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留住北京的“魂”?市政协委员建议恢复钟鼓楼“晨钟暮鼓”

北京的老城保护是市两会上的热点话题,市政协委员们纷纷支招,他们不仅仅关注“城”的保护,还强调要留住老城的“魂”,让老城的人文风貌得到传承和发展。

如何留住北京的“魂”?市政协委员建议恢复钟鼓楼“晨钟暮鼓”

▶苏丹委员

“晨钟暮鼓”可恢复为日常仪式

关于恢复北京钟鼓楼“晨钟暮鼓”日常仪式的提案,市政协委员、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苏丹已经连续提了三年。

苏丹说,自元代至明清,北京中轴线上的钟鼓楼就是北京城的报时中心。鼓楼置鼓,钟楼悬钟,有一套严格规定的报时方法,昔日的文武百官上朝、百姓生息劳作均以钟鼓声为度。二十世纪初,钟鼓楼失去了报时功能。建国后,钟鼓楼被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开放参观,但是“晨钟暮鼓”的声音传统却没有得到恢复,非常可惜。

“现代,人们虽然不再需要钟鼓声来感知时间,但是钟鼓声依然是营造城市景观的重要元素。在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一直保留了作为城市中心的钟楼的报时功能。”苏丹举例说,如英国伦敦、德国慕尼黑、捷克布拉格、比利时安特卫普等地,每天钟楼的整点报时和相应的仪式都能吸引大量的居民和游客聚集到钟楼前广场,已然成为这些城市的标志。

“2015年,我的一位硕士以《声景设计在历史街区景观改造中的应用——以钟鼓楼片区胡同设计为例》为题,完成了她的毕业论文,其中详细阐述了‘晨钟暮鼓’对鼓楼片区‘声景再造’以唤醒‘老北京城市记忆’的重要意义及其可行性。”苏丹说。

因此苏丹建议,恢复北京钟鼓楼“晨钟暮鼓”的仪式,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更是在用一种先进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营造北京中轴线的“声音特质”,用建筑、文字、图像之外的另一种文化元素来唤醒古老地域的情感记忆,提升空间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