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州:“非遺+扶貧”項目 助力織娘增收

傳統手工藝,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很多都在慢慢消逝。然而,在龍州金龍鎮雙蒙村板池屯,編織壯錦的手工技藝不但沒有消失,而是在慢慢發展壯大,許多家庭通過編織壯錦,一方面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一方面又增加村民收入,很多家庭因此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2018年12月27日,龍州縣金龍鎮壯錦記憶傳承人研培班在板池屯舉行,40多名織娘正在中國壯錦工藝大師譚湘光老師的指導下,認真學習編織優美的圖案、先進的編織技藝,這些織娘們年紀大的有70歲,小的也有20多歲。

據介紹,織壯錦在板池屯有著上百年的歷史,這些年,為保護和傳承板池屯織壯錦的傳統,當地政府幫助其成功申報併成功列入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並通過傳承人傳幫帶形式,吸引更多的織娘們加入織壯錦行列。2016年開始,廣西金壯錦文化藝術有限公司還進駐板池屯,與織娘們合作,通過公司負責設計壯錦圖案,提供原材料,再由織娘們負責為公司編織壯錦,按件計酬,最後成品統一銷售,兩年下來,織娘們收入多的年達7000元,少的也有1000元左右,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增收的目的。

據瞭解,板池屯這45戶織娘中有18戶屬2015年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兩年來利用空閒時間編織壯錦增加收入,全部實現脫貧。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館長吳偉峰告訴記者,板池屯通過舉辦“壯錦記憶傳承人研培班”這種形式,不僅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也助力精準扶貧,是非常值得推廣的一種經驗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