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西的風水之塔-文峰塔

隴西的風水之塔-文峰塔

文峰塔,位於隴西縣文峰鎮東鋪村渭河南岸的二級臺地大坪山上,原古塔始建於何時不詳。據文峰塔碑記載:“舊有磚塔,巍然遠峙,然已歲久傾圮,意致故址無存,而科名漸減……”。清朝道光年間,時任鞏昌知府唐樹義,親政愛民,治官管肅吏政,興水利修河堤,修建鹹河和烏龍溝折橋,維修威遠樓,擴建南安書院等,對地方多有建樹。據史料記載:“丁酉年春某月,唐樹義出東郭春遊,信步來到大坪山頂四面環顧,覺得此地居高臨下,地勢平坦,風水脈向絕佳,謂此地建塔最宜。為了培植文風即與同行官員商議,選定大坪山基址,卜吉於四月朔月開工……”。現文峰塔建於丁酉年即道光十七年四月(1873年6月)。塔臺座高2.8米,長寬各8米,為正方形體磚石結構座基。塔高34米,共七層,從下到上逐漸縮小,第一層塔徑6米,第七層塔徑3米,塔頂為重簷,下層外延八脊飛簷,簷頭鑲有磚飾張口獸頭8具,獸項下各掛一風鈴,每當輕風吹拂,鈴聲叮噹迥響;上層為內縮四脊飛簷,簷頭也各有磚飾獸頭,塔頂為圓攢尖頂。自第4層起至第7層的8面共有11孔佛龕,內置雕刻佛像,塔的最下部是須彌座,座基是帶有勾攔的平座和雕以花紋的邊框承託著塔身,全塔上下以雕刻佛像為主體,配飾以吉祥物及花草紋,整體建築構思奇巧,雄偉端莊。從立面上看,文峰塔的各部分比例極為勻稱協調,須彌座、塔身、塔尖相互組成輕重、長短、疏密相間相聯的藝術形象,寶剎凌霄,造型俊美,在垂直方向上構成一種看得見的美妙韻律。

隴西的風水之塔-文峰塔

古文峰塔原有二個神秘之處,一是塔影,二是鈴聲。相傳,文峰塔影投射到佛殿門窗中後一塔可變數十影,而且都是倒影。故有“佛塔多怪象”、“當午看倒影”等傳說。這其實是現代光學所說的小孔成像的現象。出現這種現象是需要特定的條件,如建築群的佈局方位、塔與殿堂的距離、殿堂進深的大小以及窗戶的孔隙大小等等。現在的塔前,古老的殿堂蕩然無存,倒影奇觀也見不到了,只留給人們一個饒有趣味的傳說。再說鈴聲:文峰塔每簷之首綴有一鈴,幾十只風鈴迎風齊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其奇妙之處在於,不管有風沒風,文峰塔的鈴聲總是不斷。民間傳說這是神力所致,顯然是迷信說法。其實,這麼多鈴,而且四面皆有,加上塔很高,又建在山頭處,高處迎風,總有鈴聲是正常的事情。隴西百姓為懷念郡伯唐公(唐樹義,貴州遵義人,乾隆年進士),曾勒石樹立“唐樹義遺愛碑”。此碑現置於威遠樓上。

隴西的風水之塔-文峰塔

在隴中地區現存的古塔中,文峰塔是年代較早,保存最完整,樣式最為秀美的一座磚塔,堪稱為清代建築和磚雕藝術的代表之作,文峰塔在歷史、藝術、科學上都具有特殊的價值,所以該塔備受世人注目。

隴西的風水之塔-文峰塔

1981年5月,隴西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撥款維修。整治了文峰塔周邊環境,新修了道路,開闢了塔坪山公園,新建的佛殿亭榭及滿山的蒼松翠柏,映襯得文峰塔更加美麗、更為壯觀。

隴西的風水之塔-文峰塔

隴西的風水之塔-文峰塔

甘肅隴西恆發國際大酒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