞嚇呆了,藝人乘機拿刀殺了公雞,坐在一旁的猴子也嚇壞了,從此只要藝人說什麼或敲鑼打鼓,猴子就會毫不含糊地執行藝人的指令。

說到這裡,我們再回到剛才的問題,難道殺別的動物不行嗎?讓我們來分析一下。一是殺雞儆猴說著順口,如果說成殺鴨儆猴或者殺豬儆猴,念著相對拗口,為了念著順口,那就還是殺雞吧。二是在耍猴人看來,殺掉雞的成本遠遠低於其他動物的成本,雞較之於其他動物要便宜的多,總不能為了訓猴殺頭豬吧。而雞一向是“作秀”的高手,什麼“雞飛狗跳”、“牝雞司晨”、“雞飛蛋打”,總之上得了檯面,於是被殺的雞總要把“被殺”演繹成一場大張旗鼓奢侈鋪張的大片。滿地雞毛的掙扎,血流四處的慘境,呼天搶地的鳴冤。用這種效果來嚇唬猴子是綽綽有餘的了,猴子們自然不想身首異處,只得俯首帖耳不敢造次了。

殺雞儆猴,為什麼是殺雞,而不是殺鴨、鵝等別的動物呢?

還有一種更玄幻的說法:因為公雞的陽氣重。而且負責司晨。感受一天陰陽變化,然後報時。猴子的感知能力很強。把公雞殺掉的時候,猴子能感到一股強大的陽氣沒有了。他以為是個很厲害的東西。所以很怕。殺狗也能起到作用。但是在我們生活中殺狗的成本遠遠大於殺雞。所以一般殺雞。

殺雞儆猴,為什麼是殺雞,而不是殺鴨、鵝等別的動物呢?

又一個問題來了,殺公雞好使,那殺母雞呢?這好像沒人試過,好奇的可以試一試,也許殺母雞不管用,可以根據這個結論寫篇論文,沒準還能拿個諾獎什麼的。哈哈!無聊吧,我都感到自己很無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