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世界,不止有武侠

秋风瑟瑟,草木枯黄,落叶纷飞。生命在大自然中是何等的弱小,一个又一个生命的离去,又是那么的突然。

当我们还在为著名主持人李咏因癌症离世而惋惜时,还未走出伤感情绪的国人,又再一次受到暴击。

就在10月30号,一代文学巨匠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在网络上疯传,并且已经得到了证实,享年94岁。

金庸的世界,不止有武侠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承载的是几代人的集体回忆。

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金庸共写武侠小说15部,取其中14部作品名称的字首,可概括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外加一部《越女剑》。

金庸的世界,不止有武侠

他的每一部作品,随便一部都可以说是武侠小说的代表作。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看了金庸的作品,开始拥有了江湖梦。其影响力之巨大,被说成是“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小说”都不为过。

金庸的世界,不止有武侠

因《鹿鼎记》英译本荣获英国剑桥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进入21世纪,耄耋之年的金庸先生早已是当代中国文坛的风云人物,但他的文学造诣还仅仅局限于华人文化圈,并未得到西方世界的广泛认识。

金庸的世界,不止有武侠

闵福德翻译的《鹿鼎记》

直到2005年,英国剑桥大学副校长理查德女士因为阅读了金庸先生撰写的《鹿鼎记》英译本,赞叹不已,亲自向剑桥教授会提名推荐金庸先生,并获得了通过。

金庸的世界,不止有武侠

剑桥大学授予荣誉学位的传统已延续500多年,主要授予那些对国家或大学做出突出贡献的英国人和杰出的外国人。当年同时接受荣誉博士的共有6位,其中4位英国人,1位美国人,金庸先生是仅有的1位中国人。

金庸的世界,不止有武侠

金庸与其它5位被授予荣誉学位者在队伍中

《鹿鼎记》英译本译者无意中牵线搭桥

可以说,没有《鹿鼎记》的英译本,就没有上面发生的故事。

《鹿鼎记》英译本的译者,是英国著名汉学家、学者、才华横溢的文学翻译家——闵福德(John Minford)教授。

闵福德教授生于伯明翰一个外交世家,少年时就向往中国文化,他认为汉语的文字、结构举世无双,唐诗宋词的优美典雅令人心醉。

金庸的世界,不止有武侠

闵福德参与翻译的《红楼梦》

除了翻译《鹿鼎记》,闵教授还是将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介绍给西方的先行者,成为至今仅有的两个《红楼梦》英文全译本之一。

事实上,除了小说之外,闵教授最得意之作是将《孙子兵法》介绍给西方读者。他之所以翻译《孙子兵法》,正是受到《鹿鼎记》的影响。有学者称,用金庸小说可注解《孙子兵法》,这或许是闵福德翻译世界第一兵书的前兆。

金庸的世界,不止有武侠

闵福德翻译的《孙子兵法》

金庸武侠暗藏兵法

金庸先生的小说之所以能成为武侠小说之中的代表作,除了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之外,金庸先生精通国学历史、精通《孙子兵法》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有“金庸兵法”之美誉,主编过《孙子兵法》,他的小说中也多次出现《孙子兵法》。

金庸的世界,不止有武侠

如《书剑恩仇录》陈家洛曾言“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出自火攻篇);

《射雕英雄传》郭靖说“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出自军争篇);

金庸的世界,不止有武侠

《倚天屠龙记》中武当六侠议敌少林诸僧,是“先胜而后求战”;

而《鹿鼎记》中一再提及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即是《孙子兵法‧谋攻篇》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及《地形篇》中“知彼知己,胜乃不殆”所演化出的俗话。

金庸的世界,不止有武侠

金庸武侠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暗合兵法之妙。

《孙子兵法》十三篇的大部分重要谋略,在金庸笔下的武侠小说里都能反映出来。如《书剑恩仇录》霍青桐欲营救陈家洛、喀丝丽等紅花会众人,面对兆惠四万大军,即命军中精兵白旗第一队只许败不许胜,其目的正是诱敌深入。

金庸的世界,不止有武侠

再如《射雕英雄传》中速战速决,源自孙子的“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作战篇)”。可以说,用《孙子兵法》可圈点金庸书中所蕴藏的兵法谋略,金庸小说亦能作为兵法的参考书。

天堂依旧有江湖,且待先生来挥毫。天堂也需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金庸先生一路走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