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為何說接待法國總統的規格要比接待尼克松高一點

本文摘自劉新生、趙國明主編《外交官曆史親歷記》。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毛主席為何說接待法國總統的規格要比接待尼克松高一點

1973年9月,毛澤東主席會見來訪的法國總統蓬皮杜。

毛主席為何說接待法國總統的規格要比接待尼克松高一點

1973年9月11日至17日法國總統蓬皮杜應邀對我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既是法國也是西方國家第一位元首應邀訪華。它有力推動了中法關係的發展並在國際上產生了重大的反響。

法國總統為何急於帶頭訪華

20世紀70年代初,蘇聯擴張對西歐的威脅日益突出,西歐國家掀起了同我建立外交關係新高潮,中美關係開始解凍,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作用不斷得到加強。在此背景下,蓬皮杜萌發了訪華的願望。1971年10月,中國外貿部長白相國訪問法國。蓬皮杜總統親自設宴招待代表團。在宴會前喝開胃酒的交談中,法國前總理富爾對蓬皮杜說,“總統先生,要是您去中國,我相信,中國當局必定會給予最高的禮遇”。蓬皮杜風趣地回答說,“親愛的總理先生,我很樂意去。不過,不論您在北京的聲望有多高,我總得該先收到北京當局的邀請才行”。法國駐華大使馬納克補充說:“如果北京方面知道您希望訪華,您當然會收到邀請的”。1972年7月法國外長莫里斯•舒曼率陣容強大代表團訪華,受到毛主席和周總理的接見。在談話中,毛主席表示十分歡迎蓬皮杜總統訪華,並說接待法國總統的規格將比接待尼克松高一點。周總理會見舒曼時,舒曼說,蓬皮杜總統很想知道他的訪華願望能否實現。周總理的回答當然是歡迎法國總統訪華。於是舒曼外長建議以董必武代主席的名義向蓬皮杜總統發出邀請。法方原提議蓬皮杜於1974年4月來華訪問,後又突然把訪華日期提前到1973年9月。因此,1972年11月喬冠華副外長會見舒曼外長時以董必武代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名義邀請蓬皮杜總統於1973年9月11日至17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蓬皮杜急於訪華有以下原因:一是他力圖通過進一步發展對華關係,增強其同美蘇打交道時的話語權;二是通過訪問,保持法國作為西方第一個同中國建交大國的優勢地位,以免落在意大利、加拿大的後面;三是藉機發展經貿關係,獲取實惠;四是身體健康原因,蓬皮杜已身患骨髓癌,全身浮腫。為避免重蹈戴高樂訪華未成身先亡的覆轍,決定不辭辛苦,爭取有生之年來華會見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

特別的禮賓安排

中法雙方都為這次訪問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蓬皮杜總統在1973年6月招待外交使節的宴會上和7月舉行的法國國慶招待會上,先後兩次找曾濤大使進行個別交談,強調他訪華不只是去遊覽,當然也將作一點遊覽,主要是去看看中國人民,同中國領導人就一切問題進行會談。同時,法方在訪問前注意營造友好氣氛。法國電視臺於7月30日和9月6日先後播放了法國人拍攝的題為“接班人”介紹我青少年的影片和長達1小時20分鐘的“愚公移山”電視片。“愚公移山”片以新舊對比手法介紹中國人民的生活、精神面貌的變化和中國人民為爭取解放所進行的鬥爭,受到法國許多人士的好評。法國文化電臺還介紹了毛主席的詩詞和書法。佩雷菲特部長對記者發表談話說,蓬皮杜總統訪問中國才是西方國家元首第一次真正訪華,尼克松訪華是為了解除兩國間的戰爭狀態,不能算數。

中方也為此訪做了充分的準備。曾濤大使於8月31日回到上海,向上海市有關領導介紹了中法關係和蓬皮杜總統的情況,以便他們做好接待工作;9月初回到北京向周總理做了專題彙報。筆者奉命回京參加接待工作。大約在9月10日左右,我在民族飯店的會議室向有關接待人員簡要介紹了法國的內外政策和接待法國客人應注意事項:不要問女士的年齡;對老人不要說您年紀大了,多注意身體之類的話,相反要說老人青年,有活力;不要問客人是否吃過飯;送花不能送菊花等。

在日程安排上,馬納克大使提出,由於蓬皮杜總統身體不好,行動不便,不能多走路,也不宜長途坐汽車,改乘火車去大同雲崗石窟參觀。為此,中央政府專門撥款翻修了從車站到雲崗再到機場的公路。馬納克大使要求保留機場歡迎儀式,以免被人看出法國總統身體不好。但是,紅地毯要縮短,歡迎群眾要少,以便總統少走路。

最高規格接待和建設性會談

蓬皮杜一行於1973年9月11日下午飛抵北京,周總理親自在機場舉行歡迎儀式,晚上在人大會堂舉行盛大歡迎宴會,氣氛十分熱烈。周總理在祝酒詞中特別指出:中法兩國社會制度不同,但是我們都願意在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相互關係,因此我們可以交朋友。我們之間還有一個重要共同點,這就是我們都愛護自己的獨立和主權,都不允許世界上有哪個超級大國來控制、干涉或侵犯我們,都反對一兩個超級大國壟斷世界事務。蓬皮杜總統在講話中強調:我們認為迫切需要在尊重各國主權和互不干涉內政的基礎上來組織國際家庭。還有獨立的原則。這條原則使我們拒絕外國的任何干涉,反對會危及我們自己要求繼續掌握自己命運的任何企圖……對上述原則,法國和中國的看法完全一致,所以兩國對國際關係中的某些基本問題採取相似的態度就毫不奇怪了。

9月12日下午5時,毛主席在中南海會見了蓬皮杜總統。雙方交談得很熱烈。關於國際形勢,毛主席指出:目前西方有一股“禍水東推”的潮流,推動蘇聯進攻中國。其實蘇聯野心很大,整個歐洲、亞洲、非洲都想拿到手。蘇首先要把美軍擠出歐洲,把德國拿到手,然後把法國、意大利也拿到手。美國搞孤立主義對歐洲不利,對中國不利,中國贊成法國要求美軍繼續留駐西歐,贊成法國把英國拉住。蓬皮杜表示:中法都認為世界上有兩個經濟、軍事大國。美國開始收縮,而蘇聯在不少地方擴張。美蘇加在一起,對別國的獨立是個危險。法國的政策是,既不聯華對付美蘇,也不企圖把蘇實力推向東方。而是同所有國家保持最好的關係,保持警惕,加強防務。緩和與防務互為補充,不可偏廢,即“緩和加防禦等於安全”。

關於兩國關係,毛主席說,中法沒有什麼隔閡,不要相互戒備,也不要相互提高警惕。法國不會像赫魯曉夫那樣把中國人看成“黃禍”。毛主席讚揚戴高樂將軍有勇氣不受美國壓制,把北約總部趕出了法國,並以惋惜的口氣說,他完全可以不搞什麼全民公決。蓬皮杜回答說,“您說得很對。我是勸他不要這樣做。但是,對將軍來說,區域改革本身並沒什麼重要性,他想要人民重新表示對他的信任,但是人們在這個問題和它的細節中迷失了方向”。

周總理同蓬皮杜舉行了兩次正式會談,筆者和另一位同志擔任會談記錄。雙方就國際形勢和雙邊關係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列舉了兩國在對外政策上的共同原則,都認為兩國的政治制度雖然不同,但是這些共同原則使兩國可以很好地發展各方面的友好合作關係,共同為世界和平與穩定作出貢獻。蓬皮杜還問中方是否準備同共同市場接觸,周總理表示還要看一看,希望先發展雙邊關係,然後再考慮同共同市場接觸。

關於中法關係,周總理指出,中法既不是結盟,也不是誰靠誰。兩國堅持獨立和加強防禦力量,這至少在客觀上,在一定程度上,會起到牽制蘇聯冒險作用。同時可推動美國採取更明智的政策。關於兩國經濟、貿易關係,蓬皮杜總統希望中國能購買法國的化纖設備。周總理重申了中國對法國“同等優先”的原則,並指出,中國和西歐貿易首先要考慮從法國進口,只要是好設備,我們是要的,但是法國的價格比別國高,希望能解決這個問題。後來經過有關方面進一步洽談,在蓬皮杜訪問結束前,雙方簽署了購買法國大型化纖設備的合同。中法兩國政府還發表了聯合公報。在商談公報時,法方不同意寫上“霸權”二字,怕因此而刺激蘇聯。在我方堅持下,蓬皮杜親自拍板同意寫上。周總理還同意以中國政府名義給法國總統和人民贈送一對大熊貓。

9月14日,蓬皮杜舉行了記者招待會,對中法關係和雙方進行的會談做了很高的評價,說此訪收穫很大。晚上,他舉行了答謝宴會,在講話中指出:非常具有建設性的會談使我確信,我們兩國之間有很多牢固的理由來互相進一步瞭解、很好地取得一致看法。……法中友誼的性質不排斥任何其他方面的友誼,因為它的唯一目標就是要鞏固世界和平;同時,如果哲學家們允許我把萊博尼茨的一個詞用在政治上的話,法中友誼的目標就是“世界和諧”,儘管達到這個目標還需要克服許多困難。從蓬皮杜這段講話可以看出,他對在中國的訪問成果表示十分滿意,但又十分謹慎地強調中法友誼不是排他性的,以免得罪美國和蘇聯。

捨命陪君子

1973年,周總理身體也不好,但仍堅持全程陪同蓬皮杜總統在中國的訪問。在北京,周總理陪同蓬皮杜參觀了天壇公園的祈年殿、迴音壁、皇穹宇等。蓬皮杜對中國這樣重視保護文物古蹟,十分讚賞。

9月14日晚,蓬皮杜總統舉行答謝宴會後,在周總理親自陪同下,乘專列火車去山西大同。筆者作為大使翻譯和工作人員也乘同一火車隨團前往。在火車行進中,突然接到北京電話,問周總理飯後情況如何?周總理說,很好!並問為什麼提這個問題。據北京告知,蓬皮杜舉行的答謝招待會上吃的東西,全部是從法國運來的,飯後,李先念等領導人都拉肚子,因此打電話問周總理的身體狀況。周總理隨即要曾濤大使瞭解一下專列上其他同志的身體情況。經調查,沒有發現有人身體不適。周總理同身邊的其他領導研究為什麼我們這裡沒有人拉肚子呢?有同志說,可能是因為我們在席間喝了不少葡萄酒的原因吧!

周總理聽了大笑說,看來喝酒還有好處,不過不要因此鼓勵大家喝酒啊!在離大同不遠的地方,專列停下來,讓大家休息。我下車在站臺上走了一趟,發現歡迎的群眾很多,既有當地領導,也有普通百姓,既有載歌載舞的文藝工作者,也有拿著旗子表示歡迎的學生,到處人頭攢動,熱鬧非凡。9月15日上午,乘汽車去雲崗石窟參觀。這個石窟是北魏時期的佛雕。“文革”期間一直由軍隊保護。蓬皮杜儘管當時已行動遲緩,但仍參觀得很細緻,並詢問石窟的歷史和保護情況。參觀後,他讚揚說,真偉大,真了不起!中外隨行記者為蓬皮杜參觀雲崗石窟發了專門消息。記者們還圍著周總理提問。周總理說,由於沒有時間,我從來沒有參觀過雲崗石窟,應該感謝總統,如果總統不來,我也不會來的。

15日下午,蓬皮杜總統一行及中方陪同人員乘兩架專機赴杭州,晚上週總理同蓬皮杜總統共進晚餐。第二天上午,蓬皮杜遊西湖參觀了不需走多少路的花巷觀魚和三潭印月。若貝爾外長等法國客人看了靈隱寺等地。參觀西湖過程中,給我很深刻的印象是總理關心群眾,非常願意接觸群眾。當蓬皮杜在領略風景時,周總理被許多群眾圍住了。大家圍著他提了好多問題,總理都一一回答,總理還問大家“生活情況怎麼樣”、“你們單位的生產怎麼樣”等,感到很親切。

下午,蓬皮杜充分休息後飛上海,晚上出席了上海市舉行的晚宴。9月17日上午登上上海大廈頂層觀看上海全景。上海給蓬皮杜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周總理說,我們為什麼不能像群眾那樣呢

17日中午,蓬皮杜一行乘法方專機回國。在飛機場送行時,下著大雨,上海市領導還安排了一大批群眾去機場送行,他們都冒雨列隊站在那裡。儘管我方派專人為蓬皮杜及隨行人員撐傘送上飛機,但在告別時,蓬皮杜總統西裝革履,冒著大雨不打傘。警衛想給周總理打傘,總理不讓,並生氣地說,法國總統沒打傘,還有這麼多群眾都淋著雨,我們為什麼就不能像群眾那樣呢!於是後面不少領導因此也紛紛把傘收起來了。

總理在病痛中依然非常注意外交禮節,關心群眾。這一幕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會談和宴會過程中,你根本看不出他是個有病的人,但他實際上是忍受很大痛苦來做這些事情的。大家對周總理抱病頑強工作、注意外交禮節、尊重群眾的崇高精神,非常敬佩。

積極而深遠的反響

法國新聞媒體對蓬皮杜的訪問大都做了積極報道。12日毛主席會見後,法國各大報紙都在頭版刊登消息,法電視臺評論說,毛主席接見“是蓬皮杜總統與中國革命之父的歷史性會見”,說毛主席與蓬皮杜的談話時間比尼克松談話時間長一倍。電視臺、電臺和各大報刊都詳細報道了周總理和蓬皮杜在歡迎宴會上的講話,輿論認為,兩國領導人在“維護國家獨立”、“反對霸權”、“獨立防務”、“歐洲統一”等問題上“有很大一致性”。認為“周總理在談問題時,比法總統自由得多”,“語調強硬”,“毫不掩飾地揭露霸權主義和超級大國的政策”。

蓬皮杜返回巴黎後在舉行記者招待會上高度評價這次訪問,強調中法兩國在民族獨立、加強防禦、不屈從於任何人等問題上有完全一致的共同點。在經貿科技領域,雙方商定將進一步研究發展合作的可能性,特別是加強在石油化工、航空、機械和電氣工業的交流與合作。雙方還決定簽訂海運協定,擴大航空運輸合作。若貝爾外長指出,此訪標誌著不斷髮展的中法關係的新階段。

1974年1月3日,在愛麗捨宮舉行的新年團拜會上,蓬皮杜總統單獨會見曾濤大使說:我對去年中國之行保留著非常好的印象,所有會談都很有益。法中兩國地理位置相距遙遠,國情也有很大不同,特別是經濟社會制度各異,但兩國都酷愛獨立,決心不屈從任何人,並始終保持警惕,這正是中法政治關係的基礎。

通過這次訪問,蓬皮杜總統也得出了同戴高樂將軍一樣的結論:中法關係具有戰略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