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话不说尽;在世间,留点余地

在人间,话不说尽;在世间,留点余地


生活中,我们做饭炒菜的时候,讲究的是火候;

上升的艺术的层面,中国画的意境中,我们讲究留白,留白的尺度能够给人不同的感悟,或舒畅,或大气,甚至豁达......

中华几千年的文化中,一直很讲究一个“度”,换种通俗的说法就是有分寸。

把握分寸到恰如其分,大概就像水一样,遇到什么容器,就呈现什么形状吧。

在人间,话不说尽;在世间,留点余地


在世间做事,留点余地

讲个禅意的小故事:

寺庙中有一弟子,平时做事非常的认真,日夜做功课,可是效果总是不尽人意。

直到有一天,他去请教大师,大师听后,给他一个葫芦、一把盐,说:“你把葫芦装满水,再把盐放进去,让它很快的融化。”弟子立即照办。

过了一小会儿,他又来找大师:“大师,水太满了,根本摇不动啊。想用一根木棍去搅和,可葫芦口又太小了,进不去。这不,盐都沉到葫芦底了。”

大师笑着说:“那不好办嘛,你先把葫芦里的水倒掉一些,就可以用力摇一摇,看看如何?”

弟子又按照师傅说的去做了,果然见效,葫芦里的盐很快就融化了,清水变咸水了。

在人间,话不说尽;在世间,留点余地

有句话说:“径路窄处,留一步给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

凡事给人留余地,也就是给自己留余地。

给别人留余地才能为自己争取领地,别人有了选择,自己的选择面和发展空间才更广。

世事的变迁总是无偿,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礼待他人,也是善待自己的一种方式。

在人间,话不说尽;在世间,留点余地


在人间讲话,不可说尽

分享大文豪欧阳修的一个故事:

北宋欧阳修在经历官场的起起落落之后明白了,“谀言顺意而易悦,直言逆耳而触怒。”

欧阳修曾受命和宋祁一同修订《唐史》。宋祁这人总爱卖弄文学,用冷僻深奥的字词,故作高深。

由于宋祁比欧阳修年长,在朝中威望较高。欧阳修不好直说,更不敢直接修改他的文章。

于是有一天,欧阳修特意在书房门前写了“宵寐匪贞,札闼洪休”四个字。

宋祁深思了片刻才明白,说:“这不就是俗话说的‘夜梦不详,题门大吉’之意吗?”

欧阳修笑着回答:“后生这是在模仿您的笔法。‘迅雷不及掩耳’这句大白话,您不也写作‘雷霆无暇掩聪’吗?”

宋祁听完也不禁莞尔,后来写的文章变得浅显易读。

在人间,话不说尽;在世间,留点余地

说话是最容易的事,也是最难的事。

说话真是一门艺术学问。会说话的人,能够掌握说话这门艺术的人在平常生活中很少见。

说什么、怎么说,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这些都能够反映一个人对说话艺术的掌握程度。

活在人间就要与人打交道,言语中掂量着分寸,就是给彼此生活间留一丝缝隙,让生活得以呼吸。

在人间,话不说尽;在世间,留点余地


分寸之间的艺术

把握分寸,大概是生命中诸事最难的。

人生到达得意的时候,不一定是草长莺飞时,不一定是踏花归来处。

世间的万物最终不过是一场梦,宁静之处品人生。

在人间,话不说尽;在世间,留点余地

在人间,话不说尽;在世间,留点余地

花看半开时,酒饮微醺处。人生本来就没有完美,曲折之处亦是风景。

生命中的事物,一进或一退,恰到好处的分寸,进退自如。

在人间,话不说尽;在世间,留点余地

我是杜小k,每天为您分享生活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