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反迎“黃金時代”?為中國等不存在根本利益衝突的新興大國打開戰略機遇窗口

《2017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數據顯示,至2017年底,中國對英國投資存量為183.18億美元(排名歐盟國家第一),2017年投資增量為20.7億美元(排名2017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第九、在歐盟僅次於瑞士和德國),增長率接近11%。

英國脫歐反迎“黃金時代”?為中國等不存在根本利益衝突的新興大國打開戰略機遇窗口

英國議會下院將在當地時間1月15日就英國與歐盟達成的英國脫歐協議進行表決,英國脫歐進入關鍵時刻。

外界分析,這份協議很可能無法獲得通過。而如果協議遭到否決,英國3月底可能面臨“無協議脫歐”,這將意味著,英國被迫與歐盟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條件進行商貿往來。

兩年的脫歐進程,至今停滯不前,讓英國陷入死局。在分析人士看來,英國追求脫歐的過程已經令其受到一定影響。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室助理研究員田旭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金融服務業一直是英國引以為傲的傳統優勢,且倫敦一直是歐洲最大的金融中心。而如今,隨著脫歐進程的逐漸明朗化,許多銀行已經開始在德國法蘭克福佈局,倫敦的金融中心地位將被削弱。雖然現在斷言歐洲金融中心遷移為時尚早,但這個趨勢已很明顯。

儘管如此,英國的吸金能力卻並未受到脫歐的影響,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目前,仍可見以中韓為代表的亞洲投資者大舉進軍英國市場。

進退維谷

英國下議院於近日表決通過了兩項修正議案:1月8日,財政法修正案通過。該修正案規定,無協議脫歐後,英國任何財政法稅法條款的修正和變動,均須獲得議會批准;1月9日,另一份修正法案通過,要求如果1月15日脫歐草案遭國會否決,特雷莎·梅政府必須最遲於1月21日拿出脫歐的替代方案,而該計劃不能是“無協議脫歐”。

這兩條修正案的通過對特雷莎·梅來說,無疑是近期內的第二次大挫敗。從這次的表決結果來看,國會的態度根本是反對無協議脫歐。

據悉,目前的脫歐草案於2018年11月敲定,原定於同年12月交付議會審議,但被臨時叫停,延遲表決。

按照《華盛頓郵報》的說法,“脫歐派”和“留歐派”都不滿意現有脫歐草案。

在“脫歐派”看來,草案可能導致英國被要求無明確期限地遵守歐盟單一市場規範,卻無法參與其規劃,並且難以和其成員國另商貿易協定。

“留歐派”則稱,這份草案降低了英國的影響力。對北愛爾蘭而言,草案可能導致北愛與英國本土分別出現不同的貿易協定。蘇格蘭則要求英國政府給他們與北愛相似的承諾。

田旭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當前北愛問題是脫歐談判中的死結,特雷莎·梅政府主導的談判受到黨內的反對意見、國內反對黨和歐盟強硬態度的三重壓力。雖然她挺過了黨內不信任案投票,但保守黨內的意見分歧並未因此而消失。而以工黨為代表的反對黨更是步步緊逼,很可能借助“槍斃”脫歐方案來推動對政府的不信任投票,並舉行重新大選。指望歐盟在脫歐方案上再次讓步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在此情況下,特雷莎·梅將本該在聖誕前進行的下院投票延遲至1月15日,說明她仍在為脫歐方案的通過盡最後努力,但目前來看收效不大,脫歐草案獲得通過的概率較低。

不要首相特雷莎·梅的脫歐協議,也不要無協議脫歐。

如此一來,英國只留下兩個選項:要麼暫時不脫歐,準備二次公投或者提前大選,要麼選擇重新留在歐盟。

據路透社報道,歐盟正在為英國“暫不脫歐”的各種可能性做準備。不過,要延後脫歐,英國必須先得到全體歐盟國家的同意。

且不論歐盟國家未必願意再為脫歐事務花費心思,更有可能借機向英國求取利益,僅英國內部要達成統一意見都困難重重。

恢復自主

一向主張自由貿易的英國人要求脫歐的原因之一在於,假如沒有了歐盟的關稅壁壘,英國將更方便與世界其他國家建立直接的貿易關係。

不過,兩年的脫歐進程,至今停滯不前,讓英國陷入死局。在分析人士看來,英國追求脫歐的過程已經令其受到一定影響。

田旭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在經濟層面上,英國在歐盟(歐洲)的傳統優勢在於其高度發達的服務業,尤其是金融業。脫歐之前,倫敦一直是歐洲最大的金融中心,隨著脫歐進程逐漸明朗化,許多銀行已經開始在德國法蘭克福佈局,倫敦的金融中心地位將被削弱。

雖然現在斷言歐洲金融中心遷移為時尚早,但這個趨勢是很明顯的。而英國在貿易上可能受到的負面影響並不大,甚至由於更大的自主性而獲得更多的貿易機遇,如積極推進與其他經濟體間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

“在國際政治層面,英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一直享有較大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但脫歐前的英國政策自主性或多或少受到歐盟意見的掣肘。脫歐後,英國卸下歐盟成員國的責任,其自主性反而得到提升,在部分議題領域可能發揮更大作用。與之相對應的是,歐盟的國際話語權必然受到英國脫歐的影響。”田旭認為。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羅思義(John Ross)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英國目前正面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政治危機。

不過他認為,“無論英國脫歐的結果如何,倫敦都將保持其作為歐洲最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目前,仍可見以亞洲投資者為代表的巨量國際資金相繼湧入倫敦等英國市場。

在商業地產方面,2018年,中國對英房地產投資金額超過60億英鎊。但韓國後來者居上,2018年以比中國(不算港澳臺地區)多3倍的鉅額資金進入倫敦商業房地產市場。脫歐公投兩年之後,“股神”沃倫·巴菲特近日宣佈,他也看好倫敦的房地產市場,已經和英國合作方簽署協議設立倫敦地產機構。

從科技和其他產業市場看,英國宣佈脫歐這兩年,蘋果、谷歌、臉書相繼在倫敦建立其歐洲總部。

機遇窗口

英國希望擁抱更多發展機遇。從目前來看,英國對中國投資者而言仍十分具有吸引力。

相關調查顯示,中國投資者尚未擔心英國政局影響經貿投資。

2018年9月28日,由中國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佈的《2017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數據顯示,至2017年底,中國對英國投資存量為183.18億美元(排名歐盟國家第一),2017年投資增量為20.7億美元(排名2017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第九、在歐盟僅次於瑞士和德國),增長率接近11%。

中資主要投資併購領域為金融、通信、商業地產、汽車、石化、運輸、傳媒、服裝和醫藥等行業。

“2017年,在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首呈負增長的情況下,對英投資逆勢上揚,說明中方對英投資態度積極,英國脫歐並未對中方的投資節奏產生多大影響。”田旭表示。

調查機構Invest Europe的分析也顯示,相較於2017年,投資者對於英國脫歐後的投資情緒更為樂觀,大多數國家對於投資英國的意向更加強烈。數據顯示,全球範圍內,2017年時,15%的投資者表示,“非常有可能”投資英國,而到了2018年,這一數字增加到了23%。

另有數據顯示,2018年,有76%的中國投資者願意投資英國,而2017年,這一數字僅為58%。

“從短期來看,一旦發生‘硬脫歐’,中英經貿關係受到的衝擊將比較大。但從長期來看,通過在WTO框架內進行談判,中英有望在自貿協定上取得突破。英國脫歐所釋放的自主性有助於中英兩國相向而行,構建積極大國關係。換句話說,英國脫歐打開了戰略機遇窗口,對中國等與其不存在根本利益衝突的新興大國而言,機遇大於挑戰。

”田旭表示。

羅思義則提醒,雖然英國仍舊保持著金融領域的優勢地位,但在脫歐結果公佈之前,英國其他經濟部門的情況仍存在不確定性。因此,除了金融行業之外,在考慮英國其他投資項目時,中國投資者需要非常謹慎。

(國際金融報記者 袁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