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吊車尾”到“項目大獎收割機”:寧諾90後博導的逆襲之路

從“吊車尾”到“項目大獎收割機”:寧諾90後博導的逆襲之路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寧波3315創新團隊基金……入職短短數月,寧波諾丁漢大學航空航天工程助理教授李灝楠博士就拿下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科研項目8項。剛剛,這位90後博導還斬獲上銀機械優秀博士論文獎,並完成寧波市2025重大科研專項答辯。

30未滿,李灝楠已經是製造領域頂級國際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 Manufacture》的編委成員了。該期刊編委裡面只有6位中國專家,李博士是最年輕的一位。更傳奇的是,這位年輕有為的博導曾經是乒乓球專業運動員,成績在班上倒數。

從“吊車尾”到“項目大獎收割機”:寧諾90後博導的逆襲之路

博士研究成果已產業化

李灝楠本科、碩士、博士均就讀機械製造相關專業。博士期間針對地方企業需求,對陶瓷CBN砂輪製備工藝進行改良,取得突破性成就。研究成果已實現小規模產業化,在瀋陽及周邊工廠推廣使用。

砂輪是精密加工領域常見的磨具,一家大工廠每天消耗量可達上萬片。過去的陶瓷CBN砂輪打磨用時長、效率低,亟需改進。

李博士嘗試將納米材料和強磁場材料引入到陶瓷CBN砂輪的製備過程中,使得砂輪的工藝和機械性能均有明顯提升。

從“吊車尾”到“項目大獎收割機”:寧諾90後博導的逆襲之路

其初步研究成果——基於強磁場環境燒結得到的陶瓷結合劑CBN研磨盤和含有納米材料添加物的陶瓷結合劑CBN砂輪,於2015至2017年間應用到瀋陽達億超硬磨料有限公司,並帶來約600萬元新增產值。

在博士研究後期,李灝楠將兩種技術進一步整合升級。最新研製的砂輪工作效率和性能均提高20%,同時成本降低10%。以10元每件的便宜砂輪計算,一家大工廠每天光成本就能節省上萬元。

基於這項研究,李灝楠博士期間撰寫相關學術論文20餘篇,均發表在機械製造領域頂級SCI檢索期刊上,博士畢業論文也獲得了剛剛出爐的第八屆上銀機械優秀博士論文獎。

從“吊車尾”到“項目大獎收割機”:寧諾90後博導的逆襲之路

曾經被八一青年隊球探相中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麼一個學霸居然是個被學術“耽誤”了的專業乒乓球運動員。李灝楠酷愛乒乓球,6歲時被選拔到西安市閻良區區隊進行專業訓練,一直到12歲,每天練球12小時。小學時曾經代表西安市參加陝西省運動會並獲得第四名的成績。

基於其突出表現,李灝楠順利成為國家二級運動員,還被八一青年隊球探相中,差點走上職業道路。

“我爸爸是個乒乓球迷,十分希望我成為乒乓球國手,但是我覺得中國乒乓球人才濟濟,我做不到最好。”

從“吊車尾”到“項目大獎收割機”:寧諾90後博導的逆襲之路

就這樣,李灝楠迴歸校園生活。因為長期訓練,他的成績在班上一直倒數。但是運動員身上的堅韌、拼搏和力爭第一的品質一直伴隨著李灝楠,讓他在學業上迎頭趕上。高中畢業,李灝楠考入了全國重點大學東北大學,開啟了人生新篇章。

李灝楠真正開掛的人生在博士期間,他進入一箇中英聯合培養項目,一方面在東北大學先進製造實驗室師從東北大學校長趙繼教授,另一方面作為英國諾丁漢大學勞斯萊斯先進製造實驗室研究員,得到該實驗室主任Dragos Axinte教授的真傳。

在中英兩位學術大牛的指導下,李灝楠先後參與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工信部重大專項等多個國家及省部級科技重大專項,還有英國的各類課題研究。

“博士期間,我每天都只睡5個小時左右,但是收穫很大。不僅完成了中英兩邊的科研項目,還拓展了兩國的學術朋友圈。”

從“吊車尾”到“項目大獎收割機”:寧諾90後博導的逆襲之路

目前,李博士在寧波諾丁漢大學教授航空設計與製造課程,並作為主持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以及企業合作課題數項。作為航空學院的一員,李博士將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致力於飛機發動機葉片打磨工藝的提升。立足其擅長的先進磨具製備技術和磨削技術,李博士還計劃將研究進一步拓展到功能性表面製備、航空自由曲面成型打磨、光伏光電產品表面精密加工等領域。

©Copyright

寧波諾丁漢大學品牌與傳媒辦公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