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算力一降再降,“死亡螺旋”还是“动态平衡”


比特币算力一降再降,“死亡螺旋”还是“动态平衡”



今年4月,圣克拉拉大学金融学教授奥图亚·沙林发表了一篇名为《比特币正进入死亡螺旋,即将变得一文不值》的文章。沙林认为:

今天如果比特币的价格低于挖矿成本,那么比特币将会很快归零。


事实上,奥图亚·沙林并非是比特币的“反对者”。相反,他认为人类最终将会迈向一个大多数交易都将由区块链来处理的世界。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会使用加密货币来完成自己的日常交易。不过,到现在为止,他并不能确定,会成为这种加密货币的究竟是比特币,还是它的竞争对手。

沙林在文章中还特意强调了比特币强大的“先发优势”,但他还是表示:

历史在反复证明,“后来者”也有可能会赶超“先发者”。


他以2000年互联网大泡沫时期,红极一时的在线零售公司Webvan举例,这家公司曾是互联网时代烧钱最多的初创公司。2001年,该公司的估值接近50亿美元。但是,好景不长,这家曾被明星投资人非常看好的电商公司并没有像人们预期中那样取得成功,反而是为其他竞争对手作了嫁衣裳。同样,全球最早的社交媒体之一Myspace,最终也是被Facebook和其他后来者超越。

所以,尽管沙林非常看好加密货币以及区块链技术的未来,但是就像他在那篇文章最后所说的:

一种更加完善的加密货币可能出现,或者政府也有可能开始发行加密货币,但不管是哪种情况,比特币都可能会成为自身成功的受害者。


在今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尽管比特币价格始终萎靡不振,但是很多投资者依然对比特币的未来做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预测。我们当然并不否认比特币巨大的潜力,但是相比于关注比特币的价格牛熊转换,我们或许更应该关注的是比特币社区的情况,乃至于是整个加密货币行业的情况,在理论层面、实践层面是否有实质性的进展,如果没有实质的进展,而价格飞上天,自然就是泡沫,终归要破。

过去的一个月,比特币价格再度遭受重创,37%的跌幅是比特币自2011年以来度过的最惨的“11月”。与此同时,一场超级“矿难潮”也像一股至暗风暴一样席卷而来,代表比特币全网算力的“哈希率”在半个月内急剧下降约三成,大约130多万台主流矿机直接关机甚至论斤甩卖,而开着的矿机也正在与电价的博弈中挣扎求存。

一年前,那场震动全球的比特币爆发依然历历在目,但是如今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寒冬的凛冽。而那些始终站在比特币对面的人自然也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开始新一轮的声讨。近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努比埃尔·鲁比尼就在推特上转发奥图亚·沙林在今年4月发布的那篇文章,并称“比特币正在进入死亡螺旋,即将变得一文不值”。

作为经济学界著名的“乌鸦嘴”,鲁比尼因为准确预测了美国次贷危机而名噪一时,并且被《纽约时报》冠以“末日博士”的称号。并且,他还因为次贷危机完全按照他所写下的《金融灾难的十二个步骤》演变而成为了红遍全球的经济预言大师。但是,这位当代经济界的“先知”对于比特币甚至是区块链技术始终充满了“敌意”。他曾经在美国参议院名为 “摸索数字货币和区块链生态系统”的听证会上称:

比特币等数字钱币基础就是“所有骗局和泡沫之母”;区块链技术则是有史以来最被夸大的技术。


对于已经濒临冰点的比特币市场来说,此言一出,更是人心惶惶。狂欢的热情早已被残酷的现实所浇灭,每一个深陷其中的人都损失惨重,想要从中“逃离”。也或许,在有些人的眼里,比特币中走在“归零”的路上。

不过,《精通比特币》一书的作者Andreas Antonopoulos也在近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比特币的网络不太可能会发生死亡螺旋。

在比特币网络上,矿工大约每10分钟会挖出一个区块,而挖矿难度每产生2016个块就会自动重新调整一次,如此一来如果网络上的全网算力较低,矿工可以用较低的难度挖矿,因此不会造成出块太慢而让矿工得不到区块奖励,因而造成亏损。反之亦然,如果网络上的算力增加,挖矿难度也会提高,不让比特币不停“被挖出”。

比特币的“死亡螺旋”则指的是网络的难度在2016个区块被挖出之后,矿工仍持续降低算力,导致网络的算力持续快速下降,系统无法自动重新调整挖矿难度的情况。

因为原先每2016个区块挖出大约会耗时两个星期,但如果全网持续降低算力,原先两周的调整就倍增成了四周,那么矿工持续地赚不到钱,便会关闭矿机,就会引发一连锁的算力下降,导致比特币网络出现系统性的危机。Antonopoulos解释说:

有些人认为,如果“死亡螺旋”发生,那么很多矿工会说,好吧,我赚不到钱,因为算力下降了50%,所以我要关掉我的矿机。然后导致算力进一步下降,导致出块变得更慢,因此陷入死亡螺旋,挖矿难度无法调整。”

就短期而言,因为比特币价格持续下跌的关系,在过去的两个月里,比特币的“哈希率”已经从大约60EH/s下降到36.52EH/s。但是就长期来看,自2018年1月以来,比特币网络的哈希率却是从12EH/s增加到36.52EH/s,以一年期来看,比特币网络的算力实际上增加了三倍以上。


比特币算力一降再降,“死亡螺旋”还是“动态平衡”


此外,Antonopoulos认为这种现像不太可能发生是因为比特币生态系统中的大部分矿工通常都是采用长期战略来经营矿机。

大多数主要矿场都会设置可以使用多年的电力和设备,矿工不依赖电网营运商,以每周计的基础满足他们的需求。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地区,由于电力供应和气候寒冷,许多矿场都在这里运营,矿场必须确保长期供电以维护其设备。

因此,矿工自然会寻求中长期的业绩和利润,而不是短期的。所以,如果比特币的算力下降并且随着价格下跌而使挖矿的利润变得越来越低,矿工依然有可能会继续开着他们的矿机,直到价格恢复并且再次获利。

公有链网络理论上可能会出现“死亡螺旋”,而且过去在一些加密货币上确实发生过类似的情形。但是,如果考虑到比特币网络的全网算力目前的规模,“死亡螺旋”不太可能发生。

事实上,比特币价格暴跌在历史上发生过多次,而每次暴跌也都导致其挖矿难度和全网算力下跌,但每度过一个周期,比特币就如凤凰磐涅一样重生,无论是价格还是算力、挖矿难度都会遥遥超越之前。

比特币这种循环自洽的生态得益于中本聪巧夺天工的动态平衡设计。所以,每当比特币挖矿难度达到一个临界时,矿工们就会再次疯狂涌入。

所以,正入Morgan Creek创始人Anthony Pompliano所说的那样:

比特币仍是过去10年中表现最佳的资产,没有之一。


Anthony Pompliano的理由非常简单,他列出了七项主要参数指标,包括钱包用户数量、单笔交易成本、交易总数、已确认交易数量、除超活跃地址外日均交易量、以及算力哈希率和比特币节点数量。每一个参数指标数据,在过去两年都在稳步增长。

事物的发展是渐进式的,动态变化的,不是非黑即白,只有存在和消失,0或1两种状态。事物有其上升的趋势,自然就有其下降的趋势。对新生事物,无脑跪舔或者抵触改变,都是自欺欺人,无法使自身变得强大,归根结底,我们普遍缺乏批判式的思维去理解事物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