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北京知青”文化驿站为老知青搭建重温故里的桥梁

60年代末70年代初有近3000名知识青年千里迢迢,从北京来到延安富县农村插队,在鄜州大地上辛勤耕作,刻苦劳动,把他们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这片热土,留下了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回忆,鄜州大地已成为广大老知青的第二故乡,时到今时老知青们还不时回来看望当年一起生活过的乡亲们。多年后的今天,为了迎合国家提倡乡村旅游的发展,给回富县怀旧的老知青们提供便利,高万里先生专门为老知青们筹建了怀旧情结交流平台。

陕西“北京知青”文化驿站为老知青搭建重温故里的桥梁


高万里先生是陕西延安市富县交道公社天乐大队人。关于自己的“知青情结”,高先生给我们做了简短介绍“当年他们村里有许多知识青年插队,他的父亲当时是大队的保管员、出纳,后担任生产小组长,和众多知识青年一道工作劳动多年,和知识青年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自小就听父亲讲了不少关于知青的故事,在脑海里留下了深刻印象。”高先生的父亲收集了许多知识青年下乡时期的老木器、老家具。高先生开设驿站是用这些知青用过的老家具,通过修整重新上漆后恢复了原样,让人在用餐时能隐约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独特,吸引了不少(知青、全国各地名人、书法家、画家、及外国籍游客)前来用餐。

陕西“北京知青”文化驿站为老知青搭建重温故里的桥梁


关于陕西“北京知青”文化驿站的由来,高先生说他碰到过很多老知青回到第二故乡富县探亲访友,这些老知青们讲了许多难处及尴尬的地方,他们说道:“很多老知青虽在千里之外,也一直关注着他们曾经挥洒过汗水的地方,大多数老知青早已满头白发,都想在有生之年重游故里,看还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地方。但当年插队与之并肩战天斗地的当地农友大多已经故去,在世的也年世已高,在协调联系上极为不便,经常联系不到人,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这番真切的话语引起了高先生的重视,思虑良久之后,他便有了做这项服务工作的念头,在部分老知青的鼓励支持下,陕西“北京知青”文化驿站便应运而生了。


陕西“北京知青”文化驿站为老知青搭建重温故里的桥梁


陕西"北京知青"文化驿站本着为曾经在延安富县工作过的广大老知青们服务为目的,立足为广大知青提供吃住行联络及服务陪同等方便,让广大老知青回到这曾经奋战的地方时如同在家,别无二致。大多数老知青已年近古稀,陕西"北京知青"文化驿站愿搭建桥梁,让更多老知青回来看看,重温当年一腔热血,努力拼搏的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