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穿越者和位面之子

西漢末年,似乎是一個歷史上很不願提及的時期,因為這段時期的很多事情都太詭異;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位面之子和穿越者之間的戰爭。

歷史上的王莽為何會被認為是穿越者呢?因為王莽這個人的人生軌跡和所作所為實在是不符合當時的常理,王莽出生於當時最大的外戚世家,當時家中的兄長都是驕橫跋扈,唯獨王莽,雖出身在豪門世家,但是知書達理,為人謙遜,禮賢下士,少年時便有“周公在世”之名,完全就是一個完美無缺的人。

怎麼樣,像不像現在小說中穿越的男主!

中國歷史上的穿越者和位面之子

王莽

但是世界上哪有完美無缺的人啊,西漢末年,他趁漢哀帝早死皇權旁落的時候,趁機奪取了大權,在王莽奪權之後,開始大肆收買人心,公元2年,全國大旱,併發蝗災,受災最嚴重的青州百姓流亡。在王莽帶頭下,二百三十名官民獻出土地住宅救濟災民。災區普遍減收租稅,災民得到充分撫卹。皇家在安定郡的呼池苑被撤銷,改為安民縣,用以安置災民。連長安城中也為災民建了一千套住宅。

中國歷史上的穿越者和位面之子

王莽篡漢

大司徒司直陳崇為宣傳王莽,於是上表讚頌王莽的功德,說他可與古代的聖人相比。且不說王莽是為了說買人心,還是有其他的目的,但是在西漢那個貪官汙吏橫行,視人命如草芥的黑暗年代,王莽此舉的確造福了當時的災民,這是真實的。

王莽登基稱帝,建立“新”朝,開始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史稱“王莽新政”,雖然最終“王莽新政”因為最終執行到位,而被原本西漢的官員們利用為自己謀私利而引起大範圍反彈,最終改革失敗,但是卻對歷史產生了極大影響,來看看“王莽新政”都有哪些主要內容:

始建國元年宣佈:將天下田改曰王田,以王田代替私田;奴婢改稱私屬,與王田一樣,均不得買賣。其後,改革幣制、官制,規定鹽鐵官營,山川河流收歸國有;同時,與民休息。從此,國泰民安。

始建國次年,王莽接受表弟王舜的建議,集天下賢能之士皆來常安,開始編匯《漢語典》《醫典》《婚喪典》《文學典》等重要典籍。地鳳元年春三月乃成。

始建國三年,匈奴、高句麗、老窩、浦涯等小國,先後臣服新朝。可見“王莽新政”效果還是極為明顯的,其改革有沒有一些未來的“共產社會”性質呢?王莽很多的未卜先知和其怪異行為,讓後人都猜測王莽可能是一個穿越者。假如事情一直繼續下去,似乎是一個美滿的結局,但是半路殺出個位面之子----劉秀。

再來看看這位位面之子劉秀;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出自漢景帝子長沙定王劉發一脈,劉秀的先世,因遵行“推恩令”的原則而從列侯遞降。到他父親劉欽這一輩,只是濟陽縣令這樣的小官員了。

中國歷史上的穿越者和位面之子

劉秀

劉秀雖名為皇族後裔,但他這一支屬於遠支旁庶一脈。劉秀為人、與其長兄劉縯不同,劉縯不事家人居業,傾身破產,交結天下豪傑,和南陽的諸多子弟都欲趁亂起兵,欲圖大事;而劉秀則為人“多權略”,處事極為謹慎。劉秀經過了深思熟慮,見天下確已大亂,方才決定起兵。

劉秀的一切,似乎都是那麼理所應當,那麼順利,到一統天下幾乎沒有收到太多挫折,無論是軍事指揮,還是政治治國,或是文學修養等等,都堪稱史上皇帝中數一數二的存在,可能能與之比肩的開國皇帝中,唯有朱元璋能與之比肩。

中國歷史上的穿越者和位面之子

劉秀這個位面之子和王莽這個穿越者之間的碰撞,是一場歷史上並沒有太多名氣的戰役,叫“昆陽之戰”;可“昆陽之戰”也可以說是歷史上兵力相差最懸殊的一戰之一了。在昆陽之戰中,王莽軍的兵力有四十二萬人,而更始起義軍守城和外援的總兵力加在一起也不過二萬人。

王莽主將王邑等人自恃兵力強大,揚言:“百萬之師,所過當滅,今屠此城,蹀血而進,前歌後舞,顧不快耶!”王邑軍向昆陽城發起進攻,並挖掘地道,製造雲車。昆陽守軍別無退路,堅守危城。此時王莽軍久戰疲憊,銳氣大減。

中國歷史上的穿越者和位面之子

昆陽之戰

後來劉秀率領步騎萬餘人馳援昆陽。劉秀親率千餘精銳為前鋒,反覆猛衝,斬殺王莽軍千餘人,漢軍士氣大振。隨後又以勇士三千人,迂迴到敵軍的側後,偷渡昆水,向王邑大本營發起猛烈的攻擊。

王邑依舊輕敵,下令各營勒卒自持,不得擅自出兵,自行和王尋率及萬人迎戰,王邑兵馬陷入困境,王尋戰死,諸將未敢出援。昆陽守軍見城外漢軍取勝,乘勢出擊。王莽軍大亂,紛紛奪路逃命,互相踐踏,積屍遍野。此時突然大風飛瓦,暴雨如注,滍水暴漲,王莽軍萬餘人涉水被淹死,滍水為之不流。

中國歷史上的穿越者和位面之子

昆陽之戰

新朝號稱百萬大軍的主力覆滅於昆陽城下,三輔震動,新莽政權土崩瓦解。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死於混戰之中,新朝覆滅。

這似乎是上天都在幫助劉秀,如果不是突然大風飛瓦,暴雨如注,滍水暴漲,哪怕暫時劉秀小勝一場,對於數量龐大的王莽大軍來說,都是無關大局的,可是結果就像是早就註定的,上天發現了王莽這個穿越者,於是安排劉秀這個位面之子來結束這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