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學博士經典問答集錦之個人成長修煉篇丨4問4答

曾慶學博士經典問答集錦之個人成長修煉篇丨4問4答

PPS平臺合夥制管理諮詢事業部


前言

公司創始人兼一起創合夥人學院首席導師曾慶學博士前日在頭條新開通了一個賬號,收到了一些朋友的問答邀請,話題有關於新時代創新創業方面的,有關於傳統企業轉型升級領域的,還有企業經營管理方向的等,總共38個問題,曾博士均抽空給予了較為完整詳細的圖文並茂式的解答,受到網友們一致的高度認可與好評。

為惠及更多朋友能從曾博士的回答中得到一絲啟發或思路,小編特將曾博士近日的經典回答分門別類做了整理,現逐步分享給大家~

1

問:怎樣成為一個高價值的男人?

曾慶學答:這個問題非常簡單。

做一個有價值的男人,就是要秉承自強不息、奮鬥拼搏的男人。作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人,一定要有理想、夢想和思想。

所謂理想就是服務於社會和國家的家國情懷。

所謂夢想就是對自己人生的追求。理想和夢想結合起來,就是道德經即裡所說的,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即以最遠大的理想成就自己的夢想。

所謂思想,就是對理想和夢想最大的支持和保障。沒有思想,再好的理想和夢想都不可能真正落地實現。思想就是要求我們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和品質,對待趨勢和實物,一定要堅持系統學習和深度思考,要形成自己獨特的思想體系。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作為男人一定要有遠大的志向和目標。志不堅者智不達,沒有遠大的志向和堅定的信念,就不可能擁有真正的思想和智慧。因此,要做一個真正有價值的男人,首先要從立大志,立恆志開始。

當然,大家會說,經常定下的目標都無法達成,沒有實現怎麼辦?這裡送給各位一句話:謀其上者得其中,謀其中者得其下,謀其下者無所得也。人生可以失敗一萬次,但只要徹底的成功一次就夠了。把失敗當遊戲時,接納失敗時,失敗就會遠離我們。

曾慶學博士經典問答集錦之個人成長修煉篇丨4問4答

2

問:有一筆資金,只能選擇一種投資方式,你會選哪種理財方式?

曾慶學答:我們終其一生的追求,是想要遇見更好的自己和做最好的自己,遇見幸福的人生,想要更多的自由,過上更舒適的日子,而這一切,都離不開自己的努力創造,離不開自己的“投資”。因此我認為,如果有一筆投資,只能選擇一種投資方式,我會選擇投資自己。那麼怎麼投資自己呢?

1、投資自己的身體。因為人生不是百米賽跑,而是一場馬拉松。在競爭中除了拼智力、拼能力、拼資源,還有很重要的一項就是拼身體、拼耐力。現在我們很多人不注重身體,很多老闆和創業者,為了企業和事業真是沒日沒夜,天天到處奔波,一頓飯都吃不好。最後呢,身體垮了,企業也垮了。當然這裡不是說不拼搏事業,是要在拼搏事業同時記得投資和鍛鍊自己的身體。

2、投資自己的大腦。除了投資自己的身體外,最好的投資方式就是投資學習,讓自己一日千里的成長,只有自己內在不斷的成長,才能支撐自己外在不斷的創造。

當我們的事業、成就不能增長時,其實就是我們成長停滯不前時,我們要讓我們的能力能夠支持我們的野心,做到內聖外王。當然,學習一定要注意學習方式,要遠離被動式、餵養式、碎片式學習,要主動擁抱系統學習和深度思考。

曾慶學博士經典問答集錦之個人成長修煉篇丨4問4答

3

問:老子的《道德經》中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曾慶學答: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這句話不能只從這句話本身去理解。

要理解這句話,首先要理解《道德經》全部章節中兩條主線:道~天地~萬物與聖人~天下~百姓,整部《道德經》都是圍繞這兩條主線展開的。第一條主線說的是道和天倫,第二條主線說的就是德和人倫。

道與天倫的核心法則就是無為而治,無為而治不是什麼都不為,而是像無那樣作為,做到:生而不有、養而不恃、長而不宰,這就是道,道就是讓萬事萬物按照自己的天性去生長,都可以活出最好的自己和做最好的自己,只成就不控制不主宰不傷害不佔有。德與人倫也應該像道與天倫一樣。

理解這句話還要結合第三十八章,即德經的第一章所述: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理解了這句話,就能夠理解老子的“天地不仁”與“聖人不仁”中的“仁”。我們可以看出,老子是反對“仁”的,只有在失去道、再失去“德”的前提下才會被迫選擇“仁”。

因此,“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的本意是:

天地和聖人都不應該選擇“仁”這種方式,而應該選擇“道”,至少應該選擇“德”,遵守天道,對萬物和百姓不要動不動就橫加干涉、不要去主宰、不要去佔有,就像對待稻草狗一樣,紮好後(生和養之後)就要順其自然、讓其保持自己的天性自生自滅。

4

問:《道德經》裡的“上善若水”該怎麼理解?

曾慶學答:要理解上善若水,就要知道這四個字中“善”字真正的含義和“水”真正的天性。

很多的解釋,都把上善若水的善解釋為善良,這樣上善就是最高的善,那麼上善若水的含義就變成了:最高明、最高尚、最上等的善要像水一樣,水滋潤、滋養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而且處眾人之所惡。也就是水總是爭著搶著做好事、助人為樂,從來不跟別人爭。別人不願意做的髒活累活,水都願意搶著做。別人不願意吃的虧,水都搶著吃。所以水的行為最接近於道:故幾於道。得道的人即為聖人,所以具有水一樣品質的人就可以成為聖人。

那如果真是這樣,當聖人也太容易了,只要唯唯諾諾、老實巴交,天天做好事,不做壞事,那就可以成為聖人了。

曾慶學博士經典問答集錦之個人成長修煉篇丨4問4答

其實,水利萬物的“利”理解為恩惠、幫助也是錯的,好像水的天性就是願意幫助萬物一樣。那麼如果真是這樣,為什麼還會有洪水、海嘯呢?為什麼水會經常淹死人呢?水那麼至善至德,為什麼還要大禹治水呢?既然水那麼願意幫助人,那為什麼經常好多地方乾旱、好多地方缺水,水卻沒有去幫助呢?

可見,我們對上善若水的“善”和水利萬物而不爭的“利”的理解和解釋存在偏差甚至錯誤,或者說我們誤解了水。

那麼,上善若水的“善”和水利萬物的“利”到底應該怎麼解釋,更為合理?

我的理解(當然不一定正確),上善若水的“善”其實是“善於”、“智慧”和“道”的意思,上善若水的意思是,最高明、最至高無上的“智慧”(聰明)要像水一樣。要像水怎樣呢?後面的水利萬物而不爭就是回答這個問題的。

我們要怎麼像水一樣?我們要像水那樣利萬物而不爭。這裡的利不是利益、恩惠和幫助,而是通利、變通、靈活的含義。

最高明的智慧(特別是最高明的生存與生命智慧),要像水一樣,能夠通利萬物,不與萬物爭執和碰撞,無論在什麼環境下,遇到什麼物質,水都能夠做到隨機應變,從容應對而保全自己活下來,並且不失自己的本色。

為了活下來,水可以變成氣態的蒸汽(霧)、液態的水和固態的冰(雪),也可以變成乾淨的水、汙濁的水、有毒的水、甜蜜的水、苦澀的水,水可以跟高山在一起,也可以跟深海在一起,甚至可以跟臭水溝在一起。水自己沒有顏色,沒有形狀,但是水可以變成五顏六色,跟黑色在一起變成黑色、跟紅色在一起變成紅色,水可以跟杯子在一起變成杯子,跟碗在一起變成碗,跟缸在一起變成缸,跟河在一起變成河,跟湖在一起變成湖……不管跟誰在一起,水從來不抱怨、從來不爭執、從來不記恨,這才叫著處眾人之所惡。

正因為,水有這種品性,所以水的為人處世的方式,最接近於道,無為而無不為,不爭而天下莫能與之爭。

曾慶學博士經典問答集錦之個人成長修煉篇丨4問4答

因此,水既不利他,也不害他,水只是按照自己的天性做自己而已(中庸:天命謂之性、率性謂之道),天下萬物的生命跟水一點關係都沒有,幹嘛要去利幹嘛要去害,幹嘛要去幹涉、左右、控制、揹負、掌握、決定別人的命運呢?水來到這個世界,就是為了做好自己,做最好的自己,而且不影響、不干預別人做最好的別人,這就是上善若水。

如果我們人世間,每個人都像水一樣,那該多麼美好啊?每個人都可以活出自己的天性,都可以讓自己的生命綻放,做最好的自己不影響不干預別人做最好的別人。

我的生命像花兒,不影響你的生命像魚兒。我做最好的廚師,不影響你做最好的警察、老師、農民和政客等等。我要創業,我就跟創業合一,不管成功還是失敗,我都不抱怨、不後悔。我要做政治家、思想家我就做最好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我要經商我就做最好的經商,同樣不管成功還是失敗我都不後悔、不抱怨。我是男人,我就要做一個真正自強不息的男人,我要是女人,我就做一個真正厚德載物的女人。這難道不是每個生命本應該活出的狀態嗎?

我們的生命像水一樣,利萬物而不爭、做到處眾人之所惡,我們就可以做到跟乞丐在一起我們其樂無窮,跟皇帝在一起我們淡定自如。我們的生命遇到魔我們就可以變成魔,遇到佛我們就可以變成佛,遇到小人我們成為小人,遇到君子我們成為君子,但不管怎麼變,都不改變我是我的本質,我還是我,我就是我。

因此,讀懂了水,就讀懂了生命,就讀懂了我們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