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要做一名匠人(一):你對自己的要求標準決定了你的位置

總有人跟我說:“差不多就行了”“不用那麼認真”“我沒有那麼高要求”。

我說:“好”。於是我按照我的標準做好它,因為我對它是有要求的。

我為什麼要做一名匠人(一):你對自己的要求標準決定了你的位置


生活裡就是這樣,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我們以這個標準來生活,如果別人的標準比你高,你會說人家苛刻,如果比你低,你會說人隨意。

所以我對每一個來DIY的小夥伴的成品都有要求。

我為什麼要做一名匠人(一):你對自己的要求標準決定了你的位置


來工坊DIY做皮具的小夥伴五花八門,有學生有老師有職工有領導,有為自己做也有為親朋好友做,有手靈的也有手笨的。


可是誰都沒有提及一件事:標準。

給我印象很深的是一個30左右的小夥子(來我這的男士佔15%),來我店裡做一個長款錢包。溝通起來細聲輕語的,我感覺到他是一個認真的人。

在我介紹皮料的時候我說擦蠟皮最與眾不同,在我嘰裡呱啦講了一大堆都沒有出聲的他,突然打斷了我:“有啥不同”?

“它會留下歲月的痕跡。”

“就它了。”

我為什麼要做一名匠人(一):你對自己的要求標準決定了你的位置

你是帶著答案來的,你喜歡與眾不同,你希望做出來的物件留下歲月的痕跡,這是我的第一印象。

下好料後我指導他如何製作,他的確是個認真的人,工具的名字,使用方法,使用技巧,只要說一遍,他馬上掌握要領,所以上手也很快。

我為什麼要做一名匠人(一):你對自己的要求標準決定了你的位置

製作中途他喊住我,由於他的手汗特別大,把皮面的蠟已經溼透了大半,眼見著不等做完蠟就沒了。他問我是不是可以戴手套,我說膠手套不適合你這個大汗手,線手套我這用完了。那就下次再來做,他給了我一個意外但是堅定的回答。

他走了之後我認真檢查了他的作品,削邊特別整齊,封邊打磨非常光滑,塗膠均勻。但是令我意外的是他皮屑全部收拾到垃圾桶內,工具全部歸位,工作臺一塵不染。


兩天後,他帶了一副線手套來到店裡,繼續他的作品。

“我還想坐上次那個位置,可以麼?”我把錢包給他後他跟我說。

“當然可以”。

我為什麼要做一名匠人(一):你對自己的要求標準決定了你的位置


上次他來的時候人比較多,只剩下邊角的位置了,這次沒有人他還是喜歡原來的位置。(工坊的每個位置是一個工作臺,其實有匠人情懷的人習慣了一個位置的工作臺,是不願意換位置的)

戴線手套幹活效率低了很多,他好像並沒有著急,每一處每一步都很認真。

新手第一次縫線都會錯幾針,拉線力度也會不均勻,他也是。

他:“怎麼辦”,

我:“每一針都要仔細”,

“那已經錯的怎麼辦”,

“要麼忍,要麼拆”,

“拆”。

在我還在想怎麼說服他的時候他就給了我答案,於是已經縫了半小時的線被拆了。在掌握了要領和我的關注下,他縫出來了完美的線跡,最終的成品他非常滿意。

我為什麼要做一名匠人(一):你對自己的要求標準決定了你的位置




這個小夥子給了我很多啟迪:

堅定: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會因為他人的意見而左右自己,而現在的人受大量的信息衝擊,忘了自己,忘了自己想要什麼,被動的選擇。

認真:做事情一絲不苟,認真通常會低效,有些人覺得“快”就是效率高,其實並不是。

專注:你的專注度通常會影響你的細緻程度,他特別專注當下,所以也高效,所以我想他平時工作也會很高效。

我為什麼要做一名匠人(一):你對自己的要求標準決定了你的位置


其實除了這些,我更想說的是標準。

不論是堅定、認真還是專注,都是建立在高標準之下的,專注的聽清在講什麼還是大概聽聽就可以,用完的工具隨手方便的一放還是整齊的歸位,粘貼的整齊一致還是差不多就行,這些其實都是你生活裡習慣的映射,也是你對自己要求高低的映射。

很多時候我們可以嚴格要求自己,當嚴格要求的時候,身邊的食事物開始改變。上班不會再遲到,方案不用再熬夜寫了,體重也不會一直上漲了。

內窺自己,作為一名匠人:每一塊皮料的裁切、每一個皮邊的打磨、每一處的縫線,是不是要求標準再高一些;而除了這些,嚴謹程度、工作臺整潔度、工具的愛護、染料處理劑的節儉,是不是也應該標準高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