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僑城溼地,聽“網紅”營養師,講了個“恐怖”故事……

作為國內迷妹最多的營養師,顧老師行走江湖靠的可不只是顏值,還有智慧和專注。多年從事公共衛生和健康領域工作,為國人提供吃的健康科普,熱心與健康自然保護相關的公益活動。

這也是2018華僑城文化旅遊節的重要活動之一——深圳歡樂海岸“自然夢想家”行動邀請顧老師前來演講的緣由。

下面,就是顧老師在深圳華僑城溼地“自然第一課”分享會的現場照片。

在華僑城溼地,聽“網紅”營養師,講了個“恐怖”故事……


在華僑城溼地,聽“網紅”營養師,講了個“恐怖”故事……

在華僑城溼地,聽“網紅”營養師,講了個“恐怖”故事……

​吃,是生存的基本需要;食物鏈,是自然的選擇。

但過去這些年,貪吃的人類吃出了一些不可挽回的“慘案”……

拋開倫理因素,顧老師想告訴好吃群眾的是,吃野味可能既不營養,又不安全,還有觸犯法律的風險,實在沒必要!

野味,到底是滋補還是傷身? 請看小編為你整理了的演講內容精髓!

觀眾疑問:山珍海味向來被視為高營養滋補品,難道我們這麼多年都被誤導了?

顧老師認為:人們吃野味,多是出於獵奇和炫耀心理,物以稀為貴嘛,覺得吃野味比吃常見食物尊貴,但野味的營養並不能跟滋補劃等號。比如穿山甲,其甲片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和毛髮指甲並沒有本質區別;必須氨基酸也只佔到總氨基酸的27%,不如雞蛋牛奶;其肉的成分不比其他肉類有顯著優勢;用豬蹄甲代替穿山甲有類似效果。

觀眾疑問:野生和家飼,營養上的差異到底有多大?

顧老師認為:從營養學角度看,野生和家飼並沒有根本差異。分析實驗顯示,土雞和一般雞肉是存在口感上的差別,但具體到到食用價值和營養成分,二者並沒有根本性差異。滿足營養的角度出發,吃東西不必非得追求野生。

觀眾疑問:野味是純天然食品,怎麼還會傷身呢?

顧老師認為:天然≠安全。從野生動植物的生長環境來看,其複雜性和不可預知性比一般食物複雜得多,很可能存在一些對人體有害的因素;而且,野味通常沒有正規嚴格的審批檢驗流程,很容易存在安全隱患。你以為你吃的是營養,很可能是毒物。

觀眾疑問:吃什麼是個人選擇,為何會上升到公共衛生問題?

顧老師認為:吃,一方面關係到地區人口的整體健康水平;另一方面,野生動物攜帶一些致病微生物,包括病毒、細菌、寄生蟲等,可能引起大規模的流行病。比如1988年上海甲肝大流行,再比如竹鼠引起的馬爾尼菲青黴病,等等。尤其是衛生條件不發達地區,公共衛生疾病會引起非常嚴重的社會危害。

觀眾疑問:說了這麼多,我們到底該吃什麼?

顧老師認為:養成整體的營養觀,比糾結吃什麼更重要。第一提高自己對營養健康的認識;第二要關注健康問題,瞭解基本的醫療處置原則;第三是定期體檢; 第四是關注食物新觀念,用量化思維判斷適宜的攝入量。

在華僑城溼地,聽“網紅”營養師,講了個“恐怖”故事……

​最後,顧老師推薦大家閱讀學習《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平衡膳食,健康飲食,科學管理膳食,才能獲得真正的健康。

在華僑城溼地,聽“網紅”營養師,講了個“恐怖”故事……

中國居民膳食寶塔

​吃,不僅僅是個人生存需求。作為生態鏈的參與者,不加節制地吃,不僅破壞生物多樣性,打破自然生態的平衡,最後傷害的還是人類自己。

作為自然生態保護理唸的倡導者和參與者,華僑城多年來始終堅持“生態環保大於天”,鼓勵公眾關注身邊的多元生命,建立科學的生態發展觀,與自然更好地相處、相融。

正在進行的深圳歡樂海岸自然夢想家特別行動,作為2018華僑城文化旅遊節的一部分,以“看見生命”為主題,將視線聚焦於廣東省內的生物多樣性,融合了攝影作品、講座、短片、活動等多種活動形式,舉辦了包括“看見生命”廣東生物多樣性影像大展、“自然樂園”互動工作坊等在內的近十場公益活動,科學與趣味相結合。如果你也有一顆敬畏自然,熱愛生命之心,記得持續關注一下活動!

關於吃,關於我們與自然的相處方式,大家有何感想,請到留言區一起討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