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赢家?雷军与董明珠的10亿赌约,本月胜负将见分晓

2018年已悄然走向尾声,在这个多事之秋,有一场5年前的豪赌正等待着揭晓胜负。这一回,且看谁是赢家?

谁是赢家?雷军与董明珠的10亿赌约,本月胜负将见分晓

在2013年12月12日的“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雷军对董明珠说,五年内若小米营业额超越格力,希望董小姐输我1元。董明珠则豪气冲天地回应:1元赌注不值一提,要赌便赌10个亿!

谁是赢家?雷军与董明珠的10亿赌约,本月胜负将见分晓

一转眼来到2018年12月,距离五年之约只剩区区数日。格力仍旧如日中天,在电器领域坚持耕耘。而小米,也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初出茅庐的小米,如今已然上市,从手机等电子产品开始做强做大,逐步完成了智能物联的产业布局,成为了智能家居行业的标杆。

那么二者如今,孰强孰弱,可否一决高下?

谁是赢家?雷军与董明珠的10亿赌约,本月胜负将见分晓

从体量和销售额来看,格力仍然处于电器行业的第一梯队。从前三季度的格力财报可以看出,格力的前三季度营业额大约为1490亿元,同比增长大约为34%。其主营业务仍然是空调,在中国空调领域也仍然是一家独大的位置。

谁是赢家?雷军与董明珠的10亿赌约,本月胜负将见分晓

而反观小米,目前小米已完成本年度供货总量破亿的全年销售目标,前三个季度的总销售额达到1300亿元,同比增长为64%。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公司仅第三季度的营业额就达到了500亿元,总体营业额增长和利润增长远超市场预期。

乍看之下,格力在赌约所说的“营业额”上,仍然能压制住小米。除非小米最后一个季度绝地反击,营业额达到700亿以上,否则仅从营业额来看,这场豪赌的胜负恐怕已然交代。

然而,实际情况并不简单。首先,格力作为一家老牌企业,其实占据市场份额多年,期间也有众多拓展业务的机会。虽然说专注的行业精神在工业界不可或缺,但以商业布局而言,多方位的尝试,总强过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据统计,格力的营业收入中,75%以上来自空调销售。不可否认其在空调领域的霸权地位。但是过分单一的产业结构,注定会为危机埋下伏笔——瞬息万变的行业形势,更是存在多种可能。在座诸位,5年之前可曾想过,小米会生产电视机、洗衣机、扫地机呢?又有什么理由确信,小米不能再空调领域与格力掰一掰手腕?

谁是赢家?雷军与董明珠的10亿赌约,本月胜负将见分晓

没错,其实小米,真的进军了空调领域。就在2018年7月,小米推出了米家互联网空调,低至2000以下的价格直逼空调核心市场。

回顾小米这几年,布局智能家居生态闭环的决心十分显著。米家系家居、电器已初现规模,并仍处于高速扩张的阶段。其主打性价比的销售思路,在近两年经济寒冬中,得到了广泛推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使用小米的产品。从最早的手机、笔记本,到现在的电动牙刷、空调、冰箱、电视机,小米用其低价高质的品牌特色,逐步占据了越来越大的市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小米家居会成为年轻一代的重要家居选择。

用一句简单粗暴的话来解释,小米可以做空调,格力可以做手机吗?(据说董明珠真的尝试过做手机,当然了,笔者作为一名技术宅,用过、见过各种品牌的手机,至今还没看到过格力手机的真容。)

谁是赢家?雷军与董明珠的10亿赌约,本月胜负将见分晓

总结来看。格力目前的销售额尚能压小米一头。但格力本身作为老牌电器制造商,在营销模式、生产领域、行业氛围上,都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一番道路;而小米作为泛互联网企业,堪称互联网+制造业的行业标杆,目前虽然仍然不稳定,甚至在盈利方面都不能确保,但确实保持着高度的活力,和巨大的市场可能性。

这场赌约本身也许并不会真的兑现,双方一定程度上,也都因为10亿的噱头而赚足了目光。可以说,两者没有真正的赢家输家。

至于说两家伟大的企业未来究竟如何,格力能否老树开新花,成功拓展更多业务、占据更多市场?小米能否重拳再出击,一举成为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领头羊?

我们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