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笛》多樣化難分類的歌劇

一般音樂會式的歌劇演出,樂團與演唱者均在舞臺上,演唱者既不化妝也不穿戲服;有的演出讓演唱者穿上戲服並有動作,與正式歌劇的演出最大的分別在於沒有佈景。香港歌劇院近幾年每年演出三部歌劇,兩部正式歌劇,一部是“半舞臺式”歌劇,用該院藝術總監莫華倫的話是“致力培育本地年輕歌唱家”、“半舞臺式的歌劇是培育他們造詣的最佳平臺,亦讓他們盡展才華。

《魔笛》多樣化難分類的歌劇

這次參加演唱的演員包括:抒情男高音陳永飾演塔米諾王子(Tamino),他是香港首位獲全獎學金在維也納國立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進修及畢業的學生;錢深銘飾演巴巴基諾(Papageno),他二○○六年在香港青少年歌唱節得獎;獲盧森堡Michelle基金會獎學金的林穎穎在首場飾演帕米娜公主(Pamina)。

《魔笛》多樣化難分類的歌劇

次場演出則由Hans Gabor Belredere國際聲樂比賽得獎者譚樂軒飾演帕米娜公主;曾多次飾演“夜後”的馮曉楓,以及周建坤和黃日珩交替飾演撒拉斯妥(Sarastro),周建坤和黃日珩交替飾演智慧廟的老人(Speaker of the Temple)。莫華倫說這些年輕人多才多藝,事實上他們的演出很成功,受到觀眾歡迎。

《魔笛》多樣化難分類的歌劇

莫扎特是位曠世音樂天才!音樂學者說最能代表其天賦才華的是他的歌劇和鋼琴奏鳴曲。莫扎特的歌劇豐富多彩,大致上可分為三類:一、意大利歌劇如《狄託的仁慈》;二、《費加洛婚禮》、《唐璜》、《女人心》等意大利風格的喜歌劇;三、《巴斯蒂安與巴斯蒂安娜》、《後宮誘逃》、《魔笛》等“歌唱劇”。將音樂用“道白”連接起來的歌唱劇,本來是德國的一個劇種,後來卻在維也納盛行起來。

《魔笛》多樣化難分類的歌劇

從體裁上來看,《魔笛》是幾乎難以分類的多樣化的歌劇:Papageno和Papagena所唱的既是維也納風格的民謠調,也有意大利喜歌劇的元素;Tamino和Pamina的唱段把意大利風格的詠歎調和德國曲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Sarastro的Gluck風格;“夜後”的歌曲也滲入了意大利歌劇風格。此外,還有巴赫的讚美詩的嚴謹體裁和巴洛克風格。莫扎特把如此眾多的元素融合成為一個有機整體。

《魔笛》裡的詠歎調令觀眾百聽不厭。陳永飾演的Tamino擁有一副非常自然、舒暢的男高音,十分適合這角色,聽起來舒服悅耳。飾演Papageno的演員也頗稱職;馮曉楓飾演的“夜後”,唱了好幾首技巧相當難、音域廣闊靈活的詠歎調,如第二幕裡“夜後”誓言要報仇的那首;有些歌曲十分抒情美麗,如Papageno和Pamina唱的二重唱“The manly heart that love desires”。這些青年歌唱家都表現得十分專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