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隸的自由與門客的尊嚴


奴隸的自由與門客的尊嚴


春秋時晉國欒氏家族,依仗有一個著名的勇士督戎,公然與國家作對,相國範宣子為此事極度煩惱。範宣子有一個奴隸名叫斐豹,主動向範宣子請纓,說我可以替你殺了督戎,但條件是你要給我自由。

範宣子大喜過望,馬上同意了這一要求,並且對斐豹發誓說:“而殺之,所不請於君焚丹書者,有如日!”就是說,我當著太陽發誓,你殺了他,我一定上奏國君,把記載你奴隸身份的檔案燒掉。在隨後的決鬥中,斐豹殺掉了督戎,贏得了自由。

從這個故事之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社會地位最卑微的奴隸,在春秋戰國時代也可以憑自己的本事來改變自己的地位。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明確記載的被解放的奴隸,斐豹身上體現了早期中國底層社會自我意識的覺醒,和對貴族等級制度的反抗。而範宣子也為這個奴隸的氣度所折服,這說明那個時代有作為的政治家的共同特點是識時務和通達。

再來看看另一個俠客的故事:晉人豫讓本是大貴族智伯的門客。智伯的對手趙襄子除掉智伯,為了洩憤,又把他的頭顱做成溲器。豫讓十分生氣,他為了為故主報仇,混進趙府做僕人,想趁機殺掉趙襄子,結果提前暴露了身份,被抓住了。趙襄子得知了豫讓為主復仇的動機,感於他的忠義之心,居然把他給放了。

然而豫讓仍不死心,於是拿漆塗在身上,讓自己身上長滿了惡瘡,又生吞木炭,讓自己的聲音變得嘶啞,用自殘的方式,化妝易形,再次去刺殺趙襄子,結果還是被抓住了。趙襄子說這回我不能再放過你了,你死前有什麼要求就說吧!豫讓說,我只想刺你的衣服幾劍以盡我對智伯的心意。於是趙襄子就把外衣脫下來給他,豫讓對這件衣服連刺三劍,伏劍而死。

很多人對豫讓的舉動不解,因為豫讓當年也曾為范家、中行家效力,這兩家都被智伯滅了。在臨死之前,有人問豫讓:你當初不為范家、中行家報仇,反倒為智伯賣命,為什麼今天智伯被人滅了,你就非要為他報仇?

豫讓回答說:當年范家、中行家對我並不禮遇,而智伯待我像對待國士,我自然要用國士的行事方式來報答他。

豫讓的這一句回答,開了兩千年來士為知己者死的濫觴。豫讓認為,自己不是任何一個貴族的附屬品,如果你不肯和我平等相交,我們之間就只有利益關係,人走茶涼。而如果你承認我的人格與你平等,對我以禮相待,那麼我願意為你這份尊重獻出生命。歸根結底,豫讓所追求的,是等級社會里平民的個人尊嚴和自我價值的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