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公考行测片段阅读、篇章阅读题型的解题技巧,快收藏!

实用公考行测片段阅读、篇章阅读题型的解题技巧,快收藏!

在公考行测的阅读理解题型中,片段阅读、篇章阅读是其中的两大题型,所占的分数比重都是比较重的。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解决这两种题型的实用解题技巧!

片段阅读

片段阅读这种题型在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占有非常重要的比例,从2003年开始引进这种题型以来,题量和分值比例逐年递增,考察的知识点逐渐明朗化,出题模式也在逐步趋于成熟。虽然从题型角度讲,片段阅读信息量相对较少,难度并不大,但是从考察内容的角度我们不难发现这种题型背后隐含考察的知识点相当丰富,类型也比较复杂,出题时容易设置思维陷阱误导考生错选和浪费时间。那么我们如何来克服难关顺利通过呢?

作为考生来说,首先要在备考时足够重视片段阅读这种题型,明确这种题型的分类、考察的知识点和出题思路,然后通过精做精练的方式归纳总结出针对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结合大量的练习培养自己对片段阅读的做题感觉,同时提高自己的答题速度。

为了在最短时间内让各位考生有最大可能的提升,我们将会在下面的讲解中为大家分门别类地介绍片段阅读。以题型分类为模块,以解题方法为主线,通过对历年经典真题的分析详解,达到模考方法两结合,真正实现质的飞跃。

【题型分类】

片段阅读题型分类比较复杂,根据提问要求的方式及考察点我们分为以下几类:

主旨题、观点题、细节推断题、词语含义题、代词指代题、语句衔接题、标题结语题。

(一) 主旨题

主旨,顾名思义中心思想。主旨题就是考察考生在短时间内把握一个文段中心思想的能力。其中有的是考察文段的主要内容,有的是考察作者的主要观点。纵观历年的考试真题,我们发现对于主旨题的考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每年在考试中的比例都很大,有的是直接考察主旨,有的是间接考察主旨,因此把握好这种题型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1. 主旨题的标志:

带有“主旨”、“主要”、“核心”、“主题”、“中心”、“概括”等提法的通常就是主旨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以下几种:

“这段话的主旨是”、“这段话主要讲述的是”、“这段话主要谈的是……”、“对这段文字概括准确的是”、“这段话的意思是在强调……”、“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这段文字想要说明的是……”、“这段文字支持这样一种观点,是……”、“对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这段文字意在告诉我们……”等。

2. 主旨题的分类与解题技巧

l 转折型

【方法点拨】主旨语句出现在表示转折关系的引导词之后,如“但是”、“可是”、“只是”、“不过”、“然而”、“却”、“其实”、“事实上”、“实际上”等。这个道理不难理解,语言在表达的过程中是讲求策略的,通过转折这一方式引起对方注意恰好符合这种语用策略。因此考生只要在浏览文段的过程中迅速寻找到表示转折关系的引导词,然后顺藤摸瓜找到主旨语句,进而准确作答。

【真题解析】

虽然世界因发明而辉煌,但发明家个体仍常常寂寞地在逆境中奋斗。市场只认同其

有直接消费价值的产品,很少有人会为发明家的理想“埋单”。世界上有职业的教师和科学家,因为人们认识到教育和科学对人类的重要性,教师和科学家可以衣食无忧地培育学生,探究宇宙;然而,世界上没有“发明家”这种职业,也没有人付给发明家薪水。

这段文字主要想表达的是:( )(07国考)

A. 世界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发明 B. 发明家比科学家等处境艰难

C. 发明通常不具有直接消费价值 D. 社会应对发明家提供更多保障

【解析】答案D。典型的主旨题,即寻找该文段的重点。而此时我们会发现其实重点就在转折之后,即第一句的“但”之后,和最后一句的“然而”之后,因此两句综合可以推知该文段主要就是强调发明家受到忽视,应该予以更多的保障,答案应该是D。

以制度安排和政策导向方式表现出来的集体行为,不过是诸多个人意愿与个人选择的综合表现。除非我们每一个人都关心环境,并采取具体的行动,否则,任何政府都不会有动力(或压力)推行环保政策。即使政府制定了完善的环保法规,但如果每个公民都不主动遵守,那么,再好的环保法规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这段文字主要支持的一个观点是:( )(07国考)

A. 政府有责任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B. 完善的法规是环保政策成败的关键

C. 政府制定的环保法规应该体现公民个人意愿

D. 每个公民都应当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

【解析】答案D。也是一道典型的主旨题,重点在转折之后,即“但”之后的表述,即强调公民应该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来推动环保法规的执行,恰好是D项的表述。A项的表述主体是“政府”,与原文不符。B项则强调“完善的法规体系”,也不准确;C项说的是“体现个人意愿”的问题,表述不到位,均与主旨不符。

有一种看法,认为结构游戏只不过是幼儿拼拼凑凑、搬搬运运而已,无须教师过多的参与。其实,结构游戏如能进行得好,它不但能培养幼儿的搭配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而且能促进幼儿手、脑、眼协调一致的能力和培养幼儿对造型艺术的审美能力。但要使结构游戏发挥出如此的作用,教师不仅要参与,更要不失时机地示范、指导、点拨,否则,便不可能有这样的效果。(05国考)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幼儿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结构游戏

B.幼儿教师与幼儿能力的形成有很大关系

C.合格的幼儿教师应掌握结构游戏的教法

D.幼儿对造型艺术的审美能力有赖于结构游戏

【解析】答案C。该文段较为复杂,因此要想选出正确的答案,必须分析其结构层次。根据引导词我们可以判断该文段有三层脉络,首先提出一种看法,然后用“其实”这一弱转折词引出不同于前面看法的观点,即强调结构游戏对幼儿的作用,并且强调的重点在“而且”之后,即结构游戏最大的作用就是“促进幼儿手、脑、眼协调一致的能力和培养幼儿对造型艺术的审美能力”。接下来又用“但”这一强转折词引出第三层脉络,即要使结构游戏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掌握合适的教法,即在“更”之后的原文“要不失时机地示范、指导、点拨”。到此为止,该文段才算结束,也就是文段的目的不仅是强调结构游戏的重要作用,更强调在运用结构游戏时教师应该掌握正确的方法,恰好与C项吻合。A项B项D项均有偏颇,各执一词不够准确。

篇章阅读

篇章阅读这种题型在公务员考试中出现得比较早,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通常情况下是给定一篇文章,根据文章进行几道题目的作答。可以说篇章阅读这种题型相对来说难度较高,需要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阅读大量的信息文字,同时进行准确的题目判断,因此对于考生来说常常十分头痛。

然而自从200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引进了片段阅读这种新的题型之后,篇章阅读逐渐趋于次要地位,在2004年到2007年的考试中没有再出现过,因此可以说国家公务员考试从题型角度讲已经转变了策略,考察点由篇章阅读逐渐过渡到片段阅读。

那么是不是我们就要放弃对于这种题型的复习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因为篇章阅读这种题目虽然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已经不再出现,但是在各个地方省市还是依然存在,比如北京市、广东省、包括一些省市军转干的考试中还依然出现,因此想要考地方公务员的考生们对这种题型依然要有很好的把握。

此外对于只想报考国家公务员的考生来说,如果属于复习时间比较充裕的那一类,对于篇章阅读进行一定程度的复习也并非浪费时间。因为语言的原理是通的,能够达到在短时间内对一篇信息量较大的文章有准确把握的能力,必然其语言功底和做题的感觉与速度都会相应提高,易于在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部分胜出别人一筹。此外对于篇章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同样适用于各位考生对于申论考试的作答,把握了如如何处理大段文章的技巧,再去面对申论材料中洋洋洒洒的近万字,就不会心有余而力不从了。

基于以上考量,建议考生首先根据以下介绍的解题技巧进行实战练习,看看自己的水平在哪里。然后再继续阅读我们对同一篇文章进行的批注和分析,此时我们会带着各位考生对这篇文章进行技巧性的处理。那么阅读过程中各位考生就要注意自己刚才的阅读顺序,阅读质量包括对字、词、句、标点的理解与把握是否达到我们所分析的程度,最后查缺补漏,在强化弱点的同时也熟练掌握了篇章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解题技巧】对于篇章阅读来说,首先要明确做题的顺序。通常考生会先阅读文章,然后阅读题目,接着到原文中去寻找答案,最后对每道题目进行作答。事实上这种顺序是非常不科学的,因为人的瞬时记忆是短暂的,尤其在强大的考试压力下更容易遗忘,那么如果这个顺序去答题,往往到了具体解答时已经忘记了阅读内容,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和查找信息的困难。

那么怎样的顺序才是最为合理有效的呢?经过我们的研究对比发现,以下的作答顺序对于公务员的篇章阅读题目来说最为适合:首先阅读题目要求,在阅读每道题的过程中寻找该题的关键词,换言之即考点加以瞬时强化记忆,达到阅读时能够及时反应的程度。这种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考生可以通过做题来训练自己这种寻找关键词的能力,从而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

此外在阅读题目要求时,要注意以下表述:“对‘XXX’理解正确的是……”意味着首先要到原文中通过快速浏览寻找到其位置,提醒自己阅读到此有题目出现。“第三段的……”意味着第三段会出现题目,要注意有效阅读。总之,在读题的过程中,考生要高度紧张,尽量能够从题目要求中获取最大的信息量印在脑中,无论是通过对原文进行标注的方式,还是默念几遍强化记忆的方式。

在明确题目要求之后就要带着问题到原文中去寻找答案。公务员考试中的篇章阅读不同于其他考试的篇章阅读,出题的顺序并非从文章的开头到文章的结尾,因此这也就意味着考生在作答时也并非从第一题顺序做到最后一题,而是要有选择性的安排顺序。通过原文标注定位的方式很多题目并非需要通读全文即可作答,此外像选词填空、标题结语题等题目也是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解决的。最后对于细节推断题,考生可以通读原文后再进行作答。可以说这种做题的顺序是最为科学合理的,也是最为有效省时的。但是由于各位考生常年的做题习惯不同,可能一时间难以改正,因此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来培养自己这种良好的做题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