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十年代的農村到底有多窮?讓我們一起追憶我們80後的童年往事

很多出生在農村的80後,對於那個靠寫信交流的年代應該都印像深刻。感覺從記事起就和村裡好多小夥伴一起,去上過一年的育紅班,也就是現在的幼兒園。

八九十年代的農村到底有多窮?讓我們一起追憶我們80後的童年往事

農村的土院牆


家裡窮,連件像樣的傢俱都沒有。屋裡放東西的臺子都是我爹用磚和泥壘起來的,院牆也是用泥巴混合麥秸杆的土牆。家裡最值錢的莫過於豬圈裡的一頭豬,院子裡跑的十幾只下蛋的母雞,還有十來只鴨子。母親每天起早貪黑去地裡幹農活,父親去村頭造磚窯廠,出苦力掙錢補貼家用。等上了小學,我就開始跟大人學做家務。因為個頭兒太小還夠不著鍋臺,就站在小板凳上做飯,刷鍋洗碗。

八九十年代的農村到底有多窮?讓我們一起追憶我們80後的童年往事

家裡養的雞鴨


我要負責燙豬食,餵豬。切白菜幫子摻到飼料裡餵雞,把鴨子放出去讓它們去河裡抓魚吃,好多下蛋。我娘去外婆牽了一隻母羊回來,我放學後又多了一個差事。中午放學回家,拿起一個饃邊吃邊去羊棚牽著它去村頭的草地上放羊,順便挖一藍子野菜蒸菜窩窩,忙完才能牽著羊回家拿起書包去學校上課。

八九十年代的農村到底有多窮?讓我們一起追憶我們80後的童年往事

小時候經常吃的菜窩窩


那時候一放學,沒時間和小夥伴兒一起玩兒。回家去馬上提著桶壓水井那裡壓水做飯。那時年齡小,一桶水提不動,只能半桶半桶地往廚屋裡提。燒柴禾灶,拉風箱,大鍋裡添水做玉米糝稀飯,上面餾幾個饅頭。再切個鹹菜絲用香油拌一拌,做好飯放在那裡等大人回來一起吃。

八九十年代的農村到底有多窮?讓我們一起追憶我們80後的童年往事

拉風箱燒柴禾的做飯大鍋


後來,學會了簡單燉個白菜,鹽放多放少手裡也沒個準頭。時間長了,做飯的手藝就也練出來了。小時候很少吃肉,家裡吃得油還是棉籽油。吃油還得拿個油勺子量著,一鍋菜只能放一勺油,爆爆蔥花辣椒啥的,有個味兒就算了。平時過節,就吃韭菜雞蛋餡兒的素餃子,只有到過年才到吃上豬肉白菜餡的肉蛋兒餃子,每次我能吃滿滿兩大碗。

八九十年代的農村到底有多窮?讓我們一起追憶我們80後的童年往事

過年吃肉蛋兒餃子,可香了


那時窮,就覺得什麼都好吃卻啥也吃不上。現在生活好了,想吃也不敢吃了,過年過節也沒那時候的興奮勁兒了。 說著,又有點懷念那時的艱苦歲月了。

(這是本人點燈熬油寫的原創,嚴禁抄襲,違者必究。歡迎大家點贊、轉發、關注、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