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間,話不說盡;在世間,留點餘地

在人間,話不說盡;在世間,留點餘地


生活中,我們做飯炒菜的時候,講究的是火候;

上升的藝術的層面,中國畫的意境中,我們講究留白,留白的尺度能夠給人不同的感悟,或舒暢,或大氣,甚至豁達......

中華幾千年的文化中,一直很講究一個“度”,換種通俗的說法就是有分寸。

把握分寸到恰如其分,大概就像水一樣,遇到什麼容器,就呈現什麼形狀吧。

在人間,話不說盡;在世間,留點餘地


在世間做事,留點餘地

講個禪意的小故事:

寺廟中有一弟子,平時做事非常的認真,日夜做功課,可是效果總是不盡人意。

直到有一天,他去請教大師,大師聽後,給他一個葫蘆、一把鹽,說:“你把葫蘆裝滿水,再把鹽放進去,讓它很快的融化。”弟子立即照辦。

過了一小會兒,他又來找大師:“大師,水太滿了,根本搖不動啊。想用一根木棍去攪和,可葫蘆口又太小了,進不去。這不,鹽都沉到葫蘆底了。”

大師笑著說:“那不好辦嘛,你先把葫蘆裡的水倒掉一些,就可以用力搖一搖,看看如何?”

弟子又按照師傅說的去做了,果然見效,葫蘆裡的鹽很快就融化了,清水變鹹水了。

在人間,話不說盡;在世間,留點餘地

有句話說:“徑路窄處,留一步給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嘗。”

凡事給人留餘地,也就是給自己留餘地。

給別人留餘地才能為自己爭取領地,別人有了選擇,自己的選擇面和發展空間才更廣。

世事的變遷總是無償,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禮待他人,也是善待自己的一種方式。

在人間,話不說盡;在世間,留點餘地


在人間講話,不可說盡

分享大文豪歐陽修的一個故事:

北宋歐陽修在經歷官場的起起落落之後明白了,“諛言順意而易悅,直言逆耳而觸怒。”

歐陽修曾受命和宋祁一同修訂《唐史》。宋祁這人總愛賣弄文學,用冷僻深奧的字詞,故作高深。

由於宋祁比歐陽修年長,在朝中威望較高。歐陽修不好直說,更不敢直接修改他的文章。

於是有一天,歐陽修特意在書房門前寫了“宵寐匪貞,札闥洪休”四個字。

宋祁深思了片刻才明白,說:“這不就是俗話說的‘夜夢不詳,題門大吉’之意嗎?”

歐陽修笑著回答:“後生這是在模仿您的筆法。‘迅雷不及掩耳’這句大白話,您不也寫作‘雷霆無暇掩聰’嗎?”

宋祁聽完也不禁莞爾,後來寫的文章變得淺顯易讀。

在人間,話不說盡;在世間,留點餘地

說話是最容易的事,也是最難的事。

說話真是一門藝術學問。會說話的人,能夠掌握說話這門藝術的人在平常生活中很少見。

說什麼、怎麼說,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這些都能夠反映一個人對說話藝術的掌握程度。

活在人間就要與人打交道,言語中掂量著分寸,就是給彼此生活間留一絲縫隙,讓生活得以呼吸。

在人間,話不說盡;在世間,留點餘地


分寸之間的藝術

把握分寸,大概是生命中諸事最難的。

人生到達得意的時候,不一定是草長鶯飛時,不一定是踏花歸來處。

世間的萬物最終不過是一場夢,寧靜之處品人生。

在人間,話不說盡;在世間,留點餘地

在人間,話不說盡;在世間,留點餘地

花看半開時,酒飲微醺處。人生本來就沒有完美,曲折之處亦是風景。

生命中的事物,一進或一退,恰到好處的分寸,進退自如。

在人間,話不說盡;在世間,留點餘地

我是杜小k,每天為您分享生活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