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5G海外市場現轉機,董事長樑華詳解後續策略

歐洲北美等發達國家是否採用華為5G設備對華為意義重大,要真正獲得這些國家政府和運營商的認可,華為需要徹底解決在這些國家擔憂的所謂“安全問題”

《財經》記者 謝麗容 | 文 馬克 | 編輯

最近一週多來,在多個此前宣稱已經決定或者正在考慮不採用華為5G設備的國家,情況發生了變化,華為5G業務在西方陣營的僵局開始出現轉機。

加拿大事件發生之後,華為採取了不同以往的開放策略。12月18日,華為輪值董事長鬍厚崑就該事件接受十餘家海外媒體採訪,回答了各種尖銳提問;12月25日,華為董事長梁華在深圳華為總部對包括《財經》在內的十餘家國內媒體詳解了華為下一階段的發展策略。

梁華表示,面對外部環境的變化,華為會沿著既定業務策略和發展戰略繼續前行。“不會因為有這些變化而發生改變。”

华为5G海外市场现转机,董事长梁华详解后续策略

多國情況生變

據英國金融時報12月23日報道,英國第二大移動運營商O2將於2019年1月測試華為5G設備,英國另兩大運營商EE和Vodafone也已開始測試華為5G設備。另一家英國電信運營商Three已與華為簽署了價值20億英鎊的5G網絡建設協議。英國電信業高管稱,禁用華為設備將使5G網推遲9個月至1年。O2發言人表示,儘管圍繞華為的爭執不斷,但公司將繼續在倫敦測試華為設備。

此時離12月5日EE母公司英國電信(BT)發佈有關禁用華為設備的決定不到20天。英國電信當時宣佈,在EE的網絡中,將把華為核心網設備從4G網絡中“剝離”出來。同時,將華為排除在競標5G核心網的名單之外。

處於事件中心的加拿大的態度也出現了轉變。12月19日,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在渥太華公開表態稱,是否在加拿大5G網絡中使用華為公司設備的決定“應該由專家而不是政治家來做”。

據彭博社報道,特魯多稱:“這根本不應該是一個政治決定,而應該是專家根據我們的情報和安全機構的建議作出的決定。”

特魯多說,專家應該以加拿大情報機關所掌握的信息,以及從“五眼聯盟”(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的情報聯盟)處得到的信息為基礎做出決定。

捷克國家網絡信息安全局在12月19日發佈聲明,警告不要使用華為與中興的設備,稱這將對捷克的安全構成威脅。第二天,捷克總理安德烈·巴比什表示,他已經下令禁止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使用華為手機。

但僅過兩天,捷克國家安全委員會就發佈一則聲明,稱捷克國家信息安全局對華為的警告是錯誤的,該國總理也沒有下令禁止使用華為手機。

捷克國家安全委員的聲明主要包括三點:捷克國家網絡信息安全局發佈的聲明並不代表捷克政府的立場,因為捷克網絡安全局只是一個獨立於政府的組織,該組織發佈聲明並未經過政府批准;捷克總理對華為的禁令是草率的,並且該禁令並不具備行政效力,所以可以收回;捷克對所有合法外國投資持開放態度,並將繼續為其提供有利環境。

對於這則聲明,華為回應稱,相信華為在捷克的業務不會受到影響,也不希望這樣的無端指責再傷害華為。

12月25日,華為官方給《財經》記者的海外市場最新進展信息稱,目前華為在德國業務一切正常;在法國積極參與運營商 5G 建設;在日本參與運營商 5G 標書答覆和實驗局測試;新西蘭政府對運營商 5G 方案有不同意見,但監管流程尚未走完,新西蘭運營商表示正在與政府繼續溝通,與華為合作保持不變。

華為董事長梁華表示,無論哪國電信運營商,如果從商業的角度來衡量,衡量的標準就是產品競爭力、解決方案的優勢以及服務水平,這是華為5G電信設備獲得市場的基礎。脫離以上三要素談市場,是無本之木。“如果今天客戶還沒有選擇我們,只能說明(我們)還有提升空間。”

梁華稱,華為目前持有1600多項5G 核心專利,佔了相關專利的19%。他認為,全球5G的競爭,是價值力競爭,除了技術,考驗的是綜合成本、能耗、產品競爭力,及商業場景開發等綜合能力。

華為此前公佈的數據稱,該公司目前在全球範圍內獲得26個5G商用合同,與全球50多個商業夥伴簽署合作協議,5G商用基站發貨數量超過1萬個。2019 年上半年,華為將發佈搭載5G芯片的5G智能手機,並將在下半年實現規模商用。

把“網絡安全”作為最高綱領

歐洲北美等發達國家是否採用華為5G設備意義重大,這不僅可以為華為帶來新的市場訂單,還意味著華為的5G商業實力被髮達國家主流運營商認可,為其他國家和運營商在選擇5G供應商時提供參考,極具標杆效應。

但要真正獲得這些國家和運營商的認可,華為需要徹底解決美國為首提出的“安全問題”。他們質疑華為的產品和服務是否存在後門,是否威脅了自身的國家安全。

12月18日,胡厚崑向國際媒體宣佈,華為董事會決定,將在未來五年內投資20億美元加強網絡安全。

12月25日,梁華重申了這一說法。他說,技術變得越來越複雜,網絡越來越開放,相應國家對安全的擔憂可以理解。華為在“網絡安全”方面投入20億美元的目的也正基於此。“華為已經把網絡安全和隱私保護作為業務運營中最高綱領。”

華為內部有一個專門的委員會統籌整個公司面向各個部門的網絡安全和隱私保護。按照規劃,20億美元將用於更系統性地構建整個安全可信的高質量產品。同時,還會在新技術發展帶來的運營要求之下,對研發與製造、研發與採購、研發與市場等整個體系進行新的構建。

當《財經》記者問及,此舉目的是否是為了說服對華為產品安全有擔憂的各國政府或運營商而為之時,梁華回應:“這不是為了應付某一件事情或某一個國家,而是為了客戶網絡的需求和應對新技術帶來的挑戰。”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再跟相應的國家回到技術層面或商業層面進行更加積極的溝通。”他補充說。

《財經》記者獲悉,華為計劃在2019年第一季度在布魯塞爾建立一個安全中心,作為擴大與其他政府(如加拿大和英國)合作的長期計劃的一部分。

梁華強調,華為未來會把核心精力和資源投入服務好“認可、選擇華為的人”。

既定戰略不變

多位接受《財經》記者採訪的分析人士擔心,結合這兩大因素,華為正處在一個微妙的關鍵時刻。他們認為,華為此時已經是全球5G創新的第一梯隊成員,而電信設備市場是一個全球化程度極高的市場,華為的競爭對手們同樣在全球佈局,美國和一些國家的圍堵,可能會給華為的後續發展帶來沉重打擊。

梁華回應稱,在複雜的國際形勢下,華為內部確實有一些考慮,最後得出的結論是,無論環境如何變化,華為要保持業務、產品發展策略,以及市場策略的連續性,要有信心活下去。

“並且還要利用這個機會、抓住這個機會來成長。”他說,“為什麼這麼說?如果在ICT基礎設施領域中做到足夠好,我認為客戶一定會選擇華為。如果今天沒有選擇華為,是因為我們做的還不夠好。”

梁華稱,華為還會持續加大研發領域的投入。目前,華為大概每年在研發領域投入150億到200億美金。

針對華為下一階段是否會改變或調整發展策略或戰略的提問,梁華回應稱,華為聚焦ICT領域,通過三十年走到今天這個位置。未來在ICT領域中還要更加聚焦,“不在非戰略機會點上消耗戰略競爭力量”。

他認為,聚焦帶給華為競爭力。如果做的足夠好,華為生存下來沒問題;如果能夠抓住這一波數字化和智能化浪潮,華為還有很大可能成長得更好,“這令人期待”。

運營商業務受阻,華為接下來是否會將更多資源轉移投入到手機和企業級業務?針對這個提問,梁華明確表示,華為從2009年開始預研5G,至今已有將近十年的持續投入,運營商業務板塊中,5G未來在多個領域多個場景都將有非常大的實際需求,所以,“在運營商領域、聯接領域,華為還將加大投入”。

華為目前有電信、手機和企業業務三大業務板塊和雲業務(作為第四個新興板塊)。2017年,華為電信設備業務總營業額為2978億元人民幣,消費者業務為2372億元,企業業務為549億元。

梁華表示,消費者業務目前發展勢頭良好,企業業務和雲業務是行業數字化的大機會。幾個業務板塊聯合,構築了華為作為ICT基礎設施平臺的實力,因此,各業務板塊都將持續加強投入。

針對華為作為一家全球化的企業,如何在中西方價值衝突的過程中保持平衡的問題,梁華稱,華為在170多個國家開展業務,每個國家開展業務的核心指導是“在當地為當地”,真正為這些國家發展做貢獻。他說,不同的國家確實有不同習俗、價值觀和思維方式。

他認為,在不同國家不同價值觀不同文化之間保持平衡,需要加強三個方面:一是做到開放透明,用西方的思維解決西方的問題,首先要做到的是開放透明;二是合規,在哪個國家經營,就要尊重哪個國家的法律和聯合國相關規定,也包括在有些地方運營還要尊重當地習俗;三是盡到應盡的社會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