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十大跌價藥材

2018年,跌價藥材接踵而至,豬苓、白及、覆盆子、川芎、澤瀉、鬱金、香附、菟絲子……經過篩選,筆者整理出比較有代表性的十大跌價藥材作以解析。

品種一 三七

【價格】 最高價240元(120頭,每公斤,下同),跌至140元,目前市場價150元。

【分析】 三七是近幾年眾多漲價藥材中的一面旗幟,2009年前價格在50元上下運行三年多時間,2009年下半年進入上升通道,到2013年漲至800元以上。2015年三七價格回落至110元左右,2016年冬季再次反彈至260元上下,並一直持續到2017年7月。2017年8月三七價格小幅回落至220元左右,此價延續到2018年9月產新之際。

持續多年高價,大大刺激藥農種植三七的積極性。儘管三七市場需求近幾年有所增加,但種植面積也在同步擴大。在供大於求的壓力下,預計價格反彈猶如徒手空中接刀。

品種二 浙貝母

【價格】 跌價前62元,跌至45元,目前市場價45元左右。

【分析】 雖然2015年浙貝從百元高價跌落,但依然在65~75元上下運行到2018年初,種植戶畝收入仍在萬元以上,種植積極性不減。但由於浙貝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在生產過剩壓力下價格不斷走低。隨著浙貝價格下滑,貝種價格也隨之回落,預計未來兩年內仍將在低谷徘徊。

品種三 元胡

【價格】 跌價前46元(漢中產統貨),跌至38元,目前市場價38元。

【分析】 受單產減產利好,漢中元胡在2018年產新時價格回升,但由於總體種植面積擴大,產新結束貨源進入實際消化時價格掉頭回走。同樣因為生產過剩,在供大於求的壓力下,靠資金堆積的行情難以持久。如果元胡種植面積不調減,欲重回歷史高價仍需漫長的等待。

品種四 白朮

【價格】 跌價前25元(安徽產,統貨),跌至20元,目前市場價20元。

【分析】 雖然2018年白朮也有受災減產利好,但並未擋住產新價滑的趨勢。其總體種植面積擴大,總產量依然不小,是導致產新後價滑的主要原因。至於白朮後市會否繼續下滑,部分業界人士持樂觀態度,認為短期內價格下滑空間不大。

品種五 草果

【價格】 跌價前85元,跌至36元,目前市場價40元。

【分析】 近幾年草果價格漲漲落落,2016年初最低價落至36元,到年底逐漸漲至120元左右,進入2017年下半年進一步高升至160元上下,創造了有史以來的天價。

草果漲價有太多的人為因素,只是面對產量逐年增大的壓力,大戶已無力支撐,在不到兩年時間內從160元節節下滑至38元左右。

即使短期內草果價格反彈,反彈空間有多大?筆者認為,從此前的表現看,基本可以斷定草果大勢已去。在2017年草果嚴重受災的基礎上,都未出現供求缺口的情況下,未來幾年難以出現供求矛盾。然而,低價買進,等有新的減產利好,或許仍會有小小商機。

品種六 白胡椒

【價格】 跌價前45元,跌至35元,目前市場價38元。

【分析】 持續近七年高價的白胡椒,終於在2018年跌落下來。白胡椒為多年生常綠攀援藤本植物,系淺根性作物。一般栽種後2~3年即可開花坐果,盛產期為10-15年。由於白胡椒持續多年高價,不但椒農加強了老植株的管理,且新擴大不少種植面積。豎有多高,橫有多長。今後幾年白胡椒產量會逐年增加,欲走出低谷仍山高水長。

品種七 枳殼

【價格】 跌價前36元(江西產,統貨),跌至23元,目前市場價23元。

【分析】 2018年枳殼價格下滑也有著歷史背景,2014年結束多年低價,從年初的28元逐步上漲,到6月已漲至42元左右。進入2015年4月,最高價漲至60元左右,此後價格長時間在45元上下運行,一直持續到2017年8月。

枳殼價格的翻倍上漲刺激藥農大面積擴種,成百上千畝的種植在江西、湖南、湖北等產區遍地開花。本品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變種黃皮酸橙、代代花、塘橙的乾燥未成熟果實,酸橙結果年齡因種苗來源不同而異,一般空中壓條和嫁接苗,栽植後4~5年坐果,種子繁殖在栽後8~10年才開始開花結果,樹齡結果期可達50年以上。

目前枳殼已形成大面積種植,未來產量逐年增加。若無大的自然災害,價格大漲遙遙無期。

品種八 砂仁(國產)

【價格】 跌價前350元(雲南陽春產,殼砂),跌至220元,目前市場260元。

【分析】 2018年砂仁產新價格飛流直下,並非偶然因素造成的。2012年砂仁突破200元高價,2013年高升至380~400元,2015年6月最高價漲至500元,7月後價格回落至350元左右,2016年又重返400元高價,此價一直持續到2017年7月。

由於砂仁持續5年多高價,刺激產區藥農大面積發展種植。砂仁定植後,生長2~3年開始開花結果,2013-2017年高價期間栽種的已陸續進入掛果期,這是導致2018年產新後價滑的主要原因。今後幾年砂仁產量會逐年增加,其高價行情也將隨產量增加而結束。

品種九 黃連

【價格】 跌價前145元(雞爪),跌至110元,目前市場價110元。

【分析】 近幾年黃連價格浮動較大,每當價格上一層臺階,都會出現一段下滑行情,說明其仍有不少陳貨待售。受黃連漲價影響,種植面積在悄然恢復。

品種十 吳茱萸

【價格】 跌價前500元(江西產,中花),跌至280元,目前市場價360元。

【分析】 2018年吳茱萸產新掉價在多商預料之中,畢竟過去幾年持續多年高價,刺激各產區藥農大面積發展種植。不過,2018年吳茱萸產新結束後又出現反彈,原因則在於產地收購商買貨價位高,市場庫存空虛。

吳茱萸大面積種植已成規模,今後幾年產量越來越大,短期的價格反彈改變不了長期價滑的趨勢。

2018十大跌價藥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