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状元后当驸马?那基本是后来人的想像

中状元后当驸马?那基本是后来人的想像

中状元后当驸马?那基本是后来人的想像

过去说人生有“四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如果这四喜事碰到一起了呢?那叫“四美俱”,岂不是上天的眷顾?

小时候看民间传统戏剧,以及长大后看古典话本小说、唐宋传奇,看到那些读书人,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椎刺骨,十年寒窗无人问,最后一举成名天下知。高中状元后并当上驸马,最后衣锦还乡、光宗耀祖。比如陈世美中状元,就当了驸马,虽然最后死在包黑子的轧刀下。冯素贞虽然是个雌儿,但皇帝老儿却不辨雄雌,也要招她为驸马。这些戏曲小说,初看时很开心过瘾,觉得热闹非凡,觉得人生“四喜”状元一下子占了“两喜”,也是醉了吧?但看得多了,也有怀疑,考上状元就真能成为驸马吗?皇帝得有多少女儿在宫中等着下嫁状元呀?

中状元后当驸马?那基本是后来人的想像

实际上,状元要想成为驸马,可是难上加难。

中国的科举,从隋朝到清朝,将近1300年。读书人的科考是“三部曲”:考“秀才”,考“举人”,考“进士”。

考中“进士”第一名后,就是所谓的“状元”。根据记载,从科举考试开始,隋朝没有殿试,所以没有产生状元。直到清朝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止,历史上一共产生状元638名(武状元除外),这其中还包括太平天国的15名。有唐一朝,状元共148名,而有据可查的公主成婚的共有111名。嫁给状元的公主只有唐宣宗长女万寿公主,她嫁给了状元郑颢。

中状元后当驸马?那基本是后来人的想像

这位郑附马,也是中国古代唯一的状元驸马。

其间原因,最主要的是,状元是科举考试中的佼佼者,是天子门生,都是将来可能要委以重任的人,皇帝当然不会让儿女私情束缚住自己的手脚;其次,皇室中的嫁女,往往是政治联姻,明太祖朱元璋为了笼络良将,16个女儿全都嫁了勋臣子弟,其子孙们也基本上沿袭如此。清代的公主和格格们,大多嫁给了蒙古贵族。如果说公主们去向有什么共性,大概一是政治,二是外交。还有第三个最直接的原因,考状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古人又多早婚,这一圈考下来,读书人没添孙子,儿子该满地跑了。 虽然大多数人没有范进举人那么老,怎么地也都是“大叔”了,让皇帝将女儿嫁给老男人,皇帝除非傻了。

中状元后当驸马?那基本是后来人的想像

说到郑驸马,要先说说驸马爷的岳父大人唐宣宗。在唐代历史上,除了开创时期的李渊、李世民,和盛唐时期的唐玄宗李隆基,这位唐宣宗李忱,也是一位数得着的英明的主

2009年,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制作的一部古装电视剧,由佘诗曼、杨怡、陈豪、郑嘉颖领主衔主演,以唐朝宫廷为背景,讲述了唐朝后宫为权为情尔虞我诈,各怀鬼胎、明争暗斗。这部叫《宫心计》的电视剧就是以唐宣宗为原型展开的故事。

元和五年(810年),李怡(后改名李忱)生于唐长安城大明宫,他的老子是唐宪宗李纯,他是李纯的第十三子。李怡的生母郑氏(孝明皇后)原为镇海节度使李锜的侍妾,李锜谋反失败后,郑氏入宫为郭贵妃(懿安皇后)的侍女,后来被唐宪宗临幸,生下李怡。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三月,李怡被封为光王。论辈分,李怡是敬、文、武宗的皇叔,论年龄却比唐敬宗和唐文宗还小一岁。

在唐朝二十二位皇帝中,唐宣宗李怡无疑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个,

他是历史上头一个以皇太叔身份登基的皇帝。

中状元后当驸马?那基本是后来人的想像

李忱努力仿效唐太宗,以“至乱未尝不任不肖,至治未尝不任忠贤”为座右铭。他将《贞观政要》书于屏风之上,每每正色拱手拜读。他处理天下事务,明察果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其大中年间所施之政,直到唐亡,尤被入称颂,时称为“小太宗”。

李忱对于子女的要求更是严格,为儿女们的婚事,他没少操心。他有个女儿万寿公主,嫁给了状元郑颢,郑颢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状元驸马爷,但就是这唯一的一个状元驸马,还是拉郎配才得以成婚的。

中状元后当驸马?那基本是后来人的想像

郑颢是唐宪宗时宰相郑絪的孙子。郑絪,字文明。父羡,池州刺史。郑絪少有奇志,好学,善属文。大历中,有儒学高名如张参、蒋乂、杨绾、常衮,皆相知重。郑絪擢进士第,不过他没有考中状元,登宏词科,授秘书省校书郎、鄠县尉。张延赏镇西川,辟为书记,入除补阙、起居郎,兼史职。无几,擢为翰林,转司勋员外郎、知制诰。德宗朝,在内职十三年,小心兢谦,上遇之颇厚。

郑絪以文学进,出入中外者逾四十年。守道敦笃,耽悦坟典,与当时博闻好古之士,为讲论名理之游,时人皆仰其耆德焉。及文宗即位,以年力衰耄,累表陈乞,遂以太子太傅致仕。三年十月卒,年七十八,赠司空,谥曰宣。

中状元后当驸马?那基本是后来人的想像

做为前朝宰相的孙子,郑颢继承家风,不但青出于蓝,而且胜于蓝,考中状元,而且成了皇上的乘龙快婿。

万寿公主是唐宣宗的长女,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后,宣宗择驸马有几个条件,要出身高贵、身家清白、本人文化程度高,用现在话说就是高考状元。

要符合这样的条件,说实话很难。选了好长时间,也没有合适的,正应了那句话:皇上女儿也愁嫁。宣宗皇帝为公主婚事发愁,就找到大诗人白居易堂哥白敏中,白敏中是当时的宰相,皇帝身边的大红人,为主解忧,是应尽职责,就想到了一个人,就是上面所说的郑颢。

中状元后当驸马?那基本是后来人的想像

郑颢是唐武宗会昌三年(843)状元,时任校书郎、右拾遗内供奉,以文才风度儒雅而著称于士林。最难得的是,他还是单身,没有娶妻。宣宗皇帝十分高兴,马上派人到郑府上去传诏,要亲自见他,为公主先行相亲过目。不料来人去到郑府一宣诏,郑颢不在家,一打听,原来郑颢早已和江南的卢家姑娘定亲,现在婚事都准备好,已经去往江南接卢姑娘了。当差的着急了,立即将这意外情况禀报宣宗皇帝,宣宗皇帝绝不放过这个好姻缘,皇家看中的女婿,谁人敢先下手为强?一封诏书,一直追到郑州,硬是把迎亲队伍拽了回来。

中状元后当驸马?那基本是后来人的想像

郑颢垂头丧气回到家里,皇命难违,加之白敏中对他百般说合,郑颢能有什么办法,只能退掉卢家婚姻,依照圣旨娶了万寿公主。但郑颢心中随时非常想念卢姑娘,并且从此对白敏中恨之入骨。

公主出嫁时,按常例要用银箔饰车,从李忱开始,改为铜饰。皇帝给公主规定了“三不守则”:“无鄙夫家”,“无干时事”,“有子而寡,不得复嫁。”前两条:不得瞧不起夫家,不得干预政事。后一条,如果丈夫死了,留有儿子,就必须守寡,不得再嫁,在唐朝当时就显得苛刻。之前,唐代公主找情人,改嫁两三个丈夫的,大有人在。

有一次,郑颢的弟弟生病了,皇帝派使臣去探病。使臣回来汇报,皇帝问:“公主有没有去探过病?”使臣说:“没有。”皇帝又问:“那公主在哪里?”使臣答:“在慈恩寺看戏。”

李忱大怒,说:“朕有时怪士大夫家不愿娶公主为妻,至今才知其情。”于是命人把公主叫来,当面斥责道:“小郎有病,你为何不去看视,反倒去看戏?成何体统!”公主一看父皇发怒,吓得连忙请罪,表示洗心革面,不再敢犯。

尽管宣宗皇帝严格要求万寿公主恪守妇道,万寿公主也力求做得好一些,但郑颢的心中还是难以割舍卢姑娘,强摘的瓜不甜,拉郎配的婚姻终归不是很幸福,郑颢想到这些就特别恨白敏中,这一恨就是许多年,经常在老岳父皇上面前说白敏中的坏话。

白敏中本是宰相,后来因为党祸之争被外放。他离开京城前,面见皇上,吞吞吐吐地说:“皇上啊,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中状元后当驸马?那基本是后来人的想像

皇上说:“爱卿但说无妨。”

白敏中说:“当初我好心做了个媒人,将郑颢配与万寿公主,但是他对这桩婚姻一直不高兴,隔三差五就向陛下您说我的坏话。之前我还在京城,他不能把我怎样;现在我要去外省,看来我离死期不远了。现在不得不把我的担心说与皇上知道。”

皇上说:“原来是为这个。我给你看一样东西。”

中状元后当驸马?那基本是后来人的想像

皇帝让人抬出个小木箱子来,箱子被锁得严严地。打开一看,里面全都是郑颢骂白敏中的奏折。原封不动地放在里面。白敏中十分诧异:这是何意?

皇上说:“这个箱子你可以带走。我早就知道你们的恩怨是怎么回事了,我若是相信他,怎么会任用你到现在?”

(本文图片为网络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