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鼠說車——技術男本田

灰鼠說車——技術男本田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是本田公司的全名,從他的名字可以看出來他是一個比較注重這個技術研發的一個公司。在汽車工業發展的一百多年裡,有一個獎項叫“荷利獎”。這個獎項旨在頒給那些對工業社會的各個領域有卓越貢獻的人,那麼在這一百多年裡面只發給了兩個人,一個是1936年頒給了有“汽車大王”之稱的美國人亨利·福特,表彰他在汽車製造方面的一些革新,比方說福特開發流水線。另一個就是1980年就頒給了日本人本田宗一郎,本田的創始人。注意哦,這裡面既沒有卡爾·奔馳,也沒有安德烈·雪鐵龍,也沒有費迪南德·保時捷。可見亨利·福特和本田宗一郎,他們兩個人對於這個整個汽車工業發展的推動作用。


1963年之前 企業初創依靠摩托車起家

灰鼠說車——技術男本田

本田宗一郎

先說一說本田宗一郎這個人吧,他是一個屌絲逆襲的典範,由於對機械的熱愛16歲的時候就去到東京做學徒工,然後大概工作了六年的時間,然後就開了一間自己摩托修理店,在1934年,不再修理摩托,又開了個“東海精密機械公司”,主要生產發動機用的活塞環供給豐田公司。他在1948年又成立了“本田技研”。起初本田並不是造汽車的,二戰美國在接管日本之後,有一些老舊的淘汰不用的通訊用的小型汽油發電機,非常廉價,然後本田就把它以廢料的價格收購,然後進行改造,在自行車的基礎之上加一個汽油發動機。本身老百姓對出行是有需求的,而且日本大多數山地,物資的運輸需求比較大,正因為如此,他掙得人生的第一桶金。

灰鼠說車——技術男本田

當然了,這個便宜發動機數量是有限的。既然市場需求那麼大,本田也非常看好這個市場,所以本田開始準備自己研發和生產摩托車。當時三菱,豐田,日產都是國企,本田是私企,而且當時日本造摩托車的廠家太多了,大概有幾十上百個。出於各個方面的原因,日本政府把製造摩托車的門檻弄得特別高。當時日本政府是不讓本田生產摩托車的,但是本田本身是有技術的,那怎麼能說服政府呢?

灰鼠說車——技術男本田

曼島TT

當時有個比賽叫曼島tt,本田就想我要參加這個比賽,如果能拿冠軍的話,我在世界上出名了,那政府政府肯定會同意本田造摩托車的,因為本田是代表日本去參賽。然後本田就開始著手參加這個比賽,結果第一次本田去的四臺車,沒有一臺車完賽的,而且還死了一位車手。從英國回到日本很多人都挺洩氣的,因為他這個團隊全部都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在外人看來本田是個笑話,說你整一幫小孩去參加比賽,你不是鬧著玩嗎?但本田宗一郎這個人吧,就只要認準了這個事,那他一定要把它辦成了,沒有退路可講。那麼就繼續參加唄,結果第二年整個比賽本田去了六臺車包攬了前六名,從此一炮而紅。本田也自然而然拿到了生產摩托的許可。那麼在六幾年的時候他已經在全世界的摩托車領域排到了數一數二的位置。本田摩托車遠銷全世界,在東南亞地區,摩托就叫HONDA,HONDA成為了摩托的代名詞。現在國內買一臺1998年生產的已經快二十年的本田CB400摩托車也要1萬多元,而且再開二十年也沒什麼問題,這就是本田的牛逼之處。

灰鼠說車——技術男本田

時間來到上世紀六十年代,那個年代日本經濟好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也相對比較高了,對汽車的需求也比較大。而且好多在車廠在汽車方面都發展得比較好,本田就想我有這個技術,那我為什麼不去造汽車呢?本田就開始造汽車,本田造汽車經歷了很多重大的問題,燒機油爆缸故障非常多,也是經歷了好多好多改進。他造車的時候,豐田已經在世界上很出名很出名的,他想追上豐田是比較難的。那麼經過一系列的這個發展,本田在1989年的時候,本田開發了一個發動機技術,就是可變氣門正時和升程控制技術"VTEC",再這之後才有了寶馬的Valvetronic,才有了豐田的VVT-i,才有了三菱的 MIVEC,本田的這個技術就是所有可變氣門正時和升程控制技術的鼻祖。


1963年-1976年 涉足汽車製造開拓海外市場

本田製造的第一款車是名為S360的前置後驅跑車,該車於1962年6月首次在鈴鹿賽道亮相,不過此後並沒有投入量產。同年10月的東京車展上,本田除帶來S360以外,還發布了兩款新車:T360和S500。

灰鼠說車——技術男本田

T360

1963年8月,本田T360率先發售,該車是一款中置後驅微型貨車,外觀採用“五月藍”車漆,大燈集成在發動機蓋上。由於本田T360符合日本當時的Kei car標準(車身長寬高小於3000mm×1300mm×2000mm,發動機排量低於360ml),因此可以享受多項政策優惠,如:無需先有停車位、減稅、保險折扣等。

灰鼠說車——技術男本田

S500

2個月後,本田又投產了S500跑車,該車同樣是前置後驅佈局,採用了與本田摩托車相同的後輪鏈條傳動形式,配以四輪獨立懸架系統。

灰鼠說車——技術男本田

S600

1964年-1966年期間,本田以S600替代了之前的S500車型,新車中有Roadster和Coupe兩個版本。本田S600最初僅提供右舵版本,後來還試生產了幾輛左舵版本,為出口海外做前期準備。

1966年,本田S800成為S600的繼任者,該車最早於1965年東京車展上亮相,同樣擁有Roadster和Coupe兩個版本。1967年,英國市場上已經可以見到本田S800車型的身影。從推出到1970年5月停產,本田S800共售出11536輛。此後,本田S系列消失了近30年,直到1999年才又發佈了高性能跑車S2000。


灰鼠說車——技術男本田

N360

1967年,本田推出了採用前置前驅佈局的N360微型車,該車同樣滿足kei car標準,一經推出便很快受到市場的認可。1968年-1970年,N360連續三年成為日本國內銷量第一的車型。

灰鼠說車——技術男本田

Z360

經過幾年的發展,本田的汽車事業逐漸步入了正軌。1970年,本田又推出了Z360和Z600車型。同時,本田還在積極開拓日本以外的市場,其產品遠銷歐美等國。截至1972年,N600和Z600在美國總計售出40586輛,而這兩款車的後繼者正是大名鼎鼎的本田CIVIC(思域)。

本田Z系列是N系列的Coupe運動版,其中在日本國內銷售的是Z360車型,而出口美國的是Z600車型。

灰鼠說車——技術男本田

CVCC發動機

1971年,本田發佈了能有效減少汽車尾氣排放的CVCC發動機。憑藉這款發動機,本田在70年代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而參與過CVCC發動機研發的久米正和川本信彥,後來都成為了本田技研工業的社長。

灰鼠說車——技術男本田

一代思域

1972年,本田正式發佈了CIVIC車型,該車出自本田全新的前置前驅微型車平臺。本田CIVIC擁有比N系列/Z系列稍大的車身尺寸,發動機排量也增加了近一倍。1973年,宗一郎辭去了本田技研工業社長的職務,河島喜好接掌大權。那時正值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工業化企業的經濟增長都明顯放慢,而本田卻逆勢迎來了飛速增長。

灰鼠說車——技術男本田

思域

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人們將更多的關注投向了CIVIC這樣的經濟型小車,而正是憑藉這款車的熱銷,本田在世界汽車舞臺上站穩了腳跟。

灰鼠說車——技術男本田

雅閣

1976年,在思域平臺上衍生出一款三門掀背版車型,新車定名為本田Accord(雅閣)。本田原本希望將Accord打造成一款能與福特野馬相競爭的大馬力後驅跑車,但在石油危機的背景下,本田放棄了最初的想法,而將Accord變成了一款定位高於CIVIC的經濟型前驅轎車。

灰鼠說車——技術男本田

CITY

進入80年代後,儘管已經有CIVIC和Accord作為銷量保證,但本田仍在不斷豐富其產品線。1981年,本田推出了全新城市微型車CITY(歐洲稱之為JAZZ),該車是本田FIT(飛度)的鼻祖。

灰鼠說車——技術男本田

謳歌

不過,人們對於本田轎車的印象大都停留在可靠性和經濟性上,而豪華是與此完全不同的風格。於是,這家經濟型轎車製造商決定建立自己的豪華車品牌。1986年,本田成功推出了高端品牌ACURA。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後續將為您講述謳歌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