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

  講到日常簡便養生法,除了枸杞泡水、紅棗泡水之外,黃芪泡水也是一個點擊率很高的選擇。並且黃芪本身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材,在超市、藥店都能輕鬆買到,而拿回家泡水就能夠輕鬆達到養生的作用,不知道有多方便。但是你們知道黃芪它的適應症嗎?黃芪的使用人群呢?黃芪不是每個人都適用,當心越補越虛哦,下面來一起學習下黃芪的知識吧~

  

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

黃芪的適應病症

1高血壓病:治療老年人高血壓伴有下肢浮腫者,常用防己黃芪湯加葛根,有較好的消除水腫以及降壓作用。

2缺血性心臟病:黃芪每日50克,水煎分3次服。治療92例缺血性心臟病,並分別與心痛定和丹參片作對照,結果表明,黃芪組有較好的療效。不僅心絞痛等症狀明顯緩解,而且能改善心電圖、心阻抗圖等臨床多種客觀指標。

3急性腎小球腎炎:急性腎炎水腫,用於陽氣不足所致的虛性水腫。慢性腎炎水腫、脾腎虛者。

4幽門螺旋桿菌陽性胃潰瘍。

5黃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減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壓、保護心臟、雙向調節血糖、抗自由基損傷、抗衰老、抗缺氧、抗腫瘤、增強機體免疫力作用。

6糖尿病:對糖尿病伴有浮腫、面色黃者,常用防己黃芪湯加葛根等。

7慢性鼻炎:主治氣虛自汗,容易感冒者。

8過敏性鼻炎、花粉症、哮喘、老人感冒等經常用。

9骨質疏鬆、腰椎病、頸椎病、貧血等,可見關節疼痛、麻木自汗等症者。

10表虛自汗,多用於體虛表弱所致的自汗。

11生用黃芪,有益氣固表、利水消腫、脫毒、生肌的功效,適用於自汗、盜汗、血痺、浮腫、癰疽不潰或潰久不斂等症。

12黃芪還能擴張血管,改善皮膚血液循環和營養狀況,故對慢性潰瘍久不癒合者有效。其還能消除腎炎患者的蛋白尿,保護肝臟,防止肝糖原減少。

13肺氣虛證:咳喘日久,氣短神疲,痰雍於肺無力咯出。

14用於氣虛衰弱,倦怠乏力,黃芪是補氣的,比如說話沒勁,走路沒勁,臉色比較白等都是脾肺氣虛的表現。

15蜜炙黃芪有補氣、養血、益中功效,適用於內傷勞倦、脾虛洩瀉、氣虛、血虛、氣衰等症。

  

  藥名:黃芪

別名:北芪、綿芪、綿黃芪

  性味:甘,溫

  歸經:肺經、脾經

  功效:補氣固表,利尿消腫,託毒排膿,斂瘡生肌。

  主治: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

  用法用量:9--30g,大量可用至1--2兩。

  藥材基源:黃芪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乾燥根。

   炮製方法回目錄

  黃芪:除去雜質,大小分開,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蜜黃芪:取黃芪片,照蜜炙法,炒至不粘手。

黃芪適用人群

1脾胃氣虛者

黃芪入肺、脾二經,可補益脾氣,促使脾胃恢復期健運的功能,適宜於平日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以及由於脾虛不運化水溼導致的水腫尿少、脾氣虛固攝血液無力導致的便血崩漏的人群服用。

2表虛自汗者

中醫認為表虛自汗多為氣的固攝功能降低所致,黃芪可以益衛固表自汗,適用於各個年齡段的表虛不固、氣虛自汗的人群。

3氣血兩虛者

黃芪可以養血、補氣同時又能行血,適用於血虛面色萎黃的患者,及血虛不能濡養筋脈引起的痺症、中風後遺症、肌膚麻木、半身不遂等症狀的人群。

4瘡瘍難潰、久潰不斂者

黃芪可以託毒排膿,生肌斂瘡,適宜於瘡瘍中期,正虛毒甚,不能潰破及體虛久潰不能收斂的患者。

5體質虛弱、容易感到疲勞人群

黃芪有較好的補益作用,特別適宜於體質虛弱,經常感冒的人群用來提高機體免疫,增強體抗力、消除疲勞等。

6臟器下垂者

黃芪能補益脾氣,善於昇陽舉陷,適用於中氣下陷引起脫肛、子宮下垂及內臟下垂的人群。

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

  在民間有這樣一句關於黃芪的話:“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可見黃芪對健康的好處是很多的。然而日前,卻有一位劉奶奶出現頭暈、失眠、心慌的情況,經醫生檢查發現,導致老人身體不適的原因,正是她每天用黃芪泡水喝。本來是老人的初衷是想補氣,但誰知,這種中藥滋補方式與她的體虛體質並不對症,醫生建議停服黃芪。中藥師表示,不少老人將枸菊地黃丸、黃芪、黨參等補藥當成普通食品食用,這種做法是錯誤的。醫生介紹,劉奶奶體虛,且有高血壓病史,黃芪服用超量,易導致血壓突然升高,引起一系列身體不適。這裡特別提醒大家,日常在服用一些補藥前,先要弄清楚自身的體質,再對症下藥,才能發揮補藥應有的作用。

不適用人群

1從體質上來說,黃芪最適合氣虛脾溼型的人,這種人往往身體虛胖,肌肉鬆軟,尤其是腹部肌肉鬆軟。而身體十分乾瘦結實的人則不宜。

2從身體狀況來說,感冒、經期都不要吃黃芪。

3從季節來說,普通人春天不宜吃黃芪。

4陰虛、溼熱、熱毒熾盛者用黃芪一般會出現毒副作用,應禁用。如果必須服用黃芪,一定要配伍運用。陰虛患者必須配伍養陰藥使用,如生地、熟地、玄參、麥冬、天冬、玉竹等;溼熱患者必須配伍清利溼熱藥,如黃連、茵陳、黃芩等;熱毒熾盛患者必須配伍清熱解毒藥,如黃連、梔子、大黃、敗醬草等。

5最常見的副作用就是迅速出現“上火”症狀,如面紅、心煩、睡眠差或失眠、咽痛、血壓升高或頭暈等,甚至使病情加重或逆轉病勢。因此,使用黃芪進補,一般要由少逐漸增加,同時觀察有無上火的表現或身上原有疾病有無加重或是否出現悶、痛的感覺,一旦有則應停用或配藥才能服用。

用黃芪泡水喝,一次放8-10片,但是,要注意觀察,避免出現上火的表現,如果有上火的症狀,減量泡水喝。黃芪泡水一次用5到10克左右即可,開水泡10到20分鐘就可以代茶飲用,可反覆沖泡。

如果是煎服的話,用三十克左右即可,如果同時加15克枸杞一起煎水服用,對氣血虛弱的人效果更好。

黃芪水最好能夠分為兩三次服用,千萬別一次性喝完。另外,每次黃芪泡水最好能夠控制在15克左右。另外,黃芪泡水的使用量和煮粥的使用量是不一樣的,如果是泡水那就是15克,如果是熬粥,那麼最好使用50克左右。事實上,無論你是熬粥還是泡水,黃芪的使用量都是具有明確規定的,千萬不要超量哦。

  

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

黃芪泡水的禁忌  

雖然黃芪服用之後對於身體的好處有很多,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服用,簡單的黃芪泡水也有副作用和禁忌。

1、正在月經期間的女性也是不能夠服用黃芪水,否則會對月經還有身體造成不利影響。

2、如果是屬於腎陰虛、溼熱以及熱毒熾盛的患者,那麼千萬不要服用黃芪泡水,因為這不僅不能夠令身體恢復健康,反而會加重病情。這一類型的患者想要令身體恢復健康,那麼就應該將黃連、大黃、敗醬草以及梔子一起泡水服用,千萬不能夠選擇黃芪。

3、感冒發熱的患者別服用黃芪,這不利於身體退燒。

4、懷孕期間的女性服用黃芪也需要特別的注意,因為很有可能導致滑胎,對胎兒和孕婦造成傷害,特別是孕晚期的準媽媽更是需要特別注意。孕婦如果不小心使用了黃芪,那麼有可能導致體內的羊水減少,這樣在分娩的時候產程就有可能增加,這增加了胎兒的危險。另外還有研究結果顯示,服用黃芪之後會增加染色體畸形以及細胞微核率的增加,對於將來孩子的身體以及智力發育造成損傷,所以正在備孕以及懷孕的女性服用黃芪都需要謹慎。

5、如果是患有肺結核的患者,症狀主要表現為咳血、口乾舌燥以及身體發熱,那麼我們也是不建議單獨使用黃芪泡水喝的,一定要根據具體情況搭配合適的中藥。

6、黃芪不宜過量使用,因為過量的黃芪進入身體之後,會打破身體內環境的平衡狀態,容易導致各種身體不適情況的出現。

小貼士:黃芪是一種溫補的中藥材,所以想要獲得最好的效果最好能夠選擇在早上服用。不過,如果身體出現了不舒服的情況,那麼並不建議服用。除此之外,晚上也不是服用黃芪的時間點,另外也不要超量服用。很多人想要快速的獲得效果,於是私下決定增加黃芪的分量進行泡水,這不僅不能起到美容、消腫以及預防感冒的作用,反而會導致身體出現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