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勃案3:周勃與漢文帝博弈,一半心機一半殺機,一半戲碼一半真

編者按:《史記》關於絳侯周勃晚年遭受的一次牢獄之災,交代得非常含糊,周勃是莫名其妙進監獄,又稀裡糊塗出監獄。筆者認為這其中深含不為人知的內幕,司馬遷因為沒有直接證據,所以不好明說,故意把事件說得很含糊,讓讀者自己去揣摩。筆者嘗試著以推演和推測的手段,力圖復原真相。

五、秘密爆炸的引信

您可能看出了這種說法的一個大漏洞:為什麼漢文帝不在登基之初對周勃下手,而是在三年後動手呢?

周勃案3:周勃與漢文帝博弈,一半心機一半殺機,一半戲碼一半真

周勃

本來雖然有秘密存在,但雙方一直都沒有提及,漢文帝也靜靜地等待著知道秘密的老臣們慢慢老死。但一件事情的發生,讓這個本來很安全的炸彈露出了引信,這件事就是濟北王劉興居謀反案。

東弁侯劉興居是劉邦長子劉肥的兒子,齊王劉襄的弟弟。本來他和兩個哥哥滿懷希望地“參加革命”,原指望大哥劉襄能承繼大統,他自己跟著大富大貴。剿滅諸呂的硝煙還未散盡,劉興居就急匆匆地把劉弘滅了,眼巴巴等著大哥來做皇位。結果等來等去,上位的卻是一個叫劉恆的傢伙,大哥劉襄不久就鬱鬱而終。失望!極度失望!雖然他由東弁侯變成了濟北王。

公元前177年,發生了兩件事,四月,城陽王劉章去世,五月,匈奴大舉入侵北地郡。劉章的去世讓劉興居很悲憤,確實漢文帝對大功臣劉章的封賞刻薄了些,說他憋屈死的也不為過,他的死加重了劉興居對漢文帝的仇恨。

周勃案3:周勃與漢文帝博弈,一半心機一半殺機,一半戲碼一半真

劉興居造反

匈奴的入侵讓劉興居感覺機會來了!乘著劉恆忙於對付匈奴人,他起兵造反了。

漢文帝雖然意外“撿了”個皇位,但他一生都被各大諸侯王虎視眈眈,如芒刺在背。有得必有失,得到個大紅包,就得費心費力地守護,天下從來沒有白吃的午餐,劉興居的造反就是劉恆必須付出的代價。

劉興居一起兵,漢文帝的神經立刻繃緊,他馬上想到自己還有個把柄在周勃手中!這時候如果周勃跟劉興居來個裡應外合,哪怕只要把他們之間的協議透露出去,諸侯王們就可能以此作為他皇位非法的依據,群起而攻之。到那時,政治上被動,軍事上內外交困,輿論上一敗塗地,他劉恆的皇位還能保得住嗎?

這個本來隱藏得很安全的引信,突然間因為劉興居的造反,變成了高危品!漢文帝必須及時拆除它!

周勃案3:周勃與漢文帝博弈,一半心機一半殺機,一半戲碼一半真

漢文帝

這就是三年後才爆發周勃和漢文帝之間危機的原因。

六、恐嚇還是必殺令

應該說,漢文帝第一時間並沒有考慮是敲打敲打周勃,還是一勞永逸地清除,他首要做的是先把周勃控制起來。只要周勃沒有引爆的意圖,他就是安全的,否則就面臨殺戮。

周勃並不清楚漢文帝的意圖,所以當他剛被投入監獄的時候很恐慌,不知道如何應答。後來獄吏敢肆意凌辱他,他反而安心了,這不是殺他的節奏,分明就是想給他點苦頭而已。所以,接下來的審問和答辯就像是遊戲,根本沒有任何有價值的東西。

周勃案3:周勃與漢文帝博弈,一半心機一半殺機,一半戲碼一半真

周勃

獄吏給周勃支招讓他求公主幫忙,我覺得這就是漢文帝的指使,目的就是告訴周勃:我並不想殺你,咱兩家還是親家,你嘴放嚴實點!

所以公主求情不求情並不重要,只是傳達一個信息而已。什麼時候結案,要看劉興居謀反平定情況,及周勃的表現。因而,關於公主究竟有沒有替周勃求情,史書乾脆沒記載,沒任何價值。

應該說,身為武將的周勃並不愚鈍,他對漢文帝意圖摸得很清楚,所以一直配合的非常好,所以他自始至終都是比較安全的。

七、薄昭的隱痛

史書沒記錄周勃在獄中呆了多長時間,我估計差不多三個月左右,即與劉興居起兵和兵敗時間吻合。

周勃案3:周勃與漢文帝博弈,一半心機一半殺機,一半戲碼一半真

薄昭

劉興居兵敗後,周勃覺得自己該出獄了,但皇帝需要一個理由。於是周勃想起一個人,只有他可以幫到自己——薄昭。周勃讓家人給薄昭送上厚禮,薄昭是滿口答應,但並沒有去找漢文帝,而是轉了彎,找他姐姐薄太后開口。

這很有意思,本來周勃的案子就是個冤案,大家心裡都有數,薄昭只要開口,漢文帝就會順水推舟放人。那麼薄昭這麼做又是為什麼呢?

薄昭有心頭的隱痛!導致周勃入獄的秘密,除了周勃、陳平外,薄昭可能是唯一的知情人,當年就是由他代表劉恆,和周勃陳平達成協議的。現在陳平已死,周勃遭受無妄之災,我替周勃求情,這不分明在提醒皇帝:還有一個人知道你的爛事呢!這不找不自在嗎?

所以,薄昭不能去,只能把自己隱藏起來“曲線救國”。薄太后很可能根本不知道當年的這個秘密,所以她說話就沒那麼複雜,就事論事,三言兩語就能把事情說清楚。一個毛巾砸過去,漢文帝就立刻就坡下驢。

周勃案3:周勃與漢文帝博弈,一半心機一半殺機,一半戲碼一半真

周勃

我覺得,當初周勃之所以在家中莫名其妙地感到恐懼,絕不是無緣無故的,恐怕就是薄昭給他傳遞了信息:老夥計,安分點,劉興居造反了,咱倆都別觸黴頭!

這就是周勃冤案的可能真相。對周勃來說就是為當年的貪心買單,對漢文帝來說,就是為了維護皇權的穩固,使出的法術。期間心機伴隨殺機,對兩個明白人來說,一半是戲碼,一半是現實,戲唱得好就皆大歡喜,戲唱不好就成悲劇。

周勃出獄後感慨萬千,他能說什麼呢?想來想去只好說了一句:“我曾經率領百萬大軍,現在才知道獄吏的重用!”誰能真正聽懂他這話背後的含義呢?(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