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领事司:领事工作需把握“可为”和“不可为”

新京报快讯(记者 黄钟方辰)今天(1月9日)下午,外交部领事司召开2018年度领事工作媒体吹风会,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领事工作领域的重大变革,同时介绍了将在2019年推出的新举措。

领事司司长郭少春在回答新京报记者关于如何应对海外违法犯罪行为和加强领事保护的问题时表示,外交部领事司在对海外遇到困难的中国同胞积极提供协助和保护的同时,会在领事工作中坚持“合法权益受保护,违法行为不袒护”的工作原则。

去年处理领保和协助案件8万起

近年来,随着“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和人员越来越多,中国公民卷入法律纠纷,甚至被捕入狱的情况频频发生。对此,郭少春表示,外交部领事司将依法对安全和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中国公民提供帮助。而对极少数人在海外参与甚至组织网络赌博、实施跨境电信诈骗、走私贩运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等严重违法犯罪活动,外交部领事司支持有关国家依法处理。“领事保护必须尊重驻在国的法律法规,坚决不能够为极个别的违法犯罪行为买单,”郭少春说。

郭少春介绍,在过去的一年,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会同各有关部门,妥善处置领事保护和协助案件8万起,案件数量较去年增长一万起。其中包括泰国普吉岛游船倾覆、印尼龙目岛地震和美国塞班岛遭台风袭击致我国游客滞留等涉及人数多、社会关注度高的重大案件。

郭少春指出,大案要案增加的同时,日常协助类的案件有所减少,这反映出中国公民在海外出行方面的安全意识在不断增强,对国际旅行常识的理解越来越充分。此外,由于网络信息发达,一些日常案件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但网民们更加注意规则,法律意识越来越强,为依法行政提供了更好的外部环境。“领事工作的顺利开展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民众的大力支持,我们希望通过互动方式使更多的民众参与到中国领保工作的发展中来,”郭少春说。

将扩大护照受理范围,提高“互联网+”服务水平

郭少春介绍,从今年元旦起,外交部领事司在全球驻外使领馆推出了新一轮的便民惠民新举措,包括大幅扩大护照申办受理范围,不再把申请人在国外定居作为受理海外中国公民护照申请的前提条件,申请人在当地的医疗卡、社保卡、银行对账单、水电气账单均可作为在国外生活工作的依据。此外,领事司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引入国际状况声明制度,并大幅简化未成年人办证程序。

郭少春称,近日,外交部领事司推出了领事认证信息网上查验系统,实现国内领事认证信息在线查询和真伪核验。领事司还将尽快研发启用该系统的手机应用查验平台,让核查更快捷、更方便。此外,12308手机应用也将持续升级,加入护照预约等更多实用功能,为中国公民的海外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多触手可及的“指尖”和“云端”领事服务。

郭少春还表示,近年来,领事立法工作取得不少成果。在此基础上,领事司正力争在未来两年内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保护与协助工作条例》正式出台的法律程序。

中国球迷将在2022年世界杯上享受免签便利

郭少春介绍,近年来,中国护照“含金量”稳步提升。2018年,中国与波黑、卡塔尔、阿联酋、白俄罗斯四个国家缔结了互免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协定,创历年缔结免签协定数量之最,意味着与中国免签的国家数量增加到14个。此外,15个国家和地区单方面给予中国公民免签入境待遇,44个国家和地区单方面给予中国公民落地签证便利。

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将在卡塔尔举办,“希望中卡免签安排能使中国球迷的观赛之行更加顺利愉快,在此还要特别祝愿中国国家足球队能够享受这项利好的签证安排,”郭少春说。

郭少春表示,提高中国护照“含金量”只有“进行时”。目前,外交部领事司已经与部分国家开始了新一轮商谈。

新京报记者 黄钟方辰 见习编辑 贾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