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是蹭熱點,可批駁俞敏洪,為什麼非得把“小農”給扯上?

我們不想蹭熱點,只是有些話不吐不快。

俞敏洪老師說的話不但引來了廣大女同胞的口誅筆伐,甚至很多男同胞也不能心安理得站在俞老師這一邊了。以至於俞老師也感覺到了事關重大,一而再地公開道歉,誠懇地剖析自己的錯誤。

“女性墮落導致整個國家墮落”這種話是能隨便說的嗎?且不說女性墮落這樣的假設是否存在,單就邏輯上來講,女性墮落這一因素也很難成為國家墮落的充分必要條件的。既沒驗證假設前提是否存在,也未考慮這句話的邏輯是否成立,也就難免被人揪著小辮子了。

但是,在各路討伐聲中,我們卻聽到了這樣的聲音,“任您多有錢,骨子裡都擺脫不掉中國傳統文化裡的糟粕和天然小農意識。”這是作家六六在微博上努懟俞敏洪的言論。

我們不是蹭熱點,可批駁俞敏洪,為什麼非得把“小農”給扯上?


好吧,我們得承認,批駁“女性墮落導致整個國家墮落”沒有什麼不對的,注意不要為了批駁而批駁就好了。但是為什麼非得跟小農意識扯上關係呢?

“小農意識”是啥?筆者百度了一下:指為滿足個人溫飽,在一小塊地上自耕自作,無約束、無協作、無交換而長期形成的一種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簡稱小農意識。

心理素質上表現為求穩、怕變、盲目和狂熱,從而形成很大的保守性,本能的排斥變革,缺乏主動進取精神;在價值觀念上,自然經濟使得人們形成以自足、患得患失、平均主義為特點的觀念體系;

在思維方式上自然經濟的規模狹小導致人們的活動範圍狹窄和認識水平低下,從而決定了人們的思想方式的經驗性、直觀性和不繫統性。產生於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封建制度下的小農經濟。

應該說,小農這種自給自足的生產方式,在幾千年農耕文明中的絕大部分時間裡都是主流。但這不代表小農與外界就沒有聯繫,小農種植出來的糧食作物,總是要供給各種各樣不直接參加農業勞動的人們的吧。到了後來市場經濟發展的時候,這種經濟上的商業上的溝通就更加頻繁平常了,鄉村、小農與外界的聯絡也就更多。

費孝通當時描述的集鎮和鄉腳之間的關係就是這樣的,農產品運到集鎮出售,農民又從及怎買回所需的日用工業品,集鎮與農村互相滋養,小農也不是想象中那麼封閉和保守。小農用自己的辛苦勞動,養活了中華兒女,創造了優秀的農耕文明,支撐了社會的永續發展。

在國家工業化的過程中,通過工農業的剪刀差,小農是做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的。即便現在,各種大戶、家庭農場快速發展起來,依然有幾億小農,是中國糧食生產的主力軍,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支撐。

“小農意識”這個詞,本源裡面也並不一定含有褒貶的意思。只是在人們使用的過程中,逐漸演化為一種對農民群體的有針對性的表達了。

比如,我們經常會在生活中聽到“你真農民”“你真是小農意識”之類的,有意無意地把小農和自私、短視、狹隘等語意相連接。

在很多人眼裡,小農意識是絕對地不好的,是需要極力擺脫的,連帶著對小農的看法也走了樣,以為農民整體影像也是如此的。

更糟糕的是,當人們以這樣一種極端化的路徑,去批判他們認為錯誤的邏輯的時候,並沒有多少人覺得不妥。反對“歧視女性”可以得到廣泛共鳴,而拿“小農意識”來說一個人的不是卻稀鬆平常。


我們不是蹭熱點,可批駁俞敏洪,為什麼非得把“小農”給扯上?


歧視婦女就涉及到正確不正確的問題,歧視農民就沒有任何道德風險。六六作為公眾人物,發表這樣的言論卻沒有一點輿論反彈就是證明。

說白了,還是農民缺少話語權,而掌握話語權的一些人們對“小農意識”這樣的說法已司空見慣,甚至骨子裡也很認同。

筆者覺得,六六的本意,也不一定就是赤裸裸地歧視農民,筆者也無意針對某一個人的言行搞針對。但也許就是這種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傾向,更能暴露出潛意識裡的態度。

我們總說,看待事物問題不能一成不變,要變化地看,全面地看,一分為二地看。作為一種自給自足的生產方式和安於現狀的生活態度,“小農意識”某種程度上還有點類似現在我們所說的佛性生活吧。


我們不是蹭熱點,可批駁俞敏洪,為什麼非得把“小農”給扯上?


只是在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裡,其本身所具有的正反兩面所居的主次地位不同。但是在很多人的認識中,依舊習慣於以固有的符號定義給農民群體畫像。

觀點的正確並不意味著論證邏輯必然正確。無論是小農意識,還是小市民意識,或者其他的什麼意識,都不能成為論證一個話題的充分證據。俞老師有錢,不能說明他的話就對,沒錢,也不一定就能擺脫認識上的誤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