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從“不想生娃”走上“試管嬰兒”之路的


我是如何從“不想生娃”走上“試管嬰兒”之路的


看到美觀接連兩天討論女性生育話題:《為什麼三十歲的女人就一定要生孩子》、《一個不想生孩子的女性來告訴你為啥不想生》作為一個本不願生娃稀裡糊塗走上了試管嬰兒之路的33歲大齡女性,我也有話要說。

五年前,我28歲,研究生畢業三年;老公31歲,博士畢業入職一年半。我們就何時生育達成的共識是,不生不生就不生,先耍幾年再看看。

婚後一兩年,周圍的“問候”開始多起來:

“怎麼還不生呀?年紀不小了”,

“怎麼還不生呀?女孩子工作差不多就行了”,

“怎麼還不生呀?再過幾年你婆子媽媽都年紀大了,誰給你幫忙帶孩子呀”,

“女人過了三十就要好好保養,調理好身子,來,給你介紹個老中醫”,

……

彼時,我周圍有一波同時期結婚、年齡相仿的未育女性,常常聚在一起偶爾聊起生育的話題,普遍觀點是,不拒絕生育,但如今真的沒有做好心理準備。什麼時候才算做好心理準備呢?不知道。好吧,老天爺要是這時候非要送我一個禮物,我也沒有二話立馬接住。可是老天爺並沒有給我這份禮物。


我是如何從“不想生娃”走上“試管嬰兒”之路的


後來,當我得知女性每月只排卵一顆,一生排卵數量有限,優質卵子也取決於生育年齡較佳的那幾年,卵巢功能會退化,女性婦科問題此起彼伏都可能影響受孕等一系列知識後,一是感嘆那些常常意外懷孕的人真是上天的厚愛,一是有點心軟,是不是也該考慮要個崽崽了。

當時老公事業漸入正軌,一門心思準備出國。

我說:你要出國留我在國內養娃,那我是做不到的。

老公說:怎麼會,要走一起走啊。

我說:出國生娃再說。如果一輩子不要娃你可以接受嗎?

老公思考了一會兒說:我沒有什麼心願是需要子女幫我完成的。我上了那麼多年學,現在想為自己好好活幾年。至於養老,你看咱們周圍那些不要娃的老丁克們,不也過得很好嗎?未來中國老齡化社會,社會養老機構一定會比現在發展更好。最主要,你想生嗎?你想生,咱們就生,你不想生,咱們就丁克。

我:你還真會甩鍋。

還沒商量好,身體又出了點毛病,婦科和內分泌都有,一個親戚介紹了一位生殖科大夫給我,於是我開始了兩年出入生殖科的就醫之路。

這裡需要說一下,很多醫院的婦科、產科、生殖科、優生優育科都是並歸於婦科的,婦科人多、產科不符,生殖科生不生殖兩說但基本檢查可以先做,於是我對親戚的提議沒有異議。就算她有私心催生,我也覺得出發點可以接受。

不過後來,看好了婦科和內分泌問題,生殖科大夫就水到渠成默認你需要進入試管嬰兒階段。更主要是我稀裡糊塗就往下走了。


我是如何從“不想生娃”走上“試管嬰兒”之路的


不來生殖科,不知道有這麼多家庭面臨不孕不育問題。大夫說,如今環境、氣候、食品安全的變化對女性的生育確實造成了很大影響。而就我自己觀察,不孕不育家庭中,女性原因造成的不孕比例貌似是高於男性的。

當我身邊的人知道我要做試管了,第一反應都是送來同情的目光,緊接著說,那你受罪了。

事實上,受罪與否,這個標準很難衡量。很多正常受孕女性在備孕過程中所承受的心理、監測、吃中藥調理之苦我覺得未必小於做試管嬰兒的女性。

只是從被催生到被施與同情,為什麼我的肚子總是被你們說三道四?

這裡簡單說一下試管嬰兒程序吧。一個療程下來如果順利基本耗時2-3個月,花費3萬左右。前期基礎體檢,就是各種抽血、化驗、很多人也需要做宮腔鏡檢查。

檢查沒有大問題,進入第二階段——降調。根據各人採用試管的方案不同,有不同的降調措施:注射一針方案,花費1700好像,時長一月或半月後返回醫院,抽血指標合格進入下一階段。或者連續注射藥物,15?18天?,當然還是根據各人情況,有人需要每天三個部位分別注射。與注射一針花費相當。


我是如何從“不想生娃”走上“試管嬰兒”之路的


第三階段——週期。進入週期距離取卵已經很近了,還是根據個人身體情況每天注射針劑不等,兩到三天返院查血,陰道b超監測卵泡發育情況調整用藥。卵泡成熟,打夜針,取卵手術,當然手術過程可以選擇麻醉。

取卵手術當天,夫妻雙方需要同時到場,帶身份證件、結婚證等,女方取卵的同時男方也在手術室進行取精,然後精子卵子會在實驗室進行配對,三天後女方如果身體恢復——主要是卵巢是否過度刺激,達到移植要求——就可進行鮮胚移植,十幾天後測血即可得知是否著床、受孕。如果本次失敗,取卵且配對成功有存貨,可以擇日再進行移植。

我做過兩次移植手術,第一次失敗,目前在等第二次移植結果。

回顧整個過程,我有以下幾點感想:

1. 試管手術技術很成熟,成功率基本在70%-80%,不過對於個人而言,只有0和100%。

2. 試管手術整個過程,論身體疼痛可能是取卵後的腹脹積水期,再一個就是沒完沒了的打針、抽血。一個療程下來,幾百次是有的。

前幾天還看一個博主曬了400多個針管的照片,感嘆生娃不易,不過從做了這個決定的第一天起,我和老公都告訴自己,這是我們共同的決定。特別是我自己的選擇,未來如果受孕成功,絕不能把過程中所受的痛苦變換成溺愛或者愛的負擔轉移到子女身上。

3. 每一個不孕不育的家庭背後都有很多的心酸故事,就醫之路上遇到很多病患,大家彼此安慰,但之間也有不解。比如,二胎政策開放後做試管的人暴增,而據我觀察這些嘗試二胎的試管媽媽們頭胎大都是女兒。這就是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4. 我不是個女權主義者,但我支持平權。就醫的過程看到很多病友迫於家庭壓力思想負擔很重,其實這很不利於受孕。也有病友自己有心魔“一個女人不生娃就不是個女人”。常常她們問我懷不了你咋辦,我都說,我們也不是很想要啊,懷不上就好好過自己的生活,他們總是撇嘴不語。

有時自己想這個問題,要感謝我母親,我母親總是一次次陪我去醫院打針檢查,第二次移植前,母親說,這次要不行你就絕對不能做了。太傷身體了。沒有娃你也能過得好好的。也要感謝我老公,他總是關心我勝過關心我的肚子,同時阻斷來自婆家的壓力,一次次跟我婆婆說我的艱辛和不易。他說,當然要讓我媽知道你受了多少苦啊。

還有就是我們身邊那些丁克和理解我們的人。我們周圍的環境相對比較單純,大家都是知識分子,也不太會去關心你有沒有娃。就算背後議論,我反正也聽不到,無所謂了。

時代發展,很難說如今女性地位和生存空間是變好了還是更壞了。但我還是覺得這個時代給予了女性更多的包容。而女性接受教育,經濟獨立,自覺自醒,自己的的肚子自己決定,這完全也是一個個人可以決定的事情。


我是如何從“不想生娃”走上“試管嬰兒”之路的


前些年徐靜蕾冷凍卵子還被封為女性獨立的楷模,我僅有的知識告訴我這種想法是好的,準備也可能是充分的,可是看了那麼多不孕不育的女性發現,生育確實是一件和年齡、器官發育衰老緊密關聯的事情。所以,想生,就合適的時候生吧。

至於我,明年到底能不能生個牛牛娃,你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