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調控再落重錘!全國首例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直接入市了

全國首例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直接入市了。

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在其官網上公佈:北京大興區瀛海鎮3宗集體建設用地出讓的消息,根據公告,這三塊地將用來建設共有產權房。

樓市調控再落重錘!全國首例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直接入市了

從公告看,這個項目總用地面積4.7萬平方米,其中建設用地面積4.1萬平米,用地性質為綠隔產業用地,將建設共有產權房,為北京大興提供4000套房源。

售價僅為29000元/平米,還是精裝修。這個價格相比於周邊商品房項目,至少便宜一半以上。

當然實際算下來,這個價格肯定不會便宜這麼多,因為29000買的不是全部產權,只是一部分產權,具體多少還沒有定,但是按照北京市的規定,個人持有產權不會低於50%。

共有產權房,其實持有多少產權並不影響你的生活,如果是自住的話,跟買商品房區別不大,居住、子女上學等等都不耽誤。等於花很少的總價,去享受跟商品房同等的待遇,對於財力有限的剛需一族,其實很合適。

樓市調控再落重錘!全國首例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直接入市了

大興之所以這麼幹,是有法律背景的,因為前幾天新的土地管理法和城市房地產管理法修正草案,提交全國人大審議了,這次有了新的變動:

1、刪去了現行土地管理法關於從事非農業建設使用土地的,必須使用國有土地或者徵為國有的原集體土地的規定;

2、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為工業、商業等經營性用途,並經依法登記的集體建設用地,允許土地所有權人通過出讓、出租等方式交由單位或者個人使用。

3、現行城市房地產管理法,關於集體土地必須先徵收為國有後才能出讓的規定,新增加一句“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以銜接土地管理法修改。

條文太枯燥了,我給大家翻譯一下,其實大概意思就是農村的非農建設用地不再“必須國有”,可以直接入市。

國家為什麼這樣做?

就是因為之前開發商通過政府拿地去建寫字樓和工業園區,土地成本太高了,要想盈利,租金和售價也會定的很高,高昂的租金傳導給企業,會抬高企業的經營成本,很多老闆覺得忙活了一年,最後一算賬,除了交了房租,啥也沒剩下,淨給房東打工了。

而集體建設用地直接入市,可以讓企業的經營成本降低,因為政府不再從中間賺差價。

我有朋友在做這類的項目的開發,他們的做法就是跟村集體聯合開發建設用地,村集體用土地出資,開發商投入後期開發建設費用。

在一線城市的土地開發中,往往地價的佔比在 70% 以上。而集體建設用地沒有土地出讓金,少數項目有一部分土地租金,並且不用一次性繳納,其實只有前期的合作費用和報批報建費用,像在廣州這樣的城市,七八千塊錢的成本就可以做到精裝修交房。

而周邊房價動輒五六萬塊一平米,從大的邏輯簡單來說,僅僅七分之一的持有價格,租金收益也將會是正常招拍掛拿地資產收益的 7 倍,首年租金回報率可以輕鬆做到 12%,而以前租金回報率大多是2%左右,回報率提高了,就有了降租金的空間,企業的經營成本也會跟著降。

開發後屬於村集體部分的物業,還會委託開發商整體運營,村集體收取固定租金。

這樣的合作,雙方都受益,企業有錢賺了,農民也能靠盤活土地去獲取資本利得。

樓市調控再落重錘!全國首例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直接入市了

允許集體建設用地入市,會帶來哪些影響呢?

首先、降低企業運營成本,這是肯定的,因為租金會更便宜嘛。

其次、對商業類地產是個巨大的利空。

目前全國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面積約為4200萬畝。未來有這麼多的土地入市,肯定會增加商業用地的供應量,那商業用地地價馬上就會降下來。所以說,像商住公寓、商鋪、寫字樓等,未來的投資回報率會變低。對於手裡有大量這類資產的朋友,要注意了。

有朋友問,這是不是意味著小產權房以後能轉正?

告訴各位,如果是建在宅基地上的小產權房,轉正依舊沒戲,但是有些建在經營性用地上的房子,按照最新的法規,是可以轉讓使用權的,想轉讓所有權仍然不可能。

關於住宅類小產權房轉正這事,短期實現不了,國家的態度很明確也很堅持,2017年9月,國土資源部和住建部也明確強調——防止小產權房通過不動產登記合法化。

允許集體建設用地入市這事,你怎麼看?

樓市調控再落重錘!全國首例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直接入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