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为什么在中国企业中可以出类拔萃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华为在中国制造质量中一枝独秀,甚至成为了世界级的产品质量标杆,这其中的秘密是什么呢?

华为为什么在中国企业中可以出类拔萃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华为在发展初级阶段,就明确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唯一价值观。真正把质作为核心战略,在2000年之前,华为只是初級阶段的菜鸟。从2000年的质量大会开始,华为走上了发展的快速通道,有了自己的完整的产品体系,而且开始了全球化的历程。华为仿佛被通信行业的车轮带动着,快速向前飞奔。就在这时候,任正非亲自主持召开了一次质量反思大会。”正是在这种高速增长中,质间题突显,客户的抱怨声越来越大。以客户为中心的华为员工,一趙一趟飞到客户身边,去把坏了的产品换回来,通过售后服务去弥补质量带来的司题。但产品质量不行,客户的订单越多,抱怨也就越多。一趟一趟来回飞的机票,被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装裱在相框里,成为那一次质量大会的“奖品”。时时刺激着每一位当事人。这次大会成为华为公司将质量定为核心战略的一个起点。但质量体系的建设,则是一个更浸长、曲折的过程。

华为为什么在中国企业中可以出类拔萃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000年引入IBM公司构建集成产品开发IPD流程和集成供应链ISC体系,彼时印度软件开始快速崛起,任正非认为必须要向印度学习。所以华为建立了印度研究所。IPDCMM是华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第一个阶段。这期间也是华为国际化业务大幅増长的时期,全通用的语言使得客户可以理解华为的质量体系。随着在欧洲业务的扩大,许间题随之而来:运营商多,标准也多。华为在为不同的运营商服务时,需要仔细了解每一家的标准,再将标准信息反回到国内的设计、开发、生产制造环节。这是华为质量体系建设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个磨练的过程中,华为渐新意识到标准对于质量管理的作用。随着欧洲业务成长起来的,是华为自己的一套“集大成的质量标准“。

华为为什么在中国企业中可以出类拔萃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华为的开拓重点到了日本、韩国等市场,来自这些市场的客户的苛刻要求让华为对质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日本客户看来,无论是百分之ー、千分之一的缺陷,只要有缺陷就有改进的空间。2007年4月,华为公司70多名中高级管理看召近了质量高級研讨会,以克劳士比“质量四项基本原则”(质量的定义、质堂系统、工作标准、质量衡量)为蓝本确立了华为的质量原则,这就是华为质量史上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后,克劳士比的著作《 Quality Is Free》(质量免费)在华为大卖,主管送下属,会议当礼品,这本衿]书居然在华为公司热得不行。这是华为质量体系的第三个阶段。客户的需求在变,没有一套质量体系是可以一成不变的。完成了流程、标准、文化的辅度建设,华为又遇到了新题:如何让客户更满意。此时,卡诺的质量观成为平为学习的新方向。日本的卡诺博士定义了三个层次的用户需求: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和兴奋型需求。

华为的质量建设进入第四个阶段:以客户为中心的环质簞管理体系。这就要求要基础质量零之外,要更加重视用户的体验。也正因为这代以客户为中心的环质量管理体系,使得华为获得了“中国质量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