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達開沒有白投降

1863年,石達開率軍人川,想攻取四川作為根據地。5 月 14 日 ,到達紫打地大渡河畔, 當夜突降大雨,河水暴漲,大軍難以渡河。第三天, 清軍趕到大渡河對岸佈防,當地的土司也率兵堵截。太平軍數次搶渡大渡河、松林河,由於河水洶湧,敵人阻擊,均告失敗。大營被敵人偷襲,屯放的糧草被焚燒殆盡。前有河水、敵人,後有追兵,太平軍陷人絕地。大軍困了二十餘日, 只能 “摘桑葉,掘草根,殺馬騾為食”。石達開的幾位妻子, 抱著兩個年幼的孩子投河自盡。

石達開沒有白投降

石達開虎落平陽,英雄末路,連自己的妻兒也無力保護, 太平軍唯有決一死戰。

清軍早就打著生擒石達開的主意,此時見太平軍無路可走,就派參將楊應剛、都司王松林,到太平軍營中招降。

石達開作出一生中極具爭議的決定,他同意了,條件是要清軍保全太平軍餘部將士的性命。清軍答應他的要求。當時,太平軍還有六千餘人。 清軍先給川資, 遣散四千人, 還剩兩千餘精銳。 等石達開帶著五歲的兒子和三名部將一起到敵營時, 清軍卻背信棄義, 將太平軍餘部屠殺殆盡。

長久以來, 不少人根據石達開被俘後的供詞, 即駱秉章奏稿中《石達開自述》的話“達開正欲投河自盡,因想真投誠,或可僥倖免死,達開想救眾人,俱令棄械投誠”,因而認為石達開是抱著求生之念,真心投降的。供詞經過敵人之手,難免篡改, 未必可信。 何況後來發現的《三略彙編》中的《石達開自述》只說,“達開原想投河,轉念投誠出來,救全殘眾,現在只剩下兩千多人·...”根本無“僥倖免死”的字眼。

石達開被押到成都, 駱秉章問道:“汝欲降否?”石達開凜然答道:“吾來乞死,兼為士卒請命,九泉當拜公賜。”

當時的四川布政使劉蓉記述石達開在會審中的情形,“梟桀之氣溢於顏面,而詞句不亢不卑,不作搖尾乞憐語”,未有一句偷生求饒的話,辭氣不屈,完全不是貪生怕死的樣子。

不可否認的是,“救全殘眾”至少是石達開的目的之一。 儘管清軍屠殺了剩下的兩千將士,畢竟還是保全了四千多將士的性命。捨命全三軍不是幻想。石達開當真投河自殺,一死了之,固然壯烈,也不受辱,可六千將士,也只好跟著“壯烈犧牲”了。 是自殺或戰死更難更偉大, 還是捨命全三軍、保全將士的性命更讓人崇敬?

1863 年6月 27 日,太平天國的奇男子石達開,身受凌遲極刑,結束了他傳奇而又備受爭議的一生。

石達開沒有白投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