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的风水之塔-文峰塔

陇西的风水之塔-文峰塔

文峰塔,位于陇西县文峰镇东铺村渭河南岸的二级台地大坪山上,原古塔始建于何时不详。据文峰塔碑记载:“旧有砖塔,巍然远峙,然已岁久倾圮,意致故址无存,而科名渐减……”。清朝道光年间,时任巩昌知府唐树义,亲政爱民,治官管肃吏政,兴水利修河堤,修建咸河和乌龙沟折桥,维修威远楼,扩建南安书院等,对地方多有建树。据史料记载:“丁酉年春某月,唐树义出东郭春游,信步来到大坪山顶四面环顾,觉得此地居高临下,地势平坦,风水脉向绝佳,谓此地建塔最宜。为了培植文风即与同行官员商议,选定大坪山基址,卜吉于四月朔月开工……”。现文峰塔建于丁酉年即道光十七年四月(1873年6月)。塔台座高2.8米,长宽各8米,为正方形体砖石结构座基。塔高34米,共七层,从下到上逐渐缩小,第一层塔径6米,第七层塔径3米,塔顶为重檐,下层外延八脊飞檐,檐头镶有砖饰张口兽头8具,兽项下各挂一风铃,每当轻风吹拂,铃声叮当迥响;上层为内缩四脊飞檐,檐头也各有砖饰兽头,塔顶为圆攒尖顶。自第4层起至第7层的8面共有11孔佛龛,内置雕刻佛像,塔的最下部是须弥座,座基是带有勾拦的平座和雕以花纹的边框承托着塔身,全塔上下以雕刻佛像为主体,配饰以吉祥物及花草纹,整体建筑构思奇巧,雄伟端庄。从立面上看,文峰塔的各部分比例极为匀称协调,须弥座、塔身、塔尖相互组成轻重、长短、疏密相间相联的艺术形象,宝刹凌霄,造型俊美,在垂直方向上构成一种看得见的美妙韵律。

陇西的风水之塔-文峰塔

古文峰塔原有二个神秘之处,一是塔影,二是铃声。相传,文峰塔影投射到佛殿门窗中后一塔可变数十影,而且都是倒影。故有“佛塔多怪象”、“当午看倒影”等传说。这其实是现代光学所说的小孔成像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是需要特定的条件,如建筑群的布局方位、塔与殿堂的距离、殿堂进深的大小以及窗户的孔隙大小等等。现在的塔前,古老的殿堂荡然无存,倒影奇观也见不到了,只留给人们一个饶有趣味的传说。再说铃声:文峰塔每檐之首缀有一铃,几十只风铃迎风齐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其奇妙之处在于,不管有风没风,文峰塔的铃声总是不断。民间传说这是神力所致,显然是迷信说法。其实,这么多铃,而且四面皆有,加上塔很高,又建在山头处,高处迎风,总有铃声是正常的事情。陇西百姓为怀念郡伯唐公(唐树义,贵州遵义人,乾隆年进士),曾勒石树立“唐树义遗爱碑”。此碑现置于威远楼上。

陇西的风水之塔-文峰塔

在陇中地区现存的古塔中,文峰塔是年代较早,保存最完整,样式最为秀美的一座砖塔,堪称为清代建筑和砖雕艺术的代表之作,文峰塔在历史、艺术、科学上都具有特殊的价值,所以该塔备受世人注目。

陇西的风水之塔-文峰塔

1981年5月,陇西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拨款维修。整治了文峰塔周边环境,新修了道路,开辟了塔坪山公园,新建的佛殿亭榭及满山的苍松翠柏,映衬得文峰塔更加美丽、更为壮观。

陇西的风水之塔-文峰塔

陇西的风水之塔-文峰塔

甘肃陇西恒发国际大酒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