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上空的“幽靈”!日本研發新電子戰機,要求能癱瘓對方雷達

東亞上空的“幽靈”!日本研發新電子戰機,要求能癱瘓對方雷達

P-1反潛機

近日,有日本媒體報道稱,日本政府已確定研發“電子戰攻擊機”的方針。所謂的“電子戰攻擊機”,就是將去年日本議會所通過的防禦大綱中的內容具體化的實施。主要是針對“對於企圖進攻的敵方,使其雷達等通訊設備失效”。據稱,日本計劃將在航空自衛隊的C-2運輸機和海上自衛隊的P-1反潛機上,安裝強效的信號干擾裝置。按照計劃,日本航空自衛隊將於2027年正式引入以C-2運輸機為基礎的新機種,而以P-1反潛機為基礎的電子戰型號改進則剛剛開始進行研討。

東亞上空的“幽靈”!日本研發新電子戰機,要求能癱瘓對方雷達

C-2運輸機

要知道,目前日本自衛隊裝備的電子戰設備主要集中在艦艇和飛機上,而這些設備又主要是對敵電子信號的收集、分析。對於日本自衛隊來說,其電子戰實力僅能使敵方雷達不易鎖定、發射來的導彈因干擾信號導致偏離等。比如,日本自衛隊使用的專職電子戰飛機YS-11E/EL裝備有J/ALR-2信號情報系統、J/AL-7通信干擾系統和J/ALQ-5雷達干擾機,其不但平臺老舊,電子干擾能力實也在有限。

東亞上空的“幽靈”!日本研發新電子戰機,要求能癱瘓對方雷達

日本自衛隊的YS-11

因此,日本必須對現有電子戰平臺和設備進行升級。日本此次需要的新型電子戰攻擊機主要是在空中發出大範圍干擾電波,迫使敵方飛機、艦艇之間的通信和網絡等設備失效,從而大大降低敵方的作戰能力。

另一方面,日本政府開始竭力謀求在“真正的大國”地位。為此,開始逐年大幅度增加國防預算,加強軍事力量,其防禦政策也逐漸由本土防禦轉變為離島防禦作戰,甚至是遠洋作戰。上世紀80年代,日本自衛隊在大力引進美國電子戰設備的同時,不斷加速發展本國的電子戰相關技術。為此,在裝備大量電子情報收集設備和告警設備的前提下,日本自衛隊開始大力發展電子干擾設備,以期望在電子戰領域碾壓對手,使敵方變成聾子瞎子。日本在20世紀末期就發展出了J/ALQ系列電子干擾設備,包括J/ALQ-3、J/ALQ-5、J/ALQ-6、J/ALQ-7、J/ALQ-8等型號。其中,J/ALQ-7是專門研製用來干擾通信系統的,干擾頻率為100-150兆赫,而J/ALQ-3、J/ALQ-5、J/ALQ-6、J/ALQ-8則是用來干擾固定/移動雷達、地對空導彈制導雷達和機載雷達的。

東亞上空的“幽靈”!日本研發新電子戰機,要求能癱瘓對方雷達

日本 RF-4E 戰術偵察機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近些年一直在不斷完善自上世紀90年代初研製的電子信息系統,也就是其近30年來收集的各種電子信號,從而完善電子戰裝備的控制軟件,提高電子情報系統的分析能力,以獲取更為精確的信號參數。因此,日本研製的電子干擾設備和實施電子戰的戰術將更加有針對性。

此外,日本引進的F-35戰機雖然具備不錯的電子戰能力,但其形成戰鬥能力還需時間。更何況F-35成軍後,日本自衛隊也需要新一代電子戰飛機對不是專職的電子戰飛機F-35進行補充,完善其電子戰能力。所以,研製新一代電子戰攻擊機對於日本而言是必然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